A-A+
[圖文]12國專家確認恐龍滅絕由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
綜合本社駐倫敦記者黃坤、駐東京記者藍建中報道: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歷來說法不同。一個國際研究小組5日報告說,根據他們廣泛收集的多方面證據以及計算機模擬分析結果,恐龍等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是由於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
來自英國、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在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綜合分析了過去20年裡出現的各種理論和證據。他們最終得出結論認為,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對地球進行了一次「破壞性撞擊」,造成包括恐龍在內的大規模物種滅絕。至於其他的「火山噴發說」、「氣候變遷說」等,研究小組則依據諸多證據否定了這些說法。
據研究人員分析,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可能達15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地區。撞擊的能量是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的10億倍以上,地球被撞出一個超級大坑,坑的深度相當於喜馬拉雅山的高度。化石證據顯示,在這次撞擊之後,地球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恐龍等大批物種逐漸減少直至滅絕。
研究還認為,在同一時期,除了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外,印度德干地區的超級火山活動也威力驚人,持續約150萬年的火山噴發產生的岩漿「足以將黑海填平兩次」。但研究人員稱,每次火山噴發帶來的影響都較為短暫,計算機模型顯示它們不足以使得全球大量生物快速滅絕。
參加研究的日本東北大學助教後籐和久說:「希克蘇魯伯地區的撞擊導致生物大量滅絕的說法已經不可動搖。」另一名研究人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士保羅博文說,由於多個領域研究人員的廣泛參與,這項研究有望使科學界在恐龍滅絕的原因上達成共識。他認為,研究結果足以結束有關恐龍滅絕原因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