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尋訪莊子墓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尋訪莊子墓

2014年11月24日 古墓探秘,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13 次

網友貼圖

網友貼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蒙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其故里在今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

莊子一生很窮,曾做過漆園吏這樣的小官,但不久就歸隱了。楚威王曾聘他作相,被他拒絕了。一生貧窮的莊子,思想是豐富的。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莊子》一書中。

《莊子》一書,漢代著錄為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二篇,有十多萬字。其中《內篇》七篇,通常認為是莊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有莊周門人及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繼承和發揮老子思想,以「道」為世界的本原,認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無為無形,可得而不可見。又以為萬物無時不變化推移,原因在於其內部有兩種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認為,事物之間本質上無差別。悲於現實生活之痛苦,人世紛爭的無聊,主張通過坐忘,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要求人們安時處順,逍遙自得,順應世俗,隨遇而安。認識論上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認為道之真際無法通過語言把握。

哲學上的相對主義,是莊子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移,虛滿、生死都只是一時的現象,其形態是絕不固定的。由於他過分強調了絕對運動,導致否定相對靜止,否定事物質的規定性,從而形成了相對主義的理論。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莊子認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這裡包含有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的合理因素,也有樂天安命的宿命論在內。在認識論上,莊子認為感覺的經驗是千差萬別的,是相對的,理性思維更是如此,從而否定了真理的客觀標準。

莊子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魏晉時期的玄學思潮融合儒、道,「祖述老莊」,《莊子》和《周易》《老子》一起並稱為「三玄」。東晉南北朝盛行的佛教般若學中滲入儒、道思想,很多名儒研究莊子的思想。《莊子》中「得道成仙」的思想為道教所利用。唐天寶元年(727年),信奉道教的唐玄宗詔號《莊子》為《南華真經》,奉為道教的經典之一。宋明理學以儒為主,融合道、釋。玄學、佛教、道教以及宋明理學等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莊子思想的內容。

在政治上,莊子取批判的虛無主義態度。他嘲笑當政的各級官吏,甚至於三皇五帝也不能逃脫。他用寓言的形式駁斥儒家和墨家的學說,即便是當世的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也免不了要受他的攻擊。他的言詞飄渺無邊,隨意而發,統治者很難利用他的學說來治理國家。

《莊子》不僅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作者要闡述的雖然是玄虛的天道,由於大量地運用了寓言,把抽像迷濛的天道描繪得似乎可感可知。魯迅說:「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在文學上影響很大,其後歷代大作家幾乎無一不受到他的影響。在思想上,或取其憤世嫉俗、不與統治者為伍;或隨其悲觀消極,自解自嘲。在藝術上,或讚歎,或效仿,或從中取材化為己意。從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等文學大家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莊子思想和莊子文學風格的影響。

今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有一古巷,人稱莊子胡同,為莊子故居處。莊子胡同東南隅,有一古井,曰莊子井,傳為莊子生活、煉丹汲水處。青蓮寺村南五公里,老顏集鄉唐莊村東,有莊子墓,墓前立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莊子墓時所立墓碑一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