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的意義 中共60萬戰勝了國共80萬大軍
淮海戰役的歷史意義
第一,淮海戰役的勝利,給了蔣介石以致命的打擊,其精銳主力已喪失殆盡。包括蔣介石「五大主力」的第5、第18軍在此役中被勾銷了,連同整編第74師被殲於孟良崮,新1、新6軍覆沒於東北,蔣介石的心頭肉已全部被剜掉了,他發動內戰最主要的本錢已徹底輸光了。國民黨軍統帥部事後檢討時,不得不承認:「國軍遭受之失敗,影響全局,最為重大,尤其華東地區」;「最後在徐蚌地區,被迫決戰,結果國軍主力兵團,全部被殲,致使國軍再無力與匪軍主力決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直截了當地說: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已是「實際崩潰」了。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在致美國陸軍部的電報中說:由於國民政府在長江以北的失敗,縱令時間容許,國民政府是否能在華南取得必要的人民的支持,動員這一地區的充分人力,以重建其軍隊,實屬極端令人懷疑之事。國軍的完全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國民黨軍在徐蚌會戰中的慘敗,加深了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進一步公開化、白熱化。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集團,在美國當權者的支持下,加快了逼迫蔣介石下台的活動步伐。1948年12月25日,白崇禧直接向蔣介石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在他的授意下,湖北省參議會通過致蔣介石電,要求蔣介石「循政治解決之常軌,覓取途徑,恢復和談。」隨之,河南省、湖南省的參議會亦分別通過內容要求相同的致蔣介石電,直逼迫蔣介石下台。在此形勢下,蔣介石被迫發表1949年新年文告,提出同中國共產黨「和平談判」。在四面楚歌聲中,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引退」。蔣介石形容自己這個時候的處境是:「冬天飲寒水,雪夜渡斷橋。」蔣經國比喻這時的蔣家王朝:「正如黑夜孤舟,在汪洋大海的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中飄搖震盪。」
第三,淮海戰役的勝利,加速了中國革命戰爭的進程。長江中下遊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國民黨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軍攻擊矛頭之下。人民解放軍已經飲馬長江,即將發起解放全中國的戰略大進軍。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形勢時指出:就軍事上來說,「國民黨政權是被我們基本地打倒了」。1月14日,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指出:人民解放軍已經「殲滅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主要軍事力量和一切精銳師團。現在,情況已非常明顯,只要人民解放軍向著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擊,全部國民黨反動統治機構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滅。」1月22日,中國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民主人士李濟琛、沈鈞儒等55人發表《對時局的意見》指出:「毫無疑問,在一九四九年之內,中國是要得到全國解放的。」
簡而言之,是戰略決戰特別是淮海戰役的禮炮,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和中國革命最後勝利的偉大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