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兵器戰爭史上的奇跡之戰:合川釣魚城之戰 | 陽光歷史

 

A-A+

中國冷兵器戰爭史上的奇跡之戰:合川釣魚城之戰

2016年10月2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280 次

  釣魚城之戰奇跡:陳毅元帥曾有一首詩:「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詩中所說釣魚城指的就是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宋代時稱合州)東釣魚山上的古城。十三世紀中葉,剽悍的蒙古鐵騎在漠北草原崛起,「一代天驕」的兵威震撼了整個歐亞大陸,然而1259年蒙哥大汗親率號稱「上帝之鞭」的十萬驍勇善戰之師,卻「折鞭」於這座古城之下。合州軍民浴血奮戰,堅持抵抗36年之久,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書寫了中國古代城防戰中最濃重的一筆。

  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遊的數千里戰線上同時發起對南宋的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發。1236 年陽平關之戰後,整個四川地區幾近淪陷。為扭轉頹勢,鞏固上遊,1242 年南宋皇帝理宗派戰績卓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入蜀後,楊家將後人,播州安撫使楊文獻上了保蜀三策,他認為,蒙古人過去如入無人之境,全是因為不能把他們抵禦在門戶之外,把守住陽平、七盤、劍門三關是防禦上策;在險要處建城壕是中策;下策則是沿江自守,任敵人來去自由。余玠對楊文的策略十分讚賞,但由於當時陽平、七盤已失,對於全蜀關鍵、守蜀重點在哪,余玠仍舉棋不定。

  為集思廣益,求得良策,1243年餘玠在重慶設招賢館,楊文主政下的冉璡(jīn)、冉璞兄弟獻策,提出以釣魚山為中心建立山城防禦體系,這樣勝過十萬雄兵,四川也能固守。這一方案立即得到了余玠的認可,報宋廷同意,冉氏兄弟全權負責築城遷州之事。建成後的釣魚城分內、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由條石壘成,有8 道城門,門上建樓,分別名為護國、始關、小東、新東、菁華、出奇、奇勝、鎮西。城內面積1.9 平方公里,有數千畝良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整個合州遷入釣魚城後,軍民結合、耕戰結合、可攻可守,儼然成了一座軍事重鎮。後來余玠以此為樣板,採取「守點不守線,聯點而成線」的策略,在四川各險要處修築二十餘座山城,形成了一個完備的山城防禦體系,釣魚城則是這一體系的核心和最堅固的堡壘。


  1258 年2 月,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大汗下令分兵三路大舉伐宋:中路由忽必烈進攻鄂州(湖北武昌),兀良合台從交(越南)、廣(廣西)帶兵北上,與忽必烈會師;東路由塔察兒進攻荊山(安徽懷遠縣)牽扯南宋兵力;西路由蒙哥親率主力,進攻四川。計畫攻佔四川後,三路會師,再攻取南宋都城臨安。時任合州知州的王堅,調動治下石照、漢初、巴川、赤水、銅梁五縣共17 萬人,增築城防設施,加修了一條藏兵、運兵的地下秘密坑道。坑道由條石扣砌而成,高1.25 米,寬1 米,呈直線形向內延伸,入洞後約15 米有一個隘口,只能容一個人側身前進,再往前則豁然開闊,可以直達釣魚城西、南、北三面。王堅還把西門內的天池擴大到周圍一百多步,新開小池13 處,鑿井92 眼,使釣魚城有了充足的水源。

  當時成都及川西北府州均被蒙軍佔領,所以蒙哥並未把釣魚城放在眼裡。這年年底,他命降臣晉國寶入城勸降。王堅拒絕後先放了他,後又用快船追回,宣佈他投降叛國的罪名。晉國寶力駁「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王堅說:「來使已經放回,我殺的是追回來的叛臣。」隨即在閱武場將其正法。正在帳中歡度新年的蒙哥得到晉國寶被殺的消息,大為震怒,命令元帥紐璘佔領長江一帶,在涪州的藺市造起浮橋,隔斷長江下遊的援兵。又在重慶下遊銅鑼峽夾江建造要塞,威脅和牽制重慶的宋軍,派南宋叛將楊大淵進攻合州,擄走一萬餘人(一說八萬餘人)。

  1259年二月初三,蒙哥率軍從雞爪灘渡過渠江,在石子山紮營,親自督軍戰於釣魚城下。蒙哥對釣魚城的戰鬥部署是:令李忽蘭吉與怯裡馬哥率戰船200 艘,掠奪糧船,並在江山造浮橋以方便通行;令史天澤的軍隊在城南封鎖嘉陵江面;令都總帥汪德臣率軍負責釣魚城西北面,奪取城外山寨;派大將鄭溫率軍4000 人在釣魚山周圍負責巡邏。當日,蒙軍開始攻打一字城牆。一字城牆又叫橫城牆,釣魚城南北各築有一道直伸入嘉陵江中的一字城牆。城牆一般寬2.5 米- 5.2 米、高6.9 米以上,但在接近嘉陵江邊的緩坡地帶,城牆加寬至7.2米- 14.3 米,最高處達10 米。其作用在於阻礙城外敵軍運動,同時城內守軍又可通過外城牆運動至一字城牆拒敵,與外城牆形成夾角交叉攻擊點。

  攻破城南外城後,從二月初七到三月底,蒙軍先後猛攻鎮西門、東新門、菁華門等處,都被擊退。四月初三到二十二日,接連20 天大雷雨,蒙軍暫時停止進攻,雷雨一停,蒙哥親自督軍攻打失去南外城屏障的護國門。護國門是釣魚城最大的城門,兩面都是懸崖峭壁,城中軍民在此以棧道出入。護國門東一百多米的城牆下還有一個隱秘的飛簷洞,天然的巨石夾峙,形成了「一線天」孔道,洞周圍古木參天,籐蘿牽繞,便於隱蔽,是城中軍民偷襲騷擾蒙軍的一處秘密出口,有「可出而不可入」之說。王堅組織敢死隊員從暗道攀巖而下,內外夾擊,大敗蒙軍。屢次失敗,蒙古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挖地道。

  在奇勝門以北約150 公尺處,蒙軍開始挖掘地道,這條地道縱橫交錯,由主通道、支道、豎井組成,道寬約1.5 公尺,高約1 公尺,剖面呈倒「凸」字形,這種形狀既可節約工時和人力,也能隱藏伏兵,地下凹進去的一部分,用來排水,兩邊的土台可作為士兵休息之地。在地面佯攻的掩護下,24 日天黑後蒙古士兵進入地道蟄伏,夜深人靜時,攻入奇勝門,殺死許多軍民。王堅率敢死兵士同蒙軍展開激烈搏殺,奮力將其擊退,隨後用擂石將地道回填,以絕後患。

  此時天氣漸漸轉暖,一場大雨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酷熱,蒙古人開始不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軍中痢疾流行,士氣低落,戰鬥力大大下降。相反,釣魚城軍民鬥志愈益昂揚,宋軍將領能夠在城上「張蓋而坐」從容指揮。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命諸將「議進取之計」。大將術速忽裡認為,屯兵堅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騷擾,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但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哪裡遇到過這樣的挫敗?他們力主強攻。一向沉穩善思的蒙哥也沒有採納術速忽裡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


  6 月,汪德臣乘夜率兵攻上釣魚城外的馬軍寨,殺死寨主和守軍。王堅率兵防禦,相持到天明,恰好天降大雨,蒙軍攻城雲梯折斷,被迫撤退。汪德臣單騎至釣魚城下,招降城中守軍:「呂文德(四川制置副使)的援軍已被我打退,釣魚城早晚是保不住的,你們趁早投降,我保一城軍民不死,不要同王堅頑抗!」話音未落,炮石如雨點般打來,汪德臣中石負傷,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聞知死訊,扼腕歎息,如失左右手。

  打死汪德臣的大炮便是古代廣泛使用的投石機,據宋朝兵書《武經總要》記載,投石機以大木為架,結合部用金屬件連接。炮架上橫置可以轉動的炮軸。固定在軸上的長桿稱為「梢」,起槓桿作用。炮梢的一端系皮窩,放置石彈,另一端系炮索,索長數丈。投擲石彈時,1 人瞄準定放,拽炮人同時猛拽炮索,將另一端甩起,皮窩中的石彈靠慣性拋出,射程可達數百步。當時多數炮是將炮架置於地上或插埋於地下,固定施放。有一些在炮架下安裝四輪,便於機動,稱為車炮。也有的炮,其炮柱可以左右旋轉,向各個方向投擲石彈,稱為旋風炮。《武經總要》記載最大的炮長達8.76 米,需要拽手250 人,發射的石彈重45 公斤,最遠射程達500 米。

  也正是這種投石機結束了蒙哥的性命。這一年正值大旱,半年無雨,王堅「堅壁清野」的策略使蒙軍陷入極大的補給困難,蒙哥急於瞭解城內具體情況,便命士兵在釣魚城東門對面200 米外的高地腦頂坪築台,台上架起一座高樓,樓頂接上長桿,高過釣魚城的城牆,上有飛車,人在裡面可以窺視城內一舉一動。釣魚城軍民在蒙軍築台建樓時,就對準那裡安好了炮位。7 月21 日,蒙哥親自率兵來到城下,剛把飛車升起,還沒有來得及看清城內情況,城內多個投石機集中發射,飛箭巨石如同雨下,桅桿被打折,飛車內的士兵也被拋到百步以外摔死。蒙哥中了飛石 ,退回營中。

  為了動搖蒙軍攻城的決心,釣魚城守將把三十多斤重的兩尾鮮魚加上麵餅數百張,用投石機拋到蒙古軍營中,並附信一封,讓蒙哥把魚煎了和麵餅吃,稱城裡糧食和水都很充足,再守10 年,蒙軍也攻不下釣魚城。蒙哥身負重傷,又受此羞辱,在軍隊撤退到金劍山溫湯峽時就死去了。據《元史》記載,不少隨蒙哥出征的將領戰死釣魚城下,可見戰鬥之慘烈。蒙哥臨終遺言,城破之後屠盡城中軍民。為了報復,運喪北歸途中,蒙軍見人就殺,沿途遭殺害的百姓達兩萬人之多。

  蒙哥之死引起了蒙古的內訌,中路突破長江天險的忽必烈已包圍了鄂州,無奈撤軍北上爭奪汗位,南路廣西北上的蒙軍已打到長沙,最終被忽必烈接應過江北返。可腐朽的南宋王朝,只滿足保住江南半壁統治,苟延殘喘。1260 年,立下戰功的王堅被調到臨安做了一個閒官,後來受到賈士道等權貴的排擠,憂鬱而終。繼承王堅抗戰大業的是副將張玨。《宋史》記載,張玨有勇有謀,善於用兵,常常能出奇制勝。在他守衛釣魚城期間,加修城牆,鼓勵農耕,精練士卒,賞罰分明,深得軍民擁戴。


  1262 年,由於守將全汝揖的疏忽,大良坪被蒙軍攻佔。大良坪是釣魚城到渠州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往開州、萬州、夔州等地的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良坪的失守,給宋軍交通運輸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這顆釘子必須拔掉,但大良坪易守難攻,張玨多次出擊,都未能成功。1266 年蒙軍又攻佔了開州,這樣就可避開重慶,沿長江直搗臨安,並且還會使重慶、合州及川東南成為孤島。張玨認為:要奪回開州,必先收復大良坪,切斷蒙軍主力和開州之間的聯繫孔道。經過反覆策劃,1266 年冬天,張玨選擇了被蒙軍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鑿石上山,在一個漆黑的深夜,派兵乘蒙軍守將醉酒酣睡之際偷襲,都統王立偽裝成蒙軍傳令官孤身衝進敵城,騙開城門,隱藏在附近的50名宋軍勇士手持刀斧衝進城內,殺聲震天,蒙軍倉皇潰逃,大良坪重新回到宋軍手中。

  第二年4 月,蒙古平章(地方高級長官)賽典赤率領數萬人攻打釣魚城,張玨在款龍溪聚集大量木船,船中裝滿巨石,沉入江中形成一座水城,從而大敗蒙古水軍,被蒙軍切斷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得以重新互通,三江沿岸各軍事據點又能互為聲援,蒙宋四川戰場上重新進入對峙。

  1271 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與南宋的樊城之戰打響。為防止四川宋軍對樊城的支援,元軍加緊了對四川的進攻,1272 年元都統使合刺率兵攻擊合州及渠江口,劫奪戰船五十艘,後又在渠江北岸的雲門山和渠江西岸的虎頂山築城,意在對釣魚城形成戰略包圍。釣魚城的將士對此深感不安,紛紛要求領兵出擊驅逐元軍。張玨認為與其正面與有所防備的元軍爭奪,不如出其不意攻擊女青坪,那是元軍川東帥汪良臣(汪德臣之弟)的屯兵重地,如果受到攻擊,合刺必回軍援助,渠江邊的築城元軍就會撤退。

  在張玨的安排下,宋軍在雲門山和虎頭山一帶佈置疑兵,佯作進攻態勢,暗地裡主力部隊渡過平陽灘,偷襲女青坪,一把火將元軍的軍糧、軍械燒得乾乾淨淨。然後再越城過寨70 裡,將元軍的江岸船場焚燬,守衛船場的統制周虎也被殺死。這樣汪良臣果然按照張玨的預料,不得不命令合刺撤兵支援,放棄了雲門山和虎頭山的築城工事,釣魚城的威脅暫時被解除。

  張玨之後,王立兼知合州,負責守衛釣魚城。南宋投降,重慶陷落,使釣魚城成了戰爭汪洋中的孤島。城內糧食短缺,甚至出現易子相食的慘像,城外蒙古人虎視眈眈,十幾萬軍民時刻面臨被屠的危險,內外交困使王立愁戚無計。歷史走到這一步,一個女人對釣魚城的存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她就是熊耳夫人。

  熊耳夫人原是元安西王相李德輝的異父妹,嫁給了蒙古千戶熊耳。王立率軍收復瀘州擊斃熊時,熊耳夫人詭稱姓王,與丈夫失散,王立為其容貌所迷,但因儒家有訓「同姓不得成婚」,乃以兄妹之名,帶到合州。此時,熊耳夫人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並勸王立投降,稱她可以勸說李德輝保全所有合州百姓的性命。為了全城軍民的生命,王立無奈接受了熊耳夫人的建議,派親信楊獬持書去李德輝處請降。李德輝收到降書,知道自己的妹妹也在釣魚城,加倍從中斡旋,1279 年正月,率數百人至釣魚城正式受降,釣魚城36 年守城抗戰的歷史畫上了悲壯淒涼的句號。

  彈丸之地的釣魚城,甚至改變了十三世紀的世界格局,1252 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發動第三次西征,先後攻佔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蒙哥死訊傳來,旭烈兀留下少量軍隊,自率大軍東還爭奪汗位。結果蒙軍因寡不敵眾被埃及打敗,最終未能打進非洲,大規模征戰行動從此走向低潮。蒙哥死後,忽必烈爭到大汗寶座,一改蒙哥帶有濃厚蒙古部族色彩的落後統治方式,推行漢化政策,改變蒙古的濫殺和酷烈統治。釣魚城投降後,忽必烈赦免了全城軍民。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殺人無數,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惟有釣魚城抵抗了36 年全身而退,它被稱為「東方的麥加」、「上帝折鞭處」。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