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生征戰曾四次救下「李雲龍」的老紅軍 | 陽光歷史

 

A-A+

解密:一生征戰曾四次救下「李雲龍」的老紅軍

2015年03月2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02 次

  導讀:今年,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有兩樁喜事,健在的3名老紅軍中,有兩名迎來了百歲壽誕。6月,老紅軍韓先良的百歲壽宴在長沙舉辦,總政治部主任張陽專程發來賀信,他成為東湖干休所創所至今第一位百歲老紅軍。另一位老紅軍陳雲忠,也將在本月下旬舉辦百歲壽宴。兩位老紅軍,都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在無數次戰役中經歷九死一生,並取得輝煌戰果。韓先良擔任過電視劇《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原型之一、一代戰將王近山的警衛員,曾4次救下王近山;在飛奪瀘定橋經典一役中,陳雲忠作為先期偵察兵,貢獻卓著。他們是國家的寶貝,是人民的寶貝,「人物」版將陸續推出兩位百歲老紅軍的特稿,讓我們共同舉杯,敬祝老紅軍們身體健康、福壽綿長。

  一生征戰救過28個人的命,曾4次救下「李雲龍」

  韓先良,生於1914年,湖北省禮山(今大悟)縣人,用中國人的虛歲數法,已至期頤之年,100歲了。韓老戎馬一生,身經百戰,消滅敵人不計其數,也曾救過28個戰友的命。「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在戰場上只要碰到戰友受傷了,那根本顧不得個人安危,心裡只想著一定要把戰友救出來。有的戰友連名字我都不知道。」老人的思緒早已飄向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而記憶中最大的亮色,當是他與一代戰將王近山的傳奇經歷。電視劇《亮劍》讓李雲龍這個名字家喻戶曉,而李雲龍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從1933年起,作為王近山的警衛員,韓老與「李雲龍」朝夕相處5年之久。「我4次救過王近山的命。」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後,令紅四軍、紅三十軍等向梓潼與江油展開猛烈進攻,這一攻勢直接威脅成都,國民黨28軍軍長鄧錫侯率18個團增援。由於槍少人少,有一次,敵人突破了我軍防線,當時,我軍其他部隊都已撤離,唯獨王近山死活不肯走,竟坐在陣地上哭了起來。「說出來可能好多人不相信,王近山這個人啊,打起仗來不要命,可一旦打了敗仗,他就會賴在陣地上不走,甚至有時候還要哭鼻子。」回憶起當年的老首長,韓老冷不丁地曝出這個鮮為人知的細節。當時敵軍的合圍已迫在眉睫,韓先良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與司號長一道,抓起王近山飛也似地衝了出來。雖然大家成功突圍,但韓先良的腰卻中彈了。1935年8月17日,紅軍從毛兒蓋開始越過草地。過草地前必須準備足夠的乾糧,這時,卻有戰士把韓先良他們的乾糧拿走了。大家實在沒有辦法,就把韓先良騎的牲口殺了,煮肉當乾糧給王近山吃,由於煮得半生不熟,大家把嘴巴都吃腫了。


  「還有兩次都是陪著王近山去前線陣地觀察敵情,卻遭遇到了敵人的襲擊。」韓先良拿著****一邊開火一邊掩護,王近山終於平安撤離。「有一次我的腿上挨了一槍,要不是跑得快,差點當了俘虜。」「王近山也兩次救過我的命。」有一次韓先良受傷了,王近山把自己騎的騾子讓給他騎,而他騎韓的馬,騾子有勁,走山路比較穩當,不會把傷口顛破。還有一次,韓先良的腿被子彈打傷了,走不了路,王近山就叫人用擔架抬著他行軍半個月。「要不是他的決定,我可能也會像大多數傷病員那樣,按規定寄養在老百姓家裡,以後能不能趕上隊伍,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就很難說了。」回想與王近山那過命的交情,韓老唏噓不已。

  從不懂「隱蔽」的放牛娃,到我軍第一高級步校訓練部長

  1929年4月,正是鄂豫皖根據地發展壯大之時,韓先良參軍入伍了,成為紅四軍第10師28團交通隊的一名戰士。「那時候年輕,也不懂得什麼叫革命,但參軍可以打富人救窮人,我就報名了。」他笑著說。「一輩子打了很多仗,參軍第三天就打仗。」放牛娃出身的韓先良,剛開始當兵時,啥也不懂。第一次打仗時,面對敵人的進攻,班長朝他大喊:「隱蔽!」他仍然傻傻地站著,班長急得抓著他的腦袋往下按,當他全身被按著貼在地上時,才恍然大悟:「這哪叫隱蔽,這叫趴著!」

  「不過仗打多了,就什麼都懂了,軍事知識多了,也懂得戰略戰術的運用了。」韓老說,後來他們在與日本人的交戰中,就幾次採取遠距離奔襲戰術,一晚上跑幾十上百里地,趁敵人喪失警惕的時候,伏擊他們的運輸隊,繳獲槍支彈藥。「逢年過節,還可以繳獲到敵人的過年物資,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參加過許多重要戰役。」說話間,韓老拿出一張《南陽大會戰》影碟給我們看,「幾年前,《南陽大會戰》編劇喬中華來長沙,送了這張碟給我,還讓扮演我的姓杜的演員跟我通了話。南陽給我的印象很深,我在南陽呆的時間長,仗打得也多。」

  這打得多的仗,說的就是南陽大會戰,前前後後打了30天。1948年,人民解放軍在全國戰場開始戰略大反攻,為打開豫西南的大門戶,名將陳賡受命,於10月打響了解放南陽的傳奇戰役。當時蔣介石極其重視南陽,派出心腹王凌雲駐防,敵我雙方實力相當。經過30天的浴血奮戰,我軍終於解放南陽。那時,韓先良正是陳賡大將麾下的4縱隊13旅39團團長,特別勇敢,特別能打仗,那個猛勁,頗有王近山的影子。


  「陳賡將軍那次表揚我,說我打起仗來名不虛傳,此前在消滅胡宗南第一旅時,他也表揚過我。」1946年9月下旬,陳賡發動「臨浮戰役」,當時擔任4縱隊13旅39團副團長的韓先良參加了戰鬥。臨浮戰役殲滅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1軍第1師第1旅,這支全副美械裝備,訓練有素的「天下第1旅」從此不復存在。

  「當兵前對軍事知識一無所知,文化也不高,現在能讀書看報,都是後來學的文化。那時每個連隊都配有文化教員,作為年輕人,學習熱情高,學得也快。」上馬殺敵,下馬練字。韓先良一有空閒,就經常找一根木棍在地上學寫字,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解放後,他又來到雲南軍區速成中學和位於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進行長達4年的系統學習。

  韓先良學得很刻苦,因成績優異,畢業後來到甘肅天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這是我一家人的照片。我有子女6個,都是軍人,都是共產黨員。」韓老找來一張張照片給我們看,也看得出他對兒女們成長的滿意,「這是我愛人。我們結婚,是當時山西陽城縣縣委書記李文斌做的媒,他的女兒後來成了我的大兒媳。」他指著一張四代同堂的照片,那個抱著孫兒跟他一起坐在中間的長者,就是韓老的老伴李改香,今年90歲了,是位抗戰幹部。

  1946年6月,已是副團長的韓先良與在山西絳縣做政治工作的李改香見面了,互相有了好感,後來通了兩封信,決定組建家庭。李改香騎了3天馬趕到韓先良部隊所在地,這一次,是兩個人第二次見面,他們在戰友的張羅下舉行了婚禮。由於有作戰任務,第二天,韓先良就與新婚妻子匆匆別過,上了戰場。「再見面時,已是戰鬥結束三天後,她的假期也結束了。」


  兩人相濡以沫,走過銀婚、金婚、鑽石婚,感情一直很好。「2006年,是我們結婚60週年紀念,我們還一起去照了套婚紗照。」李改香老人的心臟不大好,如今住在163醫院休養,由女兒韓筱寧照顧。「2003年以前,爸爸的身體還不錯,能挑大糞桶給菜地澆水、施肥,能爬上橘子樹修枝剪葉。」韓筱寧說在東湖干休所他父親住的院子前,有一片菜地和橘林,都是父親揮汗勞動的成果,可惜後來摔了一跤,腿腳就不靈便了,身體比原來差了一些。

  「爸爸還是希望我們子承父業吧,我們在他的影響下,也都自願參軍入伍。只有最小的妹妹是公安,算得上半個軍人。」一直忙於照顧母親,韓筱寧只能中午抽空與記者聊幾句。「他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經常寫信提醒我們,要積極向組織靠攏。但他很低調,我們若想沾點他的光,沒門。」韓筱寧說她的五弟,在國防科大也是快退休的正師級幹部了,直到今年父親百歲壽誕,弟弟請了一些單位的同事,大家才知道他父親是位老紅軍。而韓筱寧從廣西當兵復員後,先是分在外地工作,為了方便照顧父母,她自己費了些周折,才調回長沙電子儀器二廠。

  人物小檔案:韓先良,1914年農曆五月出生,湖北省禮山(今大悟)縣人。1929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11月離休,現為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副軍職離休幹部。

  歷任紅四方面軍通信員、警衛員、副指導員、指導員、團政治處組織幹事、正副營教導員、營長、正副團長、第二野戰軍第13軍39師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甘肅天水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川陝根據地反三路、反六路圍攻,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以及南陽會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粵桂邊追殲戰等大小戰役百餘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57年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