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淮八艷中的才女柳如是為何上吊自殺?
明末清初之際,風雲突變,王朝更迭,南京秦淮河邊雖說照舊是歌舞昇平,繁華熱鬧,但無形中也多了一股慷慨淒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大明王朝的達官貴人們賣國求榮、搖尾爭寵的時候,「秦淮八艷」脫穎而出。她們,不僅具有沉魚落雁的姣容,卓爾不群的才藝,而且大都具有難能可貴的民族氣節,叫人擊節稱歎,欷歔不已。
相府下堂妾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清新、優美的詞句打動了一個青樓女子的芳心——她給自己取了一個清純優雅的名字: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楊,名愛,後改姓柳,名隱,號河東君。浙江嘉興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因家境貧寒,很小就被賣到松江盛澤鎮歸家院做婢女。
所謂歸家院,實即一妓女院。當時盛澤鎮聲伎風流之盛,幾乎可與金陵(南京)相比。
歸家院的掌門人叫徐佛,會操琴,擅畫蘭草,長得姿容不俗。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徐佛的熏陶,也能詩詞,擅書畫,才藝出眾。稍長,相國周道登告老還鄉,到歸家院挑個婢女侍候他的母親,挑去挑來,就挑上了柳如是。
周母常居深宅大院,見到伶牙俐齒的柳如是自然歡喜。柳如是在歸家院見識到許多人物,察言觀色,應對從容,伺候起周母來自然得心應手。可惜不久,青春美麗的柳如是就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為最末一房小妾。
她很快就受到了專房之寵。清錢肇鰲《質直談耳》卷七載:「(她)年最稚,明慧無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藝,以是為群妾忌。」不久,群妾誣告柳如是與男僕私通,周先生本來就是個糊塗蛋,眾口鑠金,竟然不辨真假,勃然大怒,要柳如是自盡。最後是周母念及柳如是服侍之情,倖免一死。1633年,十五歲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歸家院。
柳如是走後,周家老爺相思成病,含恨歸西。這等於給柳如是做了一通實實在在、轟轟烈烈的廣告。憑著「相府下堂妾」的名人效應,她很快在眾多青樓名娃中脫穎而出。
明末吳越一帶,人文薈萃,文社林立,名流交相唱和,詠詩著文,清議朝政,裁量人物。柳如是天生聰慧,又自小周旋於名流士大夫之間,受到了難得的熏陶與教益。翰墨丹青,吟詩作詞,彈唱度曲,樣樣精通,更是增添了一種出塵脫俗的美。每次集會分題命韻皆能頃刻而就,頗有曹子建之捷才。她性格豁達開朗,常以南宋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梁紅玉自比,一時聞名而來者應接不暇。
顛躓在婚姻的道路上
可歎的是,柳如是具有超人的才情,卻沒有常人的命運!「心比天高」,地位卻是比苦命的晴雯還要低下的妓女,這就注定了她在婚姻的道路上必然要顛躓一生。
宋轅文出生於雲間望族,聰敏好學,年未弱冠就已名噪鄉里,和陳子龍、李雯並稱為「雲間三才子」。
崇禎五年(1632),他在陳眉公的壽宴上與柳如是相遇,為她寫下了著名的《秋塘曲》。其序云:「坐有校書新從吳江故相家流落人間,凡所敘述,感慨激昂,絕不類閨房語。」詩中又有「校書嬋娟年十六,雨雨風風能痛哭。自然閨閣號錚錚,豈料風塵同碌碌?」之句,對柳如是的身世才華感佩不已。
他開始同柳如是交往。柳氏才情橫溢,或淺唱低吟,或高談闊論,或袖舞回風,或即席分韻,都叫宋轅文迷醉、傾倒。他決心娶柳氏為妻,但柳如是對這位公子哥兒的話卻是將信將疑。她狡黠,要試試他的決心和誠意。
《柳如是別傳》這樣寫道:
如是約泊舟白龍潭相會。轅文蚤赴約,如是未起,令人傳語:「宋郎且勿登舟,郎果有情者,當躍入水俟之。」宋即赴水。時天寒,如是急令篙師持之,挾入床上,擁懷中煦嫗之。由是情好遂密。
儘管如此,柳如是要想成為他明媒正娶的妻室卻是困難重重。宋母聽說兒子愛上了一個妓女,怒不可遏,讓他罰跪受訓。宋轅文辯解說,柳如是並沒有索要錢財,其母更怒,說:「財算什麼,她不要錢,卻要你的命!」
迫於家庭的壓力,宋轅文拜訪柳如是的次數越來越少。
不久,松江知府方岳貢下令清理流妓,柳如是找來宋轅文,希望他出面以他家「客人」的身份將自己留下,宋轅文怯懦了,挨了半晌才說了一句「姑避其鋒」。
柳如是聽了,淒然地說:「別人這樣說也就罷了,你卻不應如此。從此以後,我與你恩斷義絕!」說完,亮出一把武士刀,向桌上的那張七絃琴砍去,鏗然一聲,琴弦根根斷絕。
另一個令柳如是心儀的男子是陳子龍,他比柳如是大十歲,是當時「幾社」的領袖人物,他慷慨豪俠,志大才高,到處收徒講學,自然也十分傲氣。
柳如是平時喜歡「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同文人名士交往時,常自稱為「弟」。近代王國維驚歎於柳如是之放誕,曾寫詩讚道:
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但當她給陳子龍寫信自稱為「弟」時,陳卻不高興,沒有回信。據說,柳如是「登門詈陳曰:『風塵中不辨物色,何足為天下名士?』」,子龍大慚。從此,兩人開始了文墨之交,關係日益親密起來。
有一次,二人乘舟遊玩,陳子龍看著裙裾飄飄的柳如是,情不自禁地讚歎:「美哉,洛——神!」
柳如是聽到了,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男人總是對女人說三道四,品頭論足,好像女人生下來就是供你們欣賞把玩的。今天我偏要對你們男人欣賞欣賞、評說評說不可。」
說著,柳如是就寫了一篇《男洛神賦》(收在柳如是《戊寅草》詩集中),將陳子龍比做了男洛神,真是千古妙想。這篇賦完全秉承了六朝文風,文辭華麗,用典繁複精當,既評品了陳子龍的人品和文才,也表達了對陳子龍的愛慕之情,其心氣之高,膽子之大,叫陳子龍既驚訝又感動。
此時,陳子龍兩次名落孫山,碰上了抑鬱不得志的柳如是,兩人見面無所不談,評品天下大事,切磋詩詞藝文,惺惺惜惺惺,不知不覺地墜入了情網。
崇禎八年(1635),陳子龍背著家裡人,在松江外一座名叫南樓的小紅樓裡,和柳如是同居了。柳如是將此樓稱為鴛鴦樓,把這段時間寫的詞集命名為《鴛鴦樓詞》。在此期間,柳如是為人校書取酬維持生活,陳子龍則埋頭攻讀以備科試。清茶淡飯滋潤著恩愛美滿、纏綿悱惻的生活。
陳子龍此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春日早起》:
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
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有人認為,它就是《紅樓夢》書名的來源。
然而,這一段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一開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劇收場。陳子龍畢竟是一個已有家室的人,於情於理,他們之間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放浪不羈的士大夫們看做才子佳人之間的一段風流佳話,柳如是永遠無法堂堂正正地走入陳子龍的生活。
半年後,陳子龍妻張氏帶著一干人等,大鬧鴛鴦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離去。
與陳子龍被迫分手後,柳如是獨居橫雲山。她追思這份深情綺怨,依依難捨,曾一氣呵成《夢江南·懷人》,洋洋灑灑二十闋,逐一追憶南園之「畫樓」、「棠梨」、「鷺茲洲」、「木蘭舟」等景物。前十首以「人去也」為首句,後十首以「人何在」為首句,低回傾吐,字字深摯,眷戀之情和懷人之苦,如泣如訴。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強起落花還瑟瑟,別時紅淚有些些。門外柳相依。
柳如是竟以絕世之才,作此傷心之筆!悲傷中,卻透露出堅強。柳如是之性格,可見一斑。
在「秦淮八艷」中,最有美貌的,當屬陳圓圓;最溫柔適意的,為董小宛;最有氣度尊嚴、最有自主精神、最有勇氣和膽魄的,就是柳如是。
二人分手之後,陳子龍還曾經為柳如是的詩稿《戊寅草》作序,與柳如是後來的丈夫錢謙益也有交往,頗有謙謙君子之風。清兵攻陷南京後,他參與抗清活動,事敗被捕,矢志不屈,投水自盡。事在順治四年(1647),陳子龍四十歲。
傾城之戀
錢謙益,號牧齋,萬曆三十八年(1610)一甲第三名進士。他少年得志,本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然而仕途坎坷。一開始,就因為極力攻擊閹黨而被罷官回鄉;好不容易等到崇禎上台,被重新起用,然而又因與溫體仁爭做內閣輔臣而被排擠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隱居生活。
明崇禎十三年(1640)的一個冬天,錢謙益正坐在他「半野堂」的書房打盹,家人送來一張拜帖,寫著:「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
「柳儒士?」他心裡起了疑問,不署名號,自稱儒士,這會是誰呢?也許是慕名而來的無名晚輩吧?
錢謙益來到客廳,只見來客深深一揖,恭恭敬敬地說:「晚生見過錢老先生,冒昧造訪,還望見諒!」
錢謙益見來客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髮,一副典型的富家書生打扮,但身材嬌小,皮膚白皙,清秀有餘而剛健不足。看來確有幾分面熟,可搜尋枯腸,始終想不起是誰,在哪裡見過。
來客看著錢謙益若有所思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輕悠悠地吟道: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真沒想到啊!是柳姑娘光臨寒舍,有失遠迎!」錢謙益連忙請柳姑娘落座,命侍婢上茶奉酒,給柳姑娘驅寒消疲。
說起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交情,那還是兩年前的事。錢謙益被排擠出朝後,一路遊山玩水,途經杭州時拜訪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在她客廳的書桌上,一幀淡雅的詩箋上寫著一首小詩:
垂楊小苑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好清麗別緻的詩句,誰寫的?」
「柳姑娘。」
「是名滿蘇杭的柳姑娘柳隱麼?」
「正是。」
「真個名不虛傳啊!」錢謙益本是詩詞大家,一邊讀,一邊歎,不由得詩興大發,立馬步原韻和詩一首,即柳如是剛才見面時所吟的詩,不贅。
第二天,經草衣道人引見,錢謙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論詩,以文會友,格外盡興。錢謙益對此一直念念不忘,想不到今天,這位風華絕代的才女竟女扮男裝,乘一葉小舟翩若驚鴻地出現在自己的「半野堂」上。
柳如是本是有備而來,當即贈錢謙益七律一首,名曰《庚辰仲冬訪牧翁於半野堂奉贈長句》: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
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
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
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詩中把錢謙益比做東漢大儒馬融,而風流儒雅更在馬融之上,直把錢謙益誇得眉開眼笑。錢謙益早就知道柳如是擇婿標準頗高,但今得美人親訪,不妨大膽一試芳心。錢謙益也題了一首詩《柳如是過訪山堂枉詩見贈語特莊雅輒次來韻奉答》:
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
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
錢謙益把柳如是比做私奔的文君,又用了章台、王昌等事關風流的典故,聰明的柳如是豈有不明之理。她敬錢謙益學識淵博,錢謙益憐愛她出淤泥而不染,一敬一愛,一段有聲有色的忘年之戀揭開了序幕。
鈕琇《觚剩·河東君》有一段記載:「(柳)昌言於人曰,『天下唯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如學士者不嫁。』適宗伯喪偶,聞之大喜,曰:『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正所謂惺惺相惜,至此已是水到渠成。
從此,寂靜的「半野堂」中時時蕩漾起一老一少忘年之交的笑聲。他們踏雪賞梅,寒舟垂釣,湖中盪舟,山上看月,詩酒做伴,日子過得快樂、和諧。
第二年,也就是1641年,錢謙益擺脫家庭干擾及世人非議,與青樓女子柳如是在杭州西湖芙蓉舫中結為伉儷,並花費巨資為她建造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樓,命名為「絳雲樓」,樓中藏書為江南之冠。又根據《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將柳氏起居之室命名為「我聞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其時錢已五十九歲,而柳則年方二十三歲,雖是老夫少妻,卻是情投意合,恩愛無比。顧公燮《消夏閒記》載:有一天,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
閨中戲語,沒想到竟不脛而走,一時傳為美談。
國破之後
1644年,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江南舊臣謀劃擁立新君。錢謙益本來是擁戴潞王朱常淓的,但馬士英帶著軍隊武裝推福王朱由崧上台,做了弘光皇帝。錢謙益搖身一變,趕忙巴結當權的馬士英,竟也當了個禮部尚書。
不久,清軍攻破南都,弘光朝廷土崩瓦解,高踞朝堂的弘光重臣們紛紛迎降,投效新主人,成為當時的一道奇異的風景線。錢謙益作為舊朝遺臣,又是一方名士,不奉新朝,便忠舊主,他面臨著命運的選擇。
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掃蕩江南的種種慘象,內心悲憤不已。她親自備辦一席酒,舉杯向錢謙益說:「此時應當取義全節,以副盛名。」錢謙益思索再三,也點頭同意。
第二天,兩人泛舟湖上,約定雙雙投水自盡。沒想到錢謙益在船上四顧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抬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日再來吧!」「水冷有何妨!」「老夫體弱,不堪寒涼。」柳如是想不到他所敬重的夫君竟然說出這樣毫無氣節的話來,深感絕望,二話沒說,轉身就撲向水中。錢謙益倉皇失措,幸虧船上用人及時救起,柳如是沒有死成。
柳如是見事已如此,又說:「隱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但錢謙益表面唯唯,實際上卻已剃髮留辮,投降清朝了。柳如是也無可奈何。
當年秋季,清廷頒旨令眾降官赴北京授職,大家都攜妻妾同行,唯獨柳如是堅決不肯隨錢北上。動身那天,柳如是竟身著象徵朱明王朝的大紅衣衫站在道邊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見柳氏此舉不僅又羞又愧,同時也為她的大膽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時已是心如止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錢謙益北上入京,半是迫不得已,半是對功名富貴還存有一絲眷戀之情,沒想到清廷只給他授了一個編修《明史》副總裁的閒職。錢謙益變節降清本來就於心有愧,現在官也做得窩囊,不到半年便稱病辭職回家了。
順治五年(1648),三十歲的柳如是生下了一個女兒,錢謙益喜不自勝。在柳如是的勸說和推動下,錢謙益表面上隱居在家,醉心於平淡而歡樂的小家庭生活,暗地裡卻與西南及東南海上的反清復明勢力,如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聯繫,柳氏更是全力資助,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儘管沒有成功,但人們對錢謙益的看法卻有了一些改變。
1650年,絳雲樓突遭失火,藏於樓中的數萬卷藏書、名瓷奇石均付之一炬,損失巨大。
1664年,錢謙益八十三歲,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五十三天,四十六歲的柳如是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
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是殉情,還是被逼自殺?
柳氏為什麼自殺而死?人們對此議論紛紛。
其一,為錢徇情說。
錢柳結合時,錢的嫡妻陳夫人尚在,錢謙益卻公然對柳「禮同正嫡」,並且忍痛賣掉珍藏多年的宋版《漢書》,「揮霍萬金」專為柳如是建絳雲樓。這種違禮之舉,招致當地縉紳嘩然攻討。結婚那天,「琴川紳士沸焉騰議,至有擲磚彩縊,投礫香車者。牧翁吮毫濡墨,笑對鏡台,賦催妝詩自若」。這對有過側室小婦經歷、曾經任人蹂躪的柳如是來說,當然是感激萬分的。
婚後,柳如是狂放不羈,不改風塵本色,常和錢謙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樂,酩酊大醉,頗有太白遺風,實無閨閣風範。錢謙益竟毫不介意,反稱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對於錢謙益的嬌寵和寬容,柳如是也是銘刻在心的。
所以,當順治五年錢謙益因黃毓琪一案被捕問罪時,曾經拒絕以新婚寵婦身份入京的柳如是,這次卻甘做犯人家屬「抱病蹶然起,冒死從」,經多方打點,竟使錢得以無罪生還。為此,錢感激涕零,竟不顧嫡妻尚在,寫下了「從行赴難有賢妻」的詩句。錢謙益曾為「東林黨」領袖,在社會上聲譽極高。錢死後,柳如是為其殉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被逼自盡說。
柳如是在嫁到錢家後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掌握著錢家的經濟大權,這讓錢氏家族中的人不可容忍。錢謙益一死,搶奪家產的鬥爭爆發了。錢家的族人錢朝鼎指使錢曾等人趁家主新喪,大吵大鬧,逼迫柳如是交出房產錢財,當即奪田六百畝,僮僕十數人。六月二十八日,又向柳如是逼索錢財三千兩,「有則生,無則死。毋短毫釐,毋遲瞬息」。登堂入室,摩拳擦掌,穢語惡聲,揚言要把柳如是唯一的女兒及入贅的女婿打出家門。但絳雲樓失火後,錢家財力大減,錢謙益重病時服藥都是向藥鋪賒賬。即使有錢,以柳氏之傲骨,又怎容得這伙無恥刁徒如此強橫?但她畢竟是一個失去靠山的弱女子,既無力抗爭,也不甘妥協,最後只有走上絕路。
死前,她在給女兒留下的遺書中說:「我來汝家二十五年,從不曾受人之氣,今日竟當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後,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當同哥哥出頭露面,拜求汝父相知。」因此,《中國歷代才女小傳》等書認為:柳如是是被族人追逼而自殺的。
其三,絕望自殺說。
柳如是豪俠一世,我行我素,無論在國事和家事上,都充滿了壯美的幻想和追求,但現實給她的回答卻是嚴酷的。
她曾接受過宋轅文的愛,但宋母的威壓、宋轅文的曖昧,使得柳如是揮刀斷弦,情義兩絕。後來宋轅文發跡,位列新朝之卿相,其才情,其人品,看來早就被柳如是看透。
她主動追求過陳子龍,陳子龍是明詩三大家之一,氣節人品為當時之冠。儘管陳氏正妻棒打鴛鴦,但柳如是對此無怨無悔。後來她不只同陳子龍保持著詩文交往,而且大力支持陳子龍的抗清活動,直到陳子龍失敗被俘,以身殉國。
後來,她又主動投靠錢謙益,看重的是他的學識和東林黨領袖的名氣。但是,清人渡江,錢謙益迎降,柳如是激憤異常,留下了「你殉國,我殉夫」的名言。錢謙益歸隱後,她又利用錢氏影響,積極參與全國各地的反清復明活動,自崇禎十七年(1644)鄭成功來常熟師事錢謙益後,柳如是更是以師母身份與他切磋時政,評品得失,為鄭氏的抗清復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但是,順治二年(1645),弘光政權被剿滅,三年(1646),隆武政權、魯王、紹武政權先後被摧毀;十八年(1661),永歷帝被俘,並於次年被吳三桂縊殺。隨著南明最後一個政權的垮台,復明的希望也徹底破滅,而今丈夫一死,正所謂國事家事兩淒然。她絕望了,早就有「殉國、殉夫」之志的柳如是,怎麼可能偷生呢?
她在遺書中寫道:「死後棺木不能入土,因國土被人佔去了,要在土室中懸空置鐵索,再放棺木於鐵索上……」其愛國之情,溢於言表。絕望之後,她的自殺是必然的,族人們的逼索錢財,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