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傳統中國人世世代代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和人生價值歸依。「狀元郎」更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可是「狀元們」都是怎樣經過重重篩選,最終光宗耀祖的呢? 說「狀元」是中國人心目中最為輝煌崇高的榮譽稱號,大概一點兒也不過分。不管您從哪兒得了個第一名,國人都會毫不吝嗇地給您送上「狀元」這個光榮稱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其實,真正的「狀元」是有嚴格使用...
罷免翁同龢是光緒帝親自決策的 非慈禧太后所為
維新運動剛開始,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後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龢即被罷官,開缺回籍。絕大部分人認為,這是慈禧太后的陰謀,是她反對變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緒皇帝是出於被迫下旨廢黜翁同龢。那麼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慈禧一開始不反對變法 維新運動中,慈禧太后發動政變,下令捉拿康有為弟兄,殺害譚嗣同等六君子,軟禁光緒皇帝,盡罷新法。慈禧太后的這些舉措,鑄就了一個鐵桿頑固派的...
清朝歷史上不貪不色的翁同龢為何救不了大清國?
導讀:眾所周知,大明王朝有個「以天下為己任」的東林黨,他們不貪財不好色,以儒教道義嚴於律己,是清流的代表,但是他們沒能挽救大明亡國。大明亡國後,東林黨成為歷史,但中國清流沒有消失,他們至少從形式沒有亡,前清和晚清,中國都有清流黨。尤其晚清,清流甚至再次成為中國政壇重要力量,其代表人物是張之洞、張佩綸、翁同龢。他們的操守與東林人形似——不貪錢財,不好色,不怕「紀委」來查,系...
翁同龢曾因不分享特產遭記恨:胸懷大度一笑而罷
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一甲一名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卒後追諡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於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推薦人才時候曾經當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著自己狀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緒兩朝帝師,以一人而兼軍機大臣、總理衙門、督辦軍務處、戶部尚書等顯職,煊赫一時。然而這位翁常熟卻是一個擅用權術的人,他的同僚吳縣潘祖蔭曾說:「叔平雖為君之座師,其人專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也。」潘祖蔭又說:「吾與彼同時貴公子,總角之交,對我猶用巧妙,他可知矣。」這是說翁行事權譎,做事無準繩,即使在朋友之間,也不肯坦誠相...
揭秘:戊戌變法中翁同龢的態度為何前後矛盾?
在中國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變法那場震驚朝野內外的政治變局中,翁同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與法律史關於戊戌維新運動的研究,往往注重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憲政思想以及變法主張的研究,而忽略對翁同龢的研究。毋庸置疑,康梁二人是戊戌維新運動的發動者和主導者,然而,在戊戌維新運動之初,朝中最強有力的變法支持者卻是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
解讀李鴻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戰大敗?
李鴻章,晚清時代最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貼上過於鮮明的政治標籤,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對他的臉譜化解讀,帶給我們一種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鴻章是一個片面的齷齪形象,那麼,國人的智商豈不更成問題?文化淵深的中國,又怎麼會受到如此簡單的人物的影響?李鴻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近代的中國歷史無法繞開他?為什麼他能影響中國歷史如此長久?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答案。 呂賢基被敵軍圍困將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