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漢書·孔融傳》中記載了另一件事,挺有意思:儉亡抵於褒,不遇。時融年二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捨之。後事洩,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並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捨藏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
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是個什麼角色?孔融因何而死
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大學者,也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孫子,在當時很有名氣。他的父親叫孔宙,曾任泰山尉。孔子小時候很懂禮貌,中國人記住他的大都是從三字經開始的,說:融四歲,能讓梨。孝與親,所當執。其實孔融還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孔融的父親曾想拜訪河南尹李膺,李膺當時是讀書人的靈魂,官職很高,名氣很大可是李膺的架子更大,一般人李膺懶於搭理,即...
建安七子中的倒霉蛋應瑒如何變成了御用文人?
建安七子之中,應瑒可能是最沒名氣的一個。四處飄零的經歷,讓這個平凡的侍從文人,在領導的命題作文中越來越「平庸」,其作品少了幾分慷慨與豪邁。因此,曹丕評他是「和而不壯」。應瑒是河南哪兒的?他在曹門之下,又寫了哪些詩賦?想著書的他,又為何美志不遂?他的才華真的被「領導們」耗散了? 東漢末年,西涼軍閥董卓掌控朝中大權,一時軍閥割據、戰事頻繁,皇帝所在的長安、洛陽皆被廢毀。漢...
孔融簡介 東漢大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生平
孔融,153年生,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孔宙之子,孔褒之弟,山東曲阜人。父親孔宙,做過太山都尉。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
東漢時的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孔融(153 - 208),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舉,魯(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七子」中,他年輩最高,政治態度與其他6人不同。獻帝時任北海(山東壽光)相,世稱孔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