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 | 陽光歷史

 



垓下之戰是哪個朝代的?垓下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垓下之戰是哪個朝代的?垓下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垓下之戰是什麼?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垓下之戰的歷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與漢軍對陟於廣武的楚軍糧盡;而劉邦也沒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後的合圍。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



垓下之戰的戰爭過程是什麼?

 垓下之戰的戰爭過程是什麼?
  開始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佔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一說在今河南鹿邑縣境內),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韓信、彭越、英布等會...



垓下之戰的「垓下」到底在哪裡?垓下之戰地點

 垓下之戰的「垓下」到底在哪裡?垓下之戰地點
  垓下古戰場,是秦末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決戰的地方。古戰場遺址位於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的韋集鎮垓下村。  楚漢五年十二月(前202年)發生的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時期的最後一次大戰,它決定了楚敗漢勝、楚亡漢興。對於垓下、垓下聚問題,歷來學者頗有異說歧見,至今尚無一致的看法。筆者以為垓下、垓下聚是有區別的。垓下是地區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區的聚落名。  何謂「垓下」?《說文》...



垓下之戰項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垓下之戰項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漢軍集團:劉邦(4萬兵馬)、韓信(30萬兵馬)、彭越(6萬兵馬)、英布(3萬兵馬)等各路漢軍約計40餘萬人與項羽的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10萬兵馬)率軍居中,將軍孔熙(10萬兵馬)為左翼、陳賀(10萬兵馬)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4萬兵馬)斷後。楚軍集團:龍且的3萬前鋒軍,季布、召平、虞子期共計4萬右路軍,項羽帶領的3萬近衛騎兵迎戰。  項羽與...



垓下之戰兵力對比 垓下之戰楚漢兩軍兵力介紹

 垓下之戰兵力對比 垓下之戰楚漢兩軍兵力介紹
  韓信自稱齊王后,劉邦命先前屬於韓信指揮的灌嬰別將一軍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並與劉邦在陳縣會合。在張良獻計給劉邦大封齊王韓信土地後,齊王韓信也親率大軍從齊地南下,與劉邦會合於垓下。(按《史記》記載,攻佔彭城等地的是漢將灌嬰,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灌嬰兵力較少難以完成這一系列任務,認為攻佔彭城及蘇北、皖北等地的應該是韓信,他們推測是漢初韓信獲「謀反罪...



垓下之戰哪一方戰敗? 垓下之戰的戰爭經過

 垓下之戰哪一方戰敗? 垓下之戰的戰爭經過
  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軍三十萬於劉邦本部軍主力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首先,韓信率五陣大軍先行向楚軍發動挑腥性進攻。項羽立刻...



垓下之戰楚軍大敗 楚漢爭霸中項羽失敗的原因

 垓下之戰楚軍大敗 楚漢爭霸中項羽失敗的原因
  楚軍失敗原因  一、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萬楚軍成為絕對的孤軍;  二、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飢餓,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  三、漢軍聯兵約七十萬,且精力飽滿、糧食充足、士氣旺盛,而項羽孤軍十萬,連續久戰疲憊,決戰之時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軍剛從廣武前線上撤下來,未經補給,多為穿著夏秋季的裝備,寒冷飢餓,士氣潰散;  四、漢軍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先占...



歷史上垓下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垓下之戰的時間

 歷史上垓下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垓下之戰的時間
  秦末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對決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漢軍集團:劉邦(4萬兵馬)、韓信(30萬兵馬)、彭越(6萬兵馬)、英布(3萬兵馬)等各路漢軍約計40餘萬人與項羽的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10萬兵馬)率軍居中,將軍孔熙(10萬兵馬)為左翼、陳賀(10萬兵馬)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4萬兵馬)斷後。楚軍集團:龍且的3萬前鋒軍,季布、召平、虞子期共計4萬右路軍,項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