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族屬之謎
作為追隨安祿山叛亂並稱帝的蕃將,史思明相關的材料遠不如安祿山豐富,這也令他的身世模糊不清。雖然出生於默啜可汗統治下的突厥國中,但史思明的族屬卻並不明晰,一種說法是阿史那氏突厥人,一種說法則為昭武九姓粟特人。那麼他到底是什麼族屬呢?
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棺床屏風,左邊是突厥人首領,右邊是粟特人首領
近年的研究傾向於後者,較有力的證據除了他和粟特胡人安祿山是「同鄉」(...
安史之亂軼事:史思明曾因為一首詩擅殺大臣
史思明和安祿山是同鄉,兩人關係很好。安祿山反唐,任命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統領十三郡八萬人馬,勢力強勁。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與大臣嚴莊、宦官李豬兒謀殺後,史思明一度歸降唐朝。但是他反覆無常,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再次反唐。他假借為安慶緒解圍的機會,殺了安慶緒,在范陽稱帝,國號大燕,建元順天。封兒子史朝義為懷王、周摯為宰相、李歸仁為將軍,改稱范陽為燕京。
當了皇帝的史思明心情...
解密: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的史思明稱過帝嗎?
史思明,703年出生於營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史思明的樣貌不揚,但是他懂六蕃語。他與安祿山為同鄉人。史思明的職位是軍閥、叛軍的首領,他建立了燕國形成割據,是安史之亂禍首之一。史思明號稱大聖燕王、燕帝,年號為應天、順天。史思明是寧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為有戰功給,所以唐宣宗賜名為「思明」。史思明年少時和安祿山是一起在營州柳城長大的,在成年之後,兩人還是保持...
古代戰爭:“安史之亂”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復兩京以後,安慶緒逃到河北,佔領六十座城,繼續頑抗。唐肅宗決定派大軍
進剿安慶緒。這一次進軍,唐軍一共集中了九個節度使帶領的六十萬兵力。這九路大軍歸誰
統率呢,論地位和威望,應該是郭子儀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肅宗,怕郭、李兩人
權力太大,故意不設主帥,卻派了一個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魚朝恩作觀軍容使(監視出征將 帥的軍事長官),九個節度使都得聽他指揮。
唐軍攻打鄴...
安史之亂中的安陽大潰敗:史思明大敗60萬唐軍
唐「安史之亂」中,安慶緒於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殺死其父安祿山,做了「大燕皇帝」。他的軍隊在與唐軍的幾次交戰中連連失敗,長安、洛陽相繼被唐軍收復。安慶緒於十月逃到河北,以鄴郡(治所在安陽城)為根據地,改鄴郡為安成府,改元天成。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朝廷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率軍討伐安慶緒。但卻不設主帥,而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十月,...
太原保衛戰:李光弼與史思明10萬大軍血戰50多天
戰前形勢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河北、盧龍、河東三道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發動叛亂,率精兵15萬南下。同時派將軍何千年至太原,以獻俘為名,誘太原尹楊光訓出迎,隨即擄走處死。十二月,渡黃河,占東京(今河南洛陽市)。玄宗派高仙芝領兵5萬禦敵,又命宦官邊令誠監軍。唐將封常清率領的隊伍未經訓練,屢戰屢敗,便為高出主意:敵強我弱,不能再戰,必須堅守潼關,否則長安難守。高便死守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