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皇后: 尹皇后:追諡淑德皇后 符皇后:追諡懿德皇后 李皇后:原為李德妃,後來成為皇后、皇太后(萬安太后),追諡明德皇后 李賢妃...
宋朝宋太宗趙光義女兒列表
長女:滕國公主,早亡,母元德皇后李氏 次女:徐國大長公主,太平興國九年,封蔡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吳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國公主。逝世,謚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國長公主。景祐三年,進燕國大長公主。元符改徐國大長公主。政和改英惠大長帝姬。 第三女:邠國大長公主,太平興國七年為尼,號員明大師。八年卒,至道三年,追封曹國長公主。景祐三年,進曹國大長公主。元符改邠國大長公主。 ...
宋太宗繼位之謎:宋太宗趙光義是篡位奪權的嗎?
宋朝的第二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是篡位奪權的嗎?宋太宗本名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光義,即位後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歲,比秦王太宗像趙廷美大8歲。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極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2年,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君主。 太宗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世宗...
宋太祖趙匡胤神秘之死和宋太宗趙光義上台之謎!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與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公元976年(宋開寶九年),趙匡胤年方五十,正當年富力強的年齡,就在國家需要他大展宏圖時,趙匡胤卻病倒了,十月二...
趙光義繼位之謎:到底其繼位是否有歷史依據?
在中國古代皇帝們一般在臨終前,身邊僅有幾個貼身大臣,有的皇帝更是暴斃,而身邊無一人,所以有些皇帝的臨終遺詔不知是真是假!無從考證!更是撲朔迷離!尤其是僅有的幾個托孤大臣一旦故去,宮廷內幕就更成為不解之謎了!在沒有第一手確切資料的情況下,只有憑「其他」資料來推測其來龍去脈,真真假假,難以琢磨,所以歷史上就出現了一些至今還在爭論的遺詔真假之謎!中國古人講究為尊者諱,同時史學家崇...
金匱之盟疑云:可能是趙光義為合理繼位找的借口
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上台,二者之間太多的巧合和離奇,史學家只能根據已有記載進行推理,但是尚無確鑿史料推翻以前觀點。趙光義登基至今是個謎,以後也很難說情楚。人們之間即使親如兄弟,亦多可共患難、不易共富貴,一遇權位、金錢之爭往往演出一幕幕宮廷政變或殘酷競爭。
"金匱之盟"是否是騙局
宋太祖趙匡胤死時"燭影斧聲"存在種種疑跡,在臣民眼中,趙光義即位是頗不光彩的。為了尋求一個...
宋太宗趙光義簡介 毀譽參半的北宋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太祖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
宋太宗趙光義與圍棋的故事
提起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幾百年大宋基業。但是,陳橋兵變的主要的決策人和領導核心人物,及導演者,大家卻不在意是誰了,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由此可見後來接替他哥哥做了皇帝的宋太宗趙光義,也是文韜武略文武雙全。他是大宋的兩位開國皇帝之一。 他的一大愛好就是圍棋。在他當了皇帝以後,自然會有陪他下棋的人了,在那個時代,這個專職叫「棋...
宋太宗趙光義有幾個女兒?生母都是誰
宋太宗趙光義有幾個女兒?生母都是誰 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
趙廷美謀篡案之謎:趙光義為兒子合理繼位而構陷
此獄案是繼宋初金匱之盟、斧聲燭影兩大疑案後的延續,到底是趙廷美、盧多遜陰謀篡位,還是宋太宗、趙普刻意謀害,以完成太宗皇位的一脈單傳,從史書上我們已很難找到歷史原本的答案,不過讀者可以自已進行理性的判斷。在這些疑案中,令人深感震撼的是:在皇位權力前面,即使是父子兄弟,人性也已完全泯滅。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宋史》有關傳記等史書記載,太平興國七年(982)三月的一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