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給南京看風水,是他智慧人生中眾多傳奇裡的一樁。他在安排自己葬地時,"故事性"也很強。
根據諸葛亮遺囑,死後葬定軍山。
定軍山在今陝西勉縣城南,系米倉山向西北伸入漢中盆地的支脈,因山上平坦,可駐萬軍,故名定軍山;另一說是,諸葛亮在北伐時,在此山中推演八陣圖,教兵演武,北伐曹魏,遂得名。
諸葛亮為何死後要葬在這裡,而不是葬在死處,或葬回蜀國都城成都?原因一說"生而...
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諸葛亮和龐統差距在哪?
導讀: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天下呢?學者汪宏華最近在清華大學等高校講座時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全新、深刻的解評。 一、謀士才志存在時間、空間和陰陽差 《三國演義》中有四位關係非同一般的謀士:程昱、徐庶、...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奔曹操?曹操和諸葛亮誰厲害
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三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到底誰比較厲害這個恐怕不能簡單衡量。諸葛亮出山之時,曹操已經佔據了大半的天下。若得諸葛亮之助,則平定荊州易如反掌,再滅東吳更是不在話下。而且曹操本人也是不世出的大英雄,文韜武略冠絕當世,任人唯賢更是舉世皆知。令人不解的是,放著這樣一個大英雄諸葛亮不去投奔,卻去投奔落魄無比、而且名聲極差的小人劉備,為他出謀劃策左右奔走,以至於赤壁一...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
眾所周知,北伐曹魏,統一全國是諸葛亮平生孜孜以求的 奮鬥目標。當他第一次與劉備論天下形勢時,便擬定了:佔領荊益二州,安撫益州西部諸戎、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 結好,等候北方有變,兩路出兵進攻魏國,從而平定天下的戰略方針。這個方針雖然幾經挫折,特別是關羽失荊州,致使諸 葛亮兩路出兵進擊中原的計畫為之流產之後,他仍然矢志不 渝。致使鄧芝受諸葛亮派遣;使吳修盟,當孫權說道:「...
[圖文]探訪諸葛亮後裔聚居地浙江蘭溪諸葛村
諸葛村。
滿村子都是富有特色的明清民居。
用舊樟木製成的孔明鎖。 在浙江也有一座以八卦佈局的村子——蘭溪諸葛八卦村。我原來在讀樓慶西《中國古建築二十講》時瞭解到這個地方,一直想介紹它,今天終於有機會與大家分享。 蘭溪諸葛八卦村位於浙江蘭溪市諸葛鎮,離蘭溪市區18公里,距千島湖約40分鐘車程,離黃山也不遠。這裡聚居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後代,全村五千多人口中諸葛姓氏占4000...
[圖文]近半數人認為南陽才是諸葛亮故里
新版三國 諸葛亮劇照
中國經濟週刊近日發文《諸葛亮故里之爭:襄樊南陽上下PK數百年》,引發媒體廣泛轉載,網友反響強烈。鳳凰網發起「您心目中的諸葛亮故里應在哪座城市」的調查。截至5月19日10:33,共收穫3702份投票,其中49.1%的網友選擇了現今的河南南陽是諸葛亮故里,票數遠遠超過湖北襄樊。 據悉,諸葛亮故里之爭由來已久,有關資料記...
解密諸葛亮神機妙算:何以最終鬥不過司馬懿?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其實卻不然。通觀《三國演義》,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雖然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他不僅能用一座無人把守的空城讓司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後也能讓「死諸葛」嚇倒司馬懿的十萬雄兵。但是最後諸葛亮卻沒有鬥得過司馬懿,致使蜀軍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兵退而回,無果而終。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鬥不過司馬懿?為什麼司...
[圖文]三國諸葛亮的羽扇從何而來?
諸葛亮
《三國演義》裡,特別是寫六出祁山時的諸葛亮,人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綸巾,手搖羽扇,端坐四輪車上,飄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綸巾後來成了戲曲舞台上諸葛亮特有的穿戴。 歷史上,諸葛亮指揮打仗,可能確實是這樣的裝束。裴啟《語材》曾記述這樣一件事,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渭水之濱對陣時,司馬懿一身戎裝,來到陣前,卻見對面蜀軍陣中,諸葛亮乘一輛沒有油漆的車,著著葛布巾,手持白...
盤點三國十大謀士排行:諸葛亮竟只排第六?
三國為期不長,但其頭緒之紛繁,態勢之複雜,人才之傑出,故事之精彩,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當然有賴於他們的自身素質。其中,收攬人才,善用謀士,可以說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郭嘉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
揭秘:歷史上諸葛亮的人生悲劇是誰釀成的?
導讀:成都武侯祠大殿對聯這樣寫的,「能攻心即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審勢,這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判斷能力。所以,李卓吾先生在評點《三國演義》這部書時,在孔明知其不久人世,禳星禱告,以求不死時,評曰:「誰雲孔明胸中有定見哉?不惟國事不識天時,亦且身事不知天命,禱星祈命,豈有識者之所為哉?」 當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