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以來,最任性,最喜歡表現自己,也最不顧皇帝尊嚴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數正德。 萬曆與這位叔祖中間隔了兩代皇帝,一個是萬曆的親爺爺嘉靖皇帝;御宇45年,澳門就是在他當政第14年租借去的,歷史上的海瑞罵皇帝就是罵的他。他喜歡煉丹服丹做道場,最終死於丹毒。嘉靖之後是萬曆父親,只當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 正德的廟號是「武宗」,這跟他動不動就封自己為大將軍,命自己率軍遠征有很大關係...
皇帝洞房不為人知的私密習俗:皇后如何伺候皇上?
中國帝王大婚的私秘生火:古代皇后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 1、皇后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后嬪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
天翻地覆1644年:1644年中國同時出現了哪三個皇帝
公元1644年,也就是—— 大明朝崇禎十七年 大清朝順治元年 大順朝永昌元年 紫禁城的黃昏 時間: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元旦 地點: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檢比平時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衛和太監外,御座旁只有一個手執金吾的禮官站班,皇帝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啟奏萬歲,群臣因為沒聽到鐘鼓聲,以為聖駕還沒有出來,所以遲到了。」執金吾者躬身啟奏。 ...
晚清百姓看「戊戌變法」:康黨想謀朝篡位當皇帝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風雨如晦,殺氣陰森。戊戌變法失敗了,譚嗣同、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等「六君子」在這裡引頸就戮。
劊子手的屠刀,寒光雪亮。臨近午時,行刑時間到了。「六君子」被推上刑場強按在地。譚嗣同大叫:「某有一言!」監斬官軍機大臣剛毅扭頭不理。譚嗣同朝著剛毅的背影,悲憤地仰天長嘯: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盤點:中國古代那些沉湎於青樓妓院的皇帝都有誰
導讀:中國歷朝歷代,那些貴為九五之尊的帝王,都是坐擁三宮六院、有三千佳麗伴其左右的皇帝。然而即使這樣,還是不能夠滿足他們的慾望,他們總是試圖走出皇宮,到那些煙花柳巷妓院之中尋求更大的刺激,那麼中國古代有哪些皇帝是沉湎於青樓的呢? 青樓乃是煙花柳巷之地,更是被一些道學先生罵為傷風敗俗之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場所,卻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身心嚮往的地方。他們雖然擁有佳麗三千,但...
悲情皇帝:封狼居胥成笑柄,最終還被兒子殺死
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分兩路出擊匈奴。年僅21歲的霍去病率軍長途奔襲,大破匈奴騎兵,斬首7萬餘級,大軍一直追殺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在此地霍去病命人築土為壇,「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並在山上勒石記功。此後「封狼居胥」成為中原王朝的皇帝們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理想雖然美好,但現實往往殘酷。在追求「封狼居胥」的道路上,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南朝的宋文...
南齊皇帝蕭道成的篡位政變:天上掉下來的皇位
導讀:蕭道成的最初判斷就覺得這極可能是劉昱對自己的考驗或者是另一場惡作劇,因此下令家人緊閉大門,不要放人進來。王敬則無奈,急中生智,將小皇帝劉昱的人頭從門上拋了進去。蕭道成忙命人將腦袋上的污血洗去,親自查看,果然是劉昱的首級。他大吁了一口氣,這才下令大開府門。 一 477年7月7日,七夕節。 劉昱在這一天白天的行程非常混亂。《宋書》和《南齊書》中有不同的版本。 《宋書...
歷史揭秘:獨眼龍皇帝如何處理自己出軌的王妃?
當徐昭佩跳進水井的那一刻,蕭繹必定會看到一股氣浪從井口噴湧而出。那股氣浪說不清是什麼顏色,也說不清是熱的還是涼的,只是在他的眼前徘徊、漂移。他在一塊怪石上坐定,抬頭望天,好像整個天空都瀰漫著這種說不清是混濁還是純淨的惡氣。那個沉入井底的似乎不是他的結髮女人,而是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什麼人。一個未來的皇帝就這樣送走了他的王妃。 據野史《格格春秋》記載,蕭繹字世誠,因為是梁...
歷史上最窩囊皇帝:自己屢次被擄 皇后四度被廢
在古代的和現代的人們看來,皇帝大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崗位了,坐擁天下之富,有使不完的錢,還整了個三宮六院,不愁找不到睡覺的地方,高興的時候可以組織場勞民傷財的「南巡」,不想動彈的話可以整天在後宮裡面泡著……簡直每個帝王都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時代。 古代的每個皇帝都是泡在蜜罐裡,而且一泡到底嗎? 事實上,在一串串光環的背後,隱藏著極高的風險。 皇帝這份差使並不好幹...
皇帝的毒誓不可信:乾隆為何忤逆雍正生前旨意?
咱們國人有一種聖旨崇拜,認為皇上開了金口,就是玉律。有故事傳說唐朝時節,湖南有個在長安做官的人想為家鄉做件好事,便在皇帝每日出行的路上用蜂蜜寫了一行字「澧州糧米可免」。皇上那天出來看到密密麻麻的螞蟻在那行字上爬,信口念道「澧州糧米可免」,那湘籍官員「撲通」一聲跪了下去,立刻「謝主隆恩」。據說皇上非但沒有辦他捉弄之罪,而且兌現承諾,不再收澧州糧米稅收了。此種佳話多矣,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