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628年?—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後來被廢,廢後被賜死。王皇后出生於太原王氏,是元魏尚書左僕射王思政的孫女,父親是王仁祐,母親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淵同母妹同安公主(其夫君是王思政的兄弟王裕),唐朝知名將軍之一王方翼是同安公主之孫;而皇后的母方親戚里,其舅柳奭為中書令。 家族背景 隋唐時代是身份制的社會,世...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長壽麵?唐玄宗王皇后與長壽麵
相傳唐明皇即位之後,漸漸冷落原來患難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對唐明皇說:「三郎你忘了當年我脫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換了一斗面,為你做湯餅過生日的事嗎?」 湯餅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湯麵,後代因為它是過生日祝壽用的,所以稱作「壽麵」。 因為我國食品中麵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麵,表示延年益壽。 中國人自古是有著過生日的習慣的,否則「長壽麵」一說何來? 古時候人稱面為「湯餅」,湯餅又...
王皇后——唐高宗李治因武則天廢後
中文名:王氏
別 名:王皇后
國 籍:唐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
出生日期:約628年
逝世日期:655年11月27日
職 業:皇后
夫 君:唐高宗李治
結 局:廢後,被武後虐待慘死
王皇后,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王皇后出生於太原王氏,是...
揭秘:唐玄宗既廢王皇后為何不立武惠妃為皇后?
我們中國古代有兩句話非常有趣。一句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另一句則是貴易交、富易妻。這兩句話的意思恰好相反,但是都廣為流傳。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呀?我覺得,這兩句話其實一句講人欲,一句講天理。如果誰做到了糟糠之妻不下堂,那就是天理戰勝人欲,是道德君子。誰要是有錢有勢了就想休妻再娶,那就是沒良心。這樣的人在民間叫做陳世美,落實到我們所講的這段歷史,就叫唐玄宗了。就在開...
唐順宗李誦莊憲皇后王皇后簡介
王氏(753—816),唐順宗李誦皇后。琅玡臨沂人。父王子顏,封金紫光祿大夫。她十三歲嫁於宣王李誦,大歷十三年(778),王氏生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大歷十四年,李誦晉封為宣王。王氏被立為宣王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適即位,立李誦為太子,王氏被封為「良娣」。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順宗即位。次年八月,由於「永貞革新」失敗,順宗被迫傳位於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王良娣為「太上皇后...
武則天之疑案:王皇后和蕭淑妃到底死了幾次?
歷史上王皇后和蕭淑妃到底死了幾次? 武曌立為皇后不久,王皇后和蕭淑妃都死了,為武皇后下令所誅!這是武則天第一次親自下令殺人! 所有的史書都沒有記載具體日期,關於這兩人的死法,也有兩種自相矛盾的記載。 《《舊唐書》》說她們兩人是被縊殺的,但同時卻又記載:庶人初囚,大罵曰:「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還說武後令宮中從此不養貓。這我不完全相信,因為在唐人的筆記中...
漢元帝王皇后為何誓稱漢家寡婦?王政君結局怎樣
王莽決計終結漢室、開啟新朝。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還有一道重要的手續必須辦,這道手續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傳國玉璽,否則,另立新朝的一切努力,都會被人們看成是鬧著玩的,都是名不正而言不順的。 國璽現在在哪裡?在太皇太后王政君起居的長信宮裡,在她老人家晝夜嚴密地監管之下。「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王莽已經取代劉氏登臨天子位,只差這最後一道門檻了,他來向姑姑...
李治的王皇后悲劇命運:王皇后為何輸給武則天?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太子李治登基後,冊封太子妃王氏為皇后。年號:永徽。永徽二年(651年)秋天,王皇后授意從感業寺接武才人回宮,到了永徽六年(655年)10月,王皇后被廢貶為庶人,武昭儀被冊封為皇后,同年12月,廢後王氏在冷宮賜死,悲情王皇后咋混得這麼慘?到底犯了啥彌天大罪?王皇后出身於高門大族:太原王氏。她知書達理淑靜賢德,還是位出名的美人,她和李治的婚姻是李治的姑姑同安長公主做媒結...
揭秘:王皇后為什麼主動幫助武則天重返後宮?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落髮為尼,進入感業寺,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可是,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宮外,他們難道就要永遠這樣守望愛情嗎?如果不是,最終又是誰讓他們結束守望,讓武則天重返後宮的呢? 上集我們講到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進入感業寺為尼,但是以她的性格,必然不甘心伴著青燈古佛了此一生。事實上,早在唐太宗死前,她已經未...
唐宮秘史:弱勢的武則天後是如何打敗王皇后的?
唐太宗逝世以後,按照一般的規定,作為先帝眾多嬪妃之一的武則天到感業寺出家為尼。這些出家的嬪妃,都是沒有兒子的,如果有兒子就可以隨從兒子生活。武則天年輕,但沒有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隨眾多的嬪妃進入寺院。以後的生活和未來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將伴隨晨鐘暮鼓,孤燈讀經了。 然而,武則天的命運因為與高宗的感情關係,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大約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