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宋亡國的直接原因:外交政策導致最終結局 | 陽光歷史

 

A-A+

北宋南宋亡國的直接原因:外交政策導致最終結局

2017年03月26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438 次

  兩宋亡國的直接原因——外交戰略錯誤

  哈爾濱東南方向的阿城區,金上京、開國皇帝阿骨打的陵墓遺址和金源歷史博物館都在那裡。翻開那一段歷史,很有意思。

  中國歷史上,在宋代出現過兩個「三國時期」:先是北宋、遼國、西夏,後是南宋、金國、西夏。由於北宋、南宋的錯誤外交戰略方針,直接導致先後亡國。

  前三國時,遼國勢大,西夏凶悍,北宋兩面作戰,吃盡了苦頭,楊家將「滿門忠烈、一家寡婦」就是當時對局的寫照。後北宋採取給遼國、西夏各歲幣幾十萬,以「錢換和平」,國家安稍安,卻苦了百姓。隨著女真人阿骨打在遼國的後院崛起,以3700人就擊敗遼兵十萬,建立金國,遼國從此江河日下,不再是北宋的主要對手了。

  為了滅遼,金國主動與北宋聯盟,並許以燕山一帶十七州歸還宋為誘餌。而遼為自保,也要想與宋聯合抗金。宋庭童貫等權臣則積極主張與金聯手,認為這下可以滅遼報仇雪恨了。有識之士則力陳不可,說遼滅了,藩籬沒了,與強悍的金國為鄰,會大禍臨頭。宋朝庭採納了童貫之流方針,兩次出兵配合攻遼。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就攻下北宋都城汴梁,徽、欽二帝被俘,北宋也完了。

  後三國時期,金兵不斷南進,南宋只有招架之功。好不容易出了個岳飛,大有收復河山之勢,還被朝庭懾於金國的恐嚇給殺害了。可當蒙古雄起,滅西夏,佔了大半個金國,就提出要與宋聯盟共同滅金。南宋又是上下齊喝采,認為復仇的時候到了,機不可失。同樣有人反對,說已有前車之鑒,與金盟滅遼,「後卒取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可昏庸皇帝及群臣不聽,結果蒙軍金滅後,南宋也被滅了,「三國歸元」。

  兩宋先是長期奉行軟弱投降的方針,被動挨打,後又以為可以捏軟柿子,揀便宜,結果把命搭上了。如果當初北宋聯遼抗金,南宋聯金拒蒙,歷史就可能重寫。北宋、南宋錯誤的外交戰略直接導致了亡國。相反,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處於弱勢的蜀國,諸葛亮採取「聯吳抗曹」的對外戰略方針,使自己不斷發展壯大,成鼎足之勢。後關羽違背這一戰略,對吳、曹兩面作戰,兵敗身亡失荊州;劉備又不顧諸葛亮的反對,傾全國之兵伐吳報仇,再遭全軍覆滅,幾乎亡國。後諸葛亮不計前嫌,重新恢復「聯吳聯曹」的戰略方針,才轉危為安。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國,共同的利益可以化敵為友。誰的威脅最大,誰就是真的對手。兩宋採取「傍大款」外交,自取其禍。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