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賀蘭敏之,字常住。父親為賀蘭安石,母親武順,唐高宗皇后武則天的外甥,後來成為武士擭的後嗣,因罪被武後流放而亡。 武則天之父武士擭原本娶相裡氏為妻,生下武元慶與武元爽兄弟。後來再婚娶楊氏,生武則天姊妹三人。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後,大封自己親族,並封母親楊氏為榮國夫人,武順為韓國夫人。不過因為武士擭死後,元慶與元爽對繼母楊氏沒有禮貌,武後便將這兩位兄長流放外地。兄長死後...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地宮裡的寶貝最少有500噸?
導讀: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儘管在風雨之中飄搖了1300年,但竟然未遭盜掘,實屬罕見。到底是怎樣的機關暗道使乾陵倖免於難?武則天當上皇帝難道是"梁山為陵,女人主事"的應驗麼?巨大的無字碑到底又隱藏了怎樣的歷史真相呢? 風水話乾陵 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
武三思是誰? 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怎麼死的?
導讀:武三思,生年不詳,卒於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唐朝荊州都督武士擭之孫,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武元慶之子,即為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個寡廉鮮恥的小人,為了利祿什麼都幹得出來,仗著自己姑媽武則天大行其道。最終,沒有死於大風大浪,沒有死於武則天被兵諫之時,卻在不經意中死在了血氣方剛的李重俊刀下。 生平 武則天時期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
李治愛上武則天原因:她身上有自己缺乏的健碩
武則天武後當時正是太宗皇帝的一個侍女。依照唐朝皇室的規矩,皇帝有一後、四妃、九昭儀、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三班低級宮女中每班又各有二十七人。以上所述統稱為後宮佳麗,皆可承受帝王的恩澤。武後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六級的才人。 她今年已經二十七歲,從十四歲起就在宮廷裡。以她那樣的能力與雄心,竟沒能升到較高的階級,她一定覺得鬱鬱不歡,自不待言。太宗皇帝並不喜愛英明果斷的女人;他喜...
武則天與狄仁傑真實關係如何?武則天暗戀狄仁傑
武則天暗戀狄仁傑嗎?據記載,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和倚重是所有臣子都望塵莫及的,她經常親熱地叫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稱呼他的大名。那歷史上武則天與狄仁傑真實關係如何?武則天稱帝建立周朝後,任命狄仁傑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台(門下省)平章事,也就是入閣成為宰相之一,不過,為時很是短暫。一次女皇故意試探狄仁傑說:「你政績很不錯,不過有人在我面前說你壞話,你想不想知道是...
[圖文]歷史:武則天做尼姑時的生活
李世民遺憾病故
屬於武則天的黑色日子來了。這跟李世民的死有關。
李世民是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皇帝,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歲,「貞觀之治」還能延續二十多年。不過,這也沒李治和武則天什麼事了。李世民死得早,其實怪他自己。自從東征高句麗回國後,他感染了風疾,風疾就是血管類疾病。此病如果通過正規途徑治療興許能好,可李世民有病亂投醫,他迷上了道士們煉製的一種丹藥...
武三思是誰?歷史上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什麼人?
中國唐代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武則天侄。則天臨朝後,以外戚優勢,累進夏官、春官尚書,監修國史,封梁王。三思善迎合主意,武後頗信任。武後年邁時,三思欲借武後出幸時在朝中擅權,故於嵩山建三陽宮,於萬壽山建興泰宮,請武後每歲臨幸。工役巨款,貪污無數。中宗復位後,進開府儀同三司。三思糾集私黨,將張柬之等人悉數排擠出朝。私通韋後與上官婉兒。後其次子武崇訓娶中宗之女安樂...
李賢太子:章懷太子李賢是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子?
李賢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舊唐書記載李賢是早產兒,有人認為李賢不是武則天的親兒子,他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嫂子韓國夫人生的,因此難免被殺的厄運。章懷太子李賢真的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嗎? 據《舊唐書·高宗紀上》記載,永徽五年(655)十二月十七日武則天生李賢於去昭陵的路上,是早產。由於武則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後又生過一女,即被她親手扼殺的長女,在兩個年頭裡生三個孩子,況...
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簡介 張昌宗怎麼死的?
張昌宗(?-705年)唐朝定州義豐(今河北省安國)人,與其兄張易之都是武則天的男寵。美姿容,人稱六郎美如蓮花,在神龍政變中被張柬之等大臣起兵殺死。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張昌宗經太平公主推薦入宮侍奉武則天,張昌宗向武則天推薦了哥哥張易之,兄弟一起入寢宮侍奉。朝內高官、宗室並稱易之、昌宗二人為五郎、六郎。 史家多認為這二人的受寵與其美貌有關。例如《唐書》載楊再思對昌宗稱「人言六...
武則天重用酷吏發明的十大酷刑 唐朝的酷吏
武則天手下的酷吏發明的十大酷刑:唐朝時,同亞非地區許多國家有廣泛而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引得各國景仰和嚮往,視中國為「東方文化大本營」。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勉勵其弟子「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唐朝對外的政策也十分開明,對「遠夷」不歧視,唐太宗對華夷就一視同仁,因此,唐朝不僅有少數民族官員,甚至有相當數量的外國官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