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第十位皇帝: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他是漢章帝曾孫,在位21年。祖父河間孝王劉開,父蠡吾侯劉翼。率初元年質帝崩,梁太后與兄大將軍粱冀定策,迎立為帝,時年十五。太后臨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政權由是落入宦官之手。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劉志一生崇尚佛、道,...
文丑簡介 東漢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文丑生平
文丑(?-200年),中國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公元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醜的故事,並廣泛流傳於後世。 文丑,河北名將,字不可考。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延津。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
夷陵之戰簡介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夷陵之戰介紹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猇亭之戰。爆發於221年(蜀漢章武元年),結束於222年(蜀漢章武二年),是三國歷史上東吳(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南部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夷陵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國歷史上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
孔融簡介 東漢大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生平
孔融,153年生,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孔宙之子,孔褒之弟,山東曲阜人。父親孔宙,做過太山都尉。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
[圖文]甘肅武威發現東漢早期罕見彩繪木雕
甘肅武威出土東漢精美木雕
甘肅省武威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西營鎮文物點進行田野文物安全巡查時發現一座自然塌陷的東漢時期古墓,隨後進
[圖文]東漢末期黃巾軍失敗原因
東漢末期,宦官和外戚輪流當政,賣官鬻爵。到漢靈帝時,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敗達到極點,漢靈帝「為侯時常苦貧,及即位,每歎桓帝不能作家居,曾無私錢,故賣官聚錢以為私藏」。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靈帝開西邸賣官,二千石官賣二千萬,四百石官賣四百萬,縣令長按土地豐瘠各有定價,富者先交錢,貧者到官後加倍繳納。同時,靈帝又私下令左右賣公卿,公賣千萬,卿賣五百萬。買官者到任後大肆搜刮...
東漢的「十常侍」分別都是哪些人?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 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
三國時期伏完簡介 東漢末大臣伏完戰功有多少?
伏完,沉深有大度,大司徒伏湛七世孫,襲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娶漢桓帝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為妻,生六子一女。六子: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一女:伏壽。 興平二年(195年),伏壽為漢獻帝劉協立為皇后,伏完陞遷為執金吾。196年(建安元年),伏完官拜輔國將軍,儀同三司。漢獻帝遷許都後,曹操自任司空,大權在握並獨攬朝政,伏完於是奉上印綬,改拜中散大夫,遷屯騎校尉。200年...
東漢時的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孔融(153 - 208),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舉,魯(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七子」中,他年輩最高,政治態度與其他6人不同。獻帝時任北海(山東壽光)相,世稱孔北...
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簡介
東漢皇帝列表: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後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並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