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注意納諫,注意節制徭役,都是事實,然而封建地主階級對「貞觀之治」的美化,卻完全是著意的誇大。
《舊唐書.太宗本紀》、《資治通鑒》都說貞觀四年(630年)天下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至五嶺,都夜不閉戶,出門的人不必帶糧食,可以「取給於道路」。《貞觀政要》說得更具體,「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至於旅行者的糧食問題,「入山東村落,行客...
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幾個兒子?李泰的母親是誰
大型歷史女皇傳奇劇 《武媚娘傳奇》正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演員任山在劇中飾演魏王李泰。此次飾演的李泰除了隋唐時期的風雅,更多了一份風流;除了皇室風度文人氣質,又多了份沙場驍勇宮牆陰謀。那麼歷史上的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幾個兒子?他的母親是誰? 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次子)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太子李承乾...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與最有才的兒子
承乾者,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根據史書的記載,因為這位皇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過「承乾」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當為唐高祖李淵為這個嫡孫親賜。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為恆山王。武德五年,李世民將妻子的侄子、長孫熾之孫長孫家慶任命為李承乾的侍讀。...
唐太宗姓名之謎:太宗李世民是否叫過大野世民?
這個問題,要從衣冠南渡開始說起。 一般人對待西晉永嘉之亂,漢人衣冠南渡的事情上都有個誤區,就是北方人只往南方遷徙,一說永嘉之亂,第一反應就是北人往南邊跑,這個實際上是不準確的,事實上,晉人的遷徙,是分東北、西北和南方三個方向的。 西晉自八王之亂開始,戰亂迭起,天災不斷,老百姓怎麼生活呢?大致分為兩種人,一種人不願離開故土,留守北方,在北方形成了特色塢堡,而大部分人,...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嗎?李世民女兒結局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21個女兒,其中廣為人知的便是高陽公主了。而不少電視劇與小說也喜歡將高陽塑造為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那麼歷史上的高陽是否真的就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呢? 很多人認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女兒,除了是受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外,主要是因為《舊唐書》中的一句話:「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 意思就是,因為高陽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寵...
一代明君李世民為何把兒子教育成「垮掉的一代」?
引言
如果要咱老百姓舉出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君主, 唐太宗恐怕是不二人選。唐太宗卻不能把治國的賢明用到父子關係上去。頭任太子李承乾從一棵好苗變成一頭魔獸,乃至於意圖篡逆。李世民因此被史書數落:賢明如此卻不瞭解兒子!
明君李世民也沒走出歷史的怪圈:父子關係君臣化,乃至陌生化,最後敵我化。問題在哪?我們且從性格角度去試著解讀一番,說不定以此解開富一代與富二代的性格之結。
...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被成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中國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自古皆貴中華,輕夷狄,朕獨愛之如——唐太宗
隋朝末年,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及連年對外戰爭導致國內民變、兵變紛至沓來...
唐朝歷史上的李世民時代:凌煙閣開閣二十四功臣
由范冰冰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已更新至60集,太宗李世民駕崩,大唐即將迎來新篇章,新一輪宮斗即將上演,且看范爺如何華麗轉身,登頂皇位。80集長片,60集寫太宗時期,對於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描述甚少。小編略覺遺憾,就趁這個時候,來湊個熱鬧。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為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
李世民死後令無子嗣嬪妃出家僅誰例外?非武則天
導讀:其實,是李世民先死的,他遺詔令無子女的後宮女子全部出家,但徐惠例外。徐惠在李世民死後不肯吃藥治病,結果不到兩年就憂傷而死,年僅24歲。唐高宗李治感念其誠,追諡「賢妃」封號,並得以葬入昭陵。也就是說,她最終位列四妃了,這是後宮女子們所能達到的最高等級。 歷史研究是一回事,戲劇創作是另一回事,它們是完全兩個不同維度的問題,遵從著不同的規律。戲說並不可怕,但是不要與既有...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教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稱帝,是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貞觀。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