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在「天津教案」的辦理過程中,清政府的基層官員、高級官員、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以及官場內的洋務派和頑固派都參與其間,不論他們彼此間有多少不同和矛盾,正是這種互相作用的「合力」,形成了「天津教案」的「政府處理」。「中興名臣」曾國藩,因代表清政府對「天津教案」進行處理而物議沸騰,一時間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他自己也大有「外慚...
如何客觀的看待曾國藩在天津教案中的做法?
天津教案是曾國藩政治命運的轉折點。他的主張和行為與時人冀望大相□牾,引起中外輿情的激烈攻訐。他最後的不到兩年的彌留歲月,是在訾議和病疾中捱過的。遲暮之感,生死之慮,每況愈下的國事,無時不在其心頭盤旋,以至「心膽俱裂」。 在此一年之前,他還以「中興名將、曠代功臣」入京陛見,接受直隸總督關防,並賜予在紫禁城裡騎馬的殊榮曠典,氣勢之煊赫,足以使百官生羨,然而一年之後,竟謗怨交...
曾國藩以貌觀人的未來 以貌取人的兩位歷史名人
古人經常教導我們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以貌取人,因為往往有些其貌不揚人卻能夠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因此我們看人不要取決於其人的外在,而是要看其之內在,即軟實力。 因此也有很多貶義的成語俗語來形容那些以貌取人的人,譬如「狗眼看人低」「勢利眼」等等。而一旦被瞧不起的人將來出息了,那些曾經看不起他們的人往往是追悔莫及,趕緊極盡所能百般諂媚,...
曾國藩成功的秘密:曾國藩為什麼不想當皇帝?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鹹同之際,清朝帝國受太平天國重創之後,已是奄奄一息。湘軍成為與太平軍抗衡的主力。當軍事較量的天平傾向曾國藩之際,他的部將和幕友紛紛勸他黃袍加身。加上當時幼主新立,寡後臨朝,廢除祖制,朝政混亂不堪,而曾國藩重兵在握,威振東南,改朝換代,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曾國藩想不想當皇帝?能不能當皇帝?他為什麼不當皇帝?民間流傳著多種說法。本文將從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中...
清代官場「潛規則」:重臣曾國藩如何收禮和送禮
曾國藩是一個標準的傳統官僚,他科舉出身,從翰林院編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級的禮部侍郎。在那之後,他創建湘軍,帶兵打仗,最後一路做到大學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可以說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我們可以通過曾國藩這個具體典型,觀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員的經濟生活狀態,觀察一下清代官場的潛規則是具體如何運轉。
兩江總督收入豐厚,曾國藩一家卻生活簡樸
咸豐十年(1860)四月,曾國藩出任兩...
曾國藩的窘迫時刻:曾因天賦不高被小偷鄙視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但真正能夠實現者寥若晨星,而曾國藩正是其中之一。這一曾因鎮壓太平天國備受譴責的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致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
太平軍湖口大捷:曾國藩大敗後氣得差點自殺!
太平軍為扭轉西征戰局而進行的關鍵一戰。 1853年,太平軍在北伐的同時,又派兵西征。西征的戰略目的在於確保天京,奪取安慶、江、武昌這三大軍事據點,控制長江中遊,發展在南中國的勢力。從1853年6月到1855年1月,西征軍連續作戰一年半,取得重大勝利。但後來遇到湘軍的頑抗,湖北和江西戰場形勢對太平軍極為不利。 在這種形勢下,石達開於1855年1月率軍開赴西征戰場,在江西湖口與湘軍激戰,勇...
揭秘:令曾國藩父子「低頭一拜」的人物
1864年,經過多年的征戰,曾國藩率領他的湘軍終於平定了太平天國,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對於清王朝的頂樑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並不吝惜賞賜,給了他極高的封賞,此時的曾國藩榮寵至極。然而,這並沒能給曾國藩帶來多少快慰,相反,他卻有一種臨深履薄的驚心。在一首給其弟曾國荃的詩中,曾國藩道出了自己當時的境況和心態: 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
光緒老師考場吃人參中狀元 曾國藩曾被室友欺負
記得當年念大學時,每學期初都要痛下決心:從這個學期開始,緩慢而從容地用功,及時地消化課程,不要等到臨考前一兩天開夜班車。 然而,人的劣根性比江山還要強大,每到期末,才發現誓言已頂著厚厚的灰塵放在高閣上,還是在考前四十八小時才想起要用功,還是在深夜的燭光中懷著對學分的恐懼做背水一戰,還是眨巴著疲倦的眼皮在考場上拚搏。 從容的學習對於我而言,永遠只是一個神話和笑話。 ...
揭秘:曾國藩被小毛賊騙去千金為什麼不敢緝拿?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光復南京城的時候,有一個人自稱是某部隊的校官,前往會見曾國藩。那個人滔滔不絕,高談闊論,其不可一世的氣概,一下子就把曾國藩吸引住了。在談話中,曾國藩論及到用人必須杜絕欺騙這件事,那個人接過話頭,義正詞嚴地說道:「會被欺騙或不會被欺騙,完全看人而定。像中堂您這樣至誠與盛德的人,他人自然不忍心欺騙;像左宗棠那樣公正嚴明的人,他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