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顧士多(1914-1940)原名百漢。河南羅山(今湖北大悟)人。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第2團副團長。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顧士多烈士簡介
顧士多烈士是河南羅山(今湖北大悟)人,1928年參加革命工作,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紅四方面軍主力長征後,留鄂豫皖邊區堅持長達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曾任紅28軍手...
哪位抗日名將身首異處73年?抗聯將軍陳翰章之死
1940年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在與日寇的戰鬥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殘忍地割下示眾。 他就是陳翰章。 陳翰章於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敦化市翰章鄉半截河屯一個農民家庭。19歲時陳翰章告別父母,參加了抗日隊伍,在攻打寧安城時,陳翰章擔任突擊隊長,炸毀敵軍火倉庫並掩護部隊撤退,一舉成名。 1934年,陳翰章被黨組織派往關內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活動。 翌...
抗戰英烈王溥:率軍兵變抗日震動整個華北地區
李英儒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關敬陶」,是真有其人的,關敬陶的原型叫王溥。
抗日英烈王溥(1908-1940)原名彥東,又名英亞。遼寧省興城縣曹莊鄉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遊擊軍司令員。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王溥烈士簡介
王溥烈士出身於地主家庭。1923年考入興城中學,次年進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後留校任少校教官。「九一八」事變後,他在奉...
鄂西會戰密聞:川軍161師勇救抗日名將吉星文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集結重兵,對我鄂西的五戰區實施襄東作戰。為了尋找前進陣地,敵十三師團開始從皂市對京山和鍾祥進行攻擊。先後與我川軍二十九集團軍一六一師和三十三集團軍張自忠部發生戰鬥。
二十九集團軍自武漢會戰後,即奉命以襄河(漢水之一段)西岸為根據地,駐防在襄河東西兩岸,與張自忠部接鄰。
戰鬥開始,日軍三架飛機轟炸一六一師前沿陣地,師長官焱森命令在預備位置的許國璋旅集中輕重...
抗日名將傅作義:中國北方地區最著名的抗日將領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省榮河縣孫吉鎮(今屬臨猗縣)人,1915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愛國將領,抗日名將,新中國水利事業重要領導者和建設者。 抗日戰爭時期,傅作義任第7集團軍總司令兼第35軍軍長。自1933年長城抗戰以來,他率領所部在北方戰場堅持抗日,轉戰18000餘里,進行大小戰役、戰鬥近300次,屢立戰功,奇襲包頭、會戰綏西、收復五原,成為國民黨中堅決抗日的...
川軍抗戰紀實:「傻兒師長」范紹增抗日戰場顯威名
傻兒師長范紹增,他的傳奇故事,尤其是在西南湖廣一帶,可是眾人皆知,然而他又是倜儻風流,坐擁40位嬌妻美妾的民國將軍,卻鮮為人知。
川將范紹增名舜典,號海廷,綽號「范哈兒」(四川方言「傻」音同「哈」,意為傻兒),「大老造」。屬馬,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鄉人。自幼不喜讀書,常到茶館「聽書「,對江湖豪俠劫富濟貧心嚮往之。13歲入袍哥,終日在外遊蕩。
清宣統三年(1911)...
抗戰中的川軍:「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遠揚
川軍,是對民國時期四川地方軍隊的稱謂。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早期的有劉存厚、熊克武當權,中晚期的有劉湘主政,劉湘死後。川軍形成鄧錫侯、楊森、潘文華、劉文輝、王陵基五個上將爭雄的局面。
川軍內部的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書寫著川軍這一華彩樂章,...
虎門海戰:抗日唯一海戰 中國老巡洋艦力抗強敵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9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的時刻,八年抗戰中,中日唯一的艦對艦海戰——虎門海戰,再次被重新提起。
據瞭解,在民國抗戰檔案《粵海軍虎門作戰史實》《虎門要塞給中央國民政府...
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十大抗日名將:盤點抗戰英雄!
一、張自忠 張自忠將軍,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阪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第四分隊的籐岡一等兵,是衝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著刺刀向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身材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籐岡……」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檔案,它記錄了...
歷史上台灣人民悲壯抗日史:犧牲者竟達到65萬人
導讀:台灣人民50年的抗日鬥爭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犧牲者達65萬之眾。正像著名歷史學家戴逸指出的那樣,「台灣同胞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爭取回歸祖國而進行的鬥爭,構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段歷史增添了極為光輝的一頁」。1895年,割台凶耗傳到台灣,全島既悲且憤。在「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的誓言中,台灣人民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日鬥爭。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