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 | 陽光歷史

 



張勳復辟時期的珍貴照片 率領五千辮子軍進京

 張勳復辟時期的珍貴照片  率領五千辮子軍進京
張勳復辟時期的珍貴照片,率五千辮子軍進京 1917年6月,張勳借調停府院衝突為由,率五千辮子軍進京,朝見十二歲的小皇帝溥儀。他跟小皇帝說,他要復辟,讓小皇帝再登帝位。溥儀不同意,說,我師傅說我得唸書呢。圖為張勳部隊到達北京,街頭的「辮子軍」及北京的警察。 張勳說,念什麼書呢?再登上帝位後,得管理國家大事呢。小皇帝說,再登帝位,就不用唸書了?張勳說,自古以來的皇帝都善騎射,沒聽說...



軍閥張勳忙著復辟:原配夫人曹氏「扯後腿」

 軍閥張勳忙著復辟:原配夫人曹氏「扯後腿」
男人偏於理性,而女人則偏於感性,在對事物的判斷方面,女人的直覺往往要優於男人 也不知道這是女人的社會性還是女人的本性。「辮帥」張勳的原配曹琴的政治敏感性就比老公強太多了 統共12天的復辟鬧劇,卻牽扯著台前幕後。 ; 張勳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會。進京!不過張勳也並不傻,他可不是直接帶著部隊進北京的,而是先到了民國政治的後台 天津。在這裡,張勳這個忙叨啊,今兒去拜訪一下被黎大總統趕...



賀龍元帥軼事:率軍反對袁世凱復辟 隊伍一哄而散

 賀龍元帥軼事:率軍反對袁世凱復辟 隊伍一哄而散
1915年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復辟帝制。 袁世凱這種倒行逆施的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和強烈反對。 蔡鍔、李烈鈞、唐繼堯於25日首先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並宣佈獨立,成立護國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討袁護國運動,立即得到全國的響應。 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發表了《討袁宣言》,並指示其各省的組織廣泛聯絡其他革命力量,仁人志士舉行武裝起義,推翻袁世凱的獨裁統治。 湖南省的...



明史揭秘:明英宗復辟後為何非要殺忠臣于謙?

 明史揭秘:明英宗復辟後為何非要殺忠臣于謙?
  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九歲即位,年號正統,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時有三楊輔佐(楊士奇、楊榮、楊溥)和英國公張輔,社會尚算安定。自正統七年(1442年),王振掌權後,政治開始腐敗,塞外的瓦剌不斷搶掠。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由於用兵不當,導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之後,北京的明眾臣為穩定人心,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們,主張立明英宗的親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即景泰帝)...



張勳復辟笑料:被下屬放鴿子 三姨太卷款私奔

 張勳復辟笑料:被下屬放鴿子 三姨太卷款私奔
  1917年7月1日-12日的「張勳復辟」被視為一場鬧劇,且是一場伴隨不少醜聞和笑料的鬧劇。我們根據親歷者汪曾武、天懺生、喻血輪的記錄,來感受下復辟的滑稽氣氛。  【張勳被下屬放鴿子】  張勳從徐州北上之時,曾招呼部下張文生在徐州好好看家,並且約定一個暗號:張勳搞起復辟之後,給徐州發電報,電報上只寫「速運四十盆花來京」,即由張文生調四十營兵力開往北京,此電一到,大軍必須出發。  當...



中國歷史上六大復辟皇帝:那些曾經復辟的皇帝們

 中國歷史上六大復辟皇帝:那些曾經復辟的皇帝們
  中國皇帝599人(柏楊統計),絕大多數都是一次性的,結局基本都是正常死亡(少),不正常死亡(多)。沒有死亡,能夠安全下課的,就算是奇葩了,而能夠保全自己下課後,再上課的,那就是奇葩中的珍稀品種。今天為您盤點一下中國歷史的珍稀品種。  一、晉惠帝司馬衷——白癡皇帝  傳奇經歷:白癡—太子—皇帝—戴綠帽子—被廢—復位—被叔父毒死  後世稱他為「白癡」皇帝。所謂證據是這兩個故事:一是關於「沒有...



張勳復辟連日本都反對:日本政府勸其「切望自重」

 張勳復辟連日本都反對:日本政府勸其「切望自重」
清末民初期間,日本浪人、間諜佃信夫到中國從事分裂活動。為了實現其野心,佃信夫把賭注壓在了徐州「辮帥」張勳身上。 經過多方聯絡,佃信夫獲得了前往徐州拜會張勳的機會。到達徐州後,佃告訴張勳說:「站在以日本為敵的立場上要想復辟是不可能的,必須事事接受日本的指導和扶助,復辟才能成功。」 張勳認為,日本政府在袁世凱倒台後一直在支持段祺瑞,並非完全贊同溥儀復辟。但佃向張勳打包票說:他曾...



復辟狂人小恭親王:「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

 復辟狂人小恭親王:「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
  老恭親王奕 為洋務派核心,引領潮流,促歷史向前;而小恭親王溥偉則是復辟狂人,逆潮流而行,阻礙歷史發展。老恭親王奕 濟世之才革新朝政;而小恭親王溥偉則荒唐有餘鮮有智慧。若他不是在18歲時天上掉餡餅,忽然間承襲了親王爵位,抑或是他少一些追慕先祖的雄心壯志,說不準畫壇會多一位高手。  民國十五年秋,一夜間,恭王府成為北京報界關注的焦點,因為溥心畬、溥惠兄弟將輔仁大學告上法庭。  訴...



揭復辟失敗後的張勳:愛練字唱戲 做遺老打扮

 揭復辟失敗後的張勳:愛練字唱戲 做遺老打扮
  導讀: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辟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辟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1920年,張勳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張勳的最後幾年,雖說離開了呼風喚雨的軍政舞台,日常生活卻沒有陷於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華之色。他在天津松壽裡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棟,與黎元洪宅比鄰,外加幾處縱橫畝計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



「辮帥」張勳趣聞:導演復辟鬧劇響應者卻寥寥

 「辮帥」張勳趣聞:導演復辟鬧劇響應者卻寥寥
  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謚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