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十多萬大軍長驅直入,攻下潼關,逼近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及朝中大員逃往四川。行至馬嵬時,禁軍將士嘩變,誅殺楊國忠,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這場叛亂,整整持續了八年時間。大唐王朝由此轉入衰敗。這場叛亂的發起者安祿山,曾經深得唐玄宗的寵愛,被玄宗皇帝收為兒子。對於大唐來說,安祿山是個叛賊,但不可否認他的確是個有...
唐朝衰弱的致命推手安祿山:他的生涯其實很勵志
有唐一代,安祿山可是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 安祿山父親可能是康姓胡人,母親阿史德氏是個突厥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扎犖山(突厥尊扎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扎犖山。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思順、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
楊國忠和楊貴妃是什麼關係 他和安祿山有何矛盾
楊國忠是唐朝時期的宰相,掌權時期獨攬大權,專權誤國,任用奸臣,導致朝綱紊亂。楊國忠是由楊玉環一路提攜上來的,兩人是親兄妹嗎?楊國中對於和楊玉環交好的安祿山又是什麼態度呢?
楊國忠和楊貴妃什麼關係
楊國忠楊貴妃兩人是祖兄妹關係,兩人同曾祖兄,關係很疏遠,不屬於直系親屬,楊國忠之前是一個市井無賴,品行不端,不學無術,吃喝嫖賭樣樣來,30歲的時候發憤圖強,從軍混前途,但是沒有受到重要...
河北曲陽大墓規模超慈禧地宮 墓主竟是安祿山?
坐落在曲陽縣田莊村的千年大墓坐北朝南,記者來到大墓入口。整個墓葬南北長66米,封土直徑34米,由內、外兩圈組成。地下部分由墓道、前庭、前甬道、前室、後甬道、後室組成,加上側室及耳室,發現墓室總數達12個,全部用青磚砌築而成,儀門、庭院和甬道兩側的大型壁龕,別具一格。 雖然經歷了數次盜,田莊大墓仍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除了漢白玉造像,也有一些陶瓷製品。瓷器是以白瓷為主的大量瓷器...
楊貴妃完敗唐玄宗李白安祿山三老男絕招是什麼
前段時間,有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播出,引發很多「環粉」(楊貴妃粉絲)不滿。居中殷桃飾演楊玉環,黃秋生飾演李隆基(唐玄宗),王洛勇飾演李白,徐錦江飾演安祿山。故事講了具有羞花之容的「四美」之一的楊貴妃,怎樣在三個老男人(不含前夫李瑁)之間周旋,扯出很多緋聞。我不是歷史學家,個人對故事真實性不予評價。有一點要告訴大家,傳說楊貴妃那些緋聞艷史,並無確鑿證據可查,包括司馬光《資治通...
揭秘:安祿山比楊貴妃年長為何還要認她當乾娘?
《新唐書》(宋:歐陽修)卷246記載:
陽為愚不敏蓋其奸,承間奏曰:「臣生蕃戎,寵榮過甚,無異材可用,願以身為陛下死。」天子以為誠,憐之。令見皇太子,不拜。左右?語之,祿山曰:「臣不識朝廷儀,皇太子何官也?」帝曰:「吾百歲後付以位。」謝曰:「臣愚,知陛下不知太子,罪萬死。」乃再拜。時楊貴妃有寵,祿山請為妃養兒,帝許之。其拜,必先妃後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帝大悅,命與...
揭秘:美貌楊貴妃為何陪安祿山洗澡玩火?
歷史上的楊貴妃天生麗質,是在唐玄宗後宮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有一次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
大唐天寶六年,安祿山被賜為平盧節度使,並兼任御史大夫,天寶九年,唐玄宗又把河東節度使的位置給了安祿山,並封為&quo...
楊貴妃與安祿山有何關係?曾為安祿山洗澡裹身
在古代,皇帝老兒身邊的文武大臣多如牛毛,但拍馬溜須的人更是不計其數,然而能夠脫穎而出,得到皇帝的厚愛並非易事。像唐朝時期的李林甫、王鉷等都做到了,再到後來的胡人安祿山也做到了,並且唐玄宗也委以他重任,再說了,安祿山是一個善於拍馬屁的人,將玄宗哄得服服帖帖,所以他之後的官運一路平步青雲,直至被賜鐵券、封王爵。
有一次,安祿山為了討好唐玄宗歡喜,竟然認小他十幾歲的楊貴妃為...
揭秘楊貴妃乾兒子安祿山為什麼會造反
首先安祿山本來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這是安祿山自己個人的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身處高位的人不為帝位所動,盡心盡力輔佐皇帝,但是卻有更多的人帝位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希望更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都不夠,還是要坐上更高的位置。最有代表性的就應該是王莽了,對權力的渴望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已經是三個節度使官位加身的安祿山,又掌握著兵權,想當皇帝是很正常的事情。
徐錦江版安祿山
...
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叫燕國
中文名:安祿山
外文名:An Rokhshan
別 名:阿犖山、軋犖山
國 籍:中國
民 族:粟特
出生地: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
出生日期:703年(長安三年)正月初一
逝世日期:757年(至德二載)正月初五
職 業:軍閥、叛軍首領
信 仰:祆教
稱 號:三鎮節度使、大燕皇帝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