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
玄宗時開元盛世的功臣宋璟:以道義服人的宰相
宋為河北人,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代祖父曾擔任後魏的吏部尚書。他少年時期就中了舉人,有一手好文筆。為人剛正又講究道義,歷經武則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四朝,打擊武後的男寵,與武三思對立都出於道義的考慮,也因此出了大名。
宋能出名,與武則天對他的賞識和保護有很大關係。等到睿宗即位時,他彈劾太平公主,卻沒了上層的保護,因此被貶到偏遠地方任官。據說廣州人能建造磚木結構的房屋,正是...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為什麼排名倒數第一?
秦瓊(?—638年),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
漢初功臣樊噲:粗中有細竟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
漢朝的開國功臣樊噲是一位職業屠狗之輩,衝鋒陷陣如同砍瓜切菜,與《三國演義》裡的張飛和《水滸傳》裡的李逵類似,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糙哥粗人的形象。其實,許多史上的粗人都有細密之思,也頗多妙語佳句流傳於後世。
當年,劉邦在鴻門宴上感到事情不妙之後,就藉機溜了出來,項羽就派都尉陳平來叫劉邦馬上回去繼續赴宴。劉邦一心想跑,就對樊噲說:「現在我出來,沒有來得及告辭,怎麼辦?」樊噲說:「...
王浚是誰?西晉滅吳功臣王浚的大功為何被抹殺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著名的詩叫《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在這裡我們姑且不論這首詩的思想和感情是怎樣的,單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分明地看到它對西晉平吳第一功臣王浚的肯定,正是王浚率領強有力的水軍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攻破吳國自認為固若金...
恢復李唐王朝的功臣:「老狐狸」宰輔狄仁傑
生於公元630年,卒於公元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歷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中國有個成語叫作「唾面自乾」,這個成語是說,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應該讓它自己風乾。人們往往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受了侮辱卻能極度隱忍,從來不加以反抗。
不要以為這個成語是憑空捏造、文人虛構的,這...
盤點:古代功臣良將為什麼總是遭遇「兔死狗烹」
自古帝王欲得王位,不是有意為之,就是不得已為之,必然會除權臣或功臣而後快。因此許多讀史者對帝王卸磨殺驢的做法說辭頗多。可是到現在為止,這種現象已然屢有不絕。儘管許多帝王明知道會因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會遭受唾罵,卻依然為之,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一是,臣子功高蓋主,帝王夜不能寐。諸如劉邦與韓信之間的關係。劉邦立國前後,張良、蕭何、韓信毋庸置疑是最有功勞的人,若論智謀,張...
大唐的開國元勳:凌煙閣功臣中最不靠譜的是誰?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44歲那一年,忽然懷念起過去自己那種刀頭上舔血,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的光輝歲月了;想起了打江山的不易,以及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哥們死得死,病得病,沒死沒病的好多人已經到了風燭殘年,去日無多的夕陽晚景了。為了緬懷和表彰這些在干休所療養,和還在政壇上發揮餘熱的開國元勳們為大唐帝國做出的不朽貢獻,便在皇宮三清殿旁的一個叫做凌煙閣的小樓上,讓宮廷畫師...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殺功臣只因擔心兒孫受欺負
導讀:由於面對著公侯將相的權勢和有些新權貴的不法行為,特別是戰友和舊將的背叛,使朱元璋放心不下,猜疑他們會搶奪皇位。所以朱元璋上台後就大殺功臣,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幾乎被他斬盡殺絕,胡惟庸、宋濂、徐達、藍玉、李善長、傅友德、馮勝……,都沒有逃出他惡毒的手掌心。 胡惟庸(?——1380),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後封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
李善長簡介 明朝開國功臣謀士丞相李善長生平
李善長(1314—1390),明朝開國丞相。字百室,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為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四年致仕。十年覆命與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一門七十餘人被殺。 李善長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他功比蕭何,卻不能如蕭何那麼得以善終,箇中原因,既有朱元璋的猜忌,也有自己的利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