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的三大失誤:骨子裡看不起洋人

長久以來,提到林則徐的名字,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民族英雄」。誠然,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的確配得上這稱號。然而在處理走私鴉片的問題上,林則徐有三大失誤,恰是這三大失誤,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

林則徐的第一個失誤是把內政問題變成國際問題

1839年3月10日,禁煙欽差大臣林則徐一路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終於抵達廣州。

按照清朝的規定,到廣州來的外國商人,只許和政府指定的行商們交易。所以,抵達廣州的第八天,林則徐就召集行商們開會,頒布嚴諭,責成他們傳諭外國商人,將貯藏在船上的數萬箱鴉片全部上繳。

行商們以為這又是一次清朝官員索要賄銀的例行公事,沒把命令當回事,連續幾天,外國商人們毫無動靜。

3月24日,林則徐宣佈終止了廣州的一切中外貿易,繼而封鎖外國商人集中的商館區,斷絕了裡面的各種供給。也就是說,林則徐將一個達6.6萬平方米的大商館區變成了一個大拘留所,其中約350名外國商人被統統關了禁閉。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在三天之後,終於決定屈服。他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國商人把鴉片交給他,然後由他交給中國政府。3月27日上午,林則徐接到了義律的稟帖,表示願意交出鴉片。林則徐完全沒有意識到:從這份稟帖開始,他們掉入了戰爭的陷阱。這份稟帖改變了林則徐此行使命的性質:一場本來完全可以界定為中國內政的禁煙運動,從此升級成了中英兩國的外交衝突。而恰恰是這個錯誤,給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基本的借口。

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的三大失誤:骨子裡看不起洋人

林則徐的第二個失誤是極端自負看不起洋人

鴉片問題從中國的內政問題升級成中英兩國的外交衝突後,義律的態度日漸強硬,這其實是戰爭將要爆發的先兆。但林則徐不以為然,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裡寫道:「義律知道我國對於『邊釁』這種事情很敏感,所以希望借此恐嚇我們。其實他們萬不敢以侵凌其他國家的手段來窺伺我中華大國」。

這樣的自負一直持續到了1840年4月。那時候,英國將對華採取武力手段的消息已經路人皆知,美國領事找到林則徐告訴他,英國軍艦將在6月份封鎖廣州港,所以,美國要求中國方面盡早讓美國船隻進入港口,開倉卸貨,以避開戰事,減少損失。但對於來自美國官方的正式消息,林則徐仍不以為然,將其稱之為「謠言」。

正是忽略了英國的強硬和美國的告誡,使得清軍在戰爭的準備方面吃了大虧。

林則徐的第三個失誤是對戰爭準備不足

從1839年9月份開始,中英之間就摩擦走火,開始頻繁出現武力對抗。到次年6月鴉片戰爭真正爆發,期間九個月的時間裡,廣東海面上先後發生過大小不等的戰事共七起。但這些零碎的戰事都沒有引起林則徐的警惕。

也是由於看不起洋人的緣故,林則徐認為「夷兵除了槍炮之外,擊刺步伐都非其所長,他們還裹腿纏足,裝束嚴密,兩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的話,就更加無能為力了。所以,他們並非不可戰勝的」。

於是,林則徐對廣東沿海的炮台也進行了檢查、加固,加強了許多炮台的火力密集度,也在某些關鍵關隘設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線。但林則徐的所有防禦措施都無力防禦登陸英軍從其側後方發起的地面攻擊。不料,正是這些被林則徐認為無法登陸作戰的英國人,登陸之後從後方摧毀了他的防海炮台,導致了清軍的節節潰敗。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然而即便是他,在1840年這樣的關口,仍然荒誕至此,實在是可悲可歎。

長久以來,提到林則徐的名字,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民族英雄」。誠然,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的確配得上這稱號。然而在處理走私鴉片的問題上,林則徐有三大失誤,恰是這三大失誤,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

林則徐的第一個失誤是把內政問題變成國際問題

1839年3月10日,禁煙欽差大臣林則徐一路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終於抵達廣州。

按照清朝的規定,到廣州來的外國商人,只許和政府指定的行商們交易。所以,抵達廣州的第八天,林則徐就召集行商們開會,頒布嚴諭,責成他們傳諭外國商人,將貯藏在船上的數萬箱鴉片全部上繳。

行商們以為這又是一次清朝官員索要賄銀的例行公事,沒把命令當回事,連續幾天,外國商人們毫無動靜。

3月24日,林則徐宣佈終止了廣州的一切中外貿易,繼而封鎖外國商人集中的商館區,斷絕了裡面的各種供給。也就是說,林則徐將一個達6.6萬平方米的大商館區變成了一個大拘留所,其中約350名外國商人被統統關了禁閉。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在三天之後,終於決定屈服。他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國商人把鴉片交給他,然後由他交給中國政府。3月27日上午,林則徐接到了義律的稟帖,表示願意交出鴉片。林則徐完全沒有意識到:從這份稟帖開始,他們掉入了戰爭的陷阱。這份稟帖改變了林則徐此行使命的性質:一場本來完全可以界定為中國內政的禁煙運動,從此升級成了中英兩國的外交衝突。而恰恰是這個錯誤,給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基本的借口。

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的三大失誤:骨子裡看不起洋人

林則徐的第二個失誤是極端自負看不起洋人

鴉片問題從中國的內政問題升級成中英兩國的外交衝突後,義律的態度日漸強硬,這其實是戰爭將要爆發的先兆。但林則徐不以為然,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裡寫道:「義律知道我國對於『邊釁』這種事情很敏感,所以希望借此恐嚇我們。其實他們萬不敢以侵凌其他國家的手段來窺伺我中華大國」。

這樣的自負一直持續到了1840年4月。那時候,英國將對華採取武力手段的消息已經路人皆知,美國領事找到林則徐告訴他,英國軍艦將在6月份封鎖廣州港,所以,美國要求中國方面盡早讓美國船隻進入港口,開倉卸貨,以避開戰事,減少損失。但對於來自美國官方的正式消息,林則徐仍不以為然,將其稱之為「謠言」。

正是忽略了英國的強硬和美國的告誡,使得清軍在戰爭的準備方面吃了大虧。

林則徐的第三個失誤是對戰爭準備不足

從1839年9月份開始,中英之間就摩擦走火,開始頻繁出現武力對抗。到次年6月鴉片戰爭真正爆發,期間九個月的時間裡,廣東海面上先後發生過大小不等的戰事共七起。但這些零碎的戰事都沒有引起林則徐的警惕。

也是由於看不起洋人的緣故,林則徐認為「夷兵除了槍炮之外,擊刺步伐都非其所長,他們還裹腿纏足,裝束嚴密,兩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的話,就更加無能為力了。所以,他們並非不可戰勝的」。

於是,林則徐對廣東沿海的炮台也進行了檢查、加固,加強了許多炮台的火力密集度,也在某些關鍵關隘設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線。但林則徐的所有防禦措施都無力防禦登陸英軍從其側後方發起的地面攻擊。不料,正是這些被林則徐認為無法登陸作戰的英國人,登陸之後從後方摧毀了他的防海炮台,導致了清軍的節節潰敗。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然而即便是他,在1840年這樣的關口,仍然荒誕至此,實在是可悲可歎。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