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孟姜女都是歷史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但若問「西施、孟姜女姓什麼」,恐怕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其實,西施並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誤解呢?這和戰國以前中國人姓氏的習慣有關。如果缺乏「姓氏學」的知識,而用習以為常的社會習慣去判斷兩千多年前的周秦歷史情況,就會產生這種錯誤。 原來戰國以前,中國人除了名字...
揭秘:古代嫖客與青樓姑娘們啥時候才能發生關係
這兩天北京爆出的優衣庫試衣間偷情事件,迅速搶佔了各大網站頭條位置。無論有意無意,這段視訊把今人毫無廉恥的醜惡嘴臉展露個底褲朝天。中國人的道德淪喪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個不太好說。在古代,也有青樓。一說起青樓,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妓院」二字。然而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妓院都可以叫「青樓」的,只有高級的妓院才可稱為「青樓」。我們都認為這裡是古時男子尋歡作樂的地方,然而在古代,男人...
揭秘:漢高祖劉邦得江山後為何要先封賞叛徒雍齒
導讀: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一口氣封了二十幾個功臣。接下去,其餘的將領日夜爭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 有一天,漢高祖看見那些尚未得到封賞的將領成群結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詭秘,交頭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詢問謀臣張良這是怎麼回事。張良說:「陛下怎麼連這都不知道!他們是在商量謀反啊。」 劉邦大驚失色:「天下剛剛安定,他們為什麼還要謀反呢?」張良說:「陛下本...
古代潔癖第一人倪瓚:為了乾淨差點要了自己命!
人愛乾淨不是問題,就怕愛乾淨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誰的命?元代大畫家倪瓚就愛乾淨得差點要了自己的命! 有人這麼數落那些愛乾淨的人:「這乾淨還能怎麼乾淨,總不能天天給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畫家先生,雖沒天天給桌子椅子洗澡,卻給院裡的一棵樹天天洗澡。不知是樹受寵若驚了,還是咋的,這棵樹後來竟「自殺」了,很青春的身體快速乾枯,最後成了一株不長葉子的標本。 還有書房裡的物件,畫...
遼沈戰役最大臥底竟是他!五虎上將衛立煌親共之謎
衛立煌是孫中山的衛士,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與毛澤東是朋友,曾是被中共通緝的「戰犯」,後來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終其一生,衛立煌如同一道難解的謎。而要解開這一謎團,須從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歷史淵源說起…… 「剿共」遭遇「西安事變」 衛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於合肥,祖父兩輩為貧農。1911年武昌起義,不滿15歲的衛立煌應徵新軍。大革命受挫後,他轉道武漢,加入湘...
對太監的空前個人崇拜:各地建魏忠賢生祠運動
個人崇拜並不是近代才有的現象,在古代即十分常見。個人崇拜的對象一般是皇帝,將皇帝神化成完美無缺的聖人,以使萬民膜拜,但在明朝天啟年間,個人崇拜的對象卻不是皇帝,而是太監魏忠賢。魏忠賢在當時,相當於明朝維穩部門的總管,手握重權,因此成為個人崇拜的對象。
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政屢見不鮮,然而晚明史上的「閹黨」專政卻有著十分獨特的地方,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僚們演出了一幕幕魏忠賢...
擺架子的歷史悲劇:齊王田地擺架子致身死
什麼是架子?
字典上的解釋是用以表現、抬高自己的一種虛驕姿態。用通俗的說法,架子就是一種虛榮心,一種自高自大、裝腔作勢的作風,一種無形的精神枷鎖。人們還把架子戲謔為「臭架子」,可見對其厭惡之深。
俗話說:「騾馬架子大了能駕轅,人架子大了不值錢。」特別是那些有一定權勢有一定地位的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份」,常常放不下「架子」,總好擺譜,以為那樣能顯示自己的「身價」...
漢朝歷史解密:張騫開闢絲綢之路是為了旅遊?
張騫第一次以漢朝使者的身份,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繫,歷史上稱這次出使為「鑿空」。張騫因此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漢代以前,西域對幾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漢初年的時候,人們逐漸從東西往來的行商的描述中瞭解到西域的一些情況,仍很有限。 公元前138年,終於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這塊未知的地方發出挑戰,他就是張騫(公元前195-114年)。 張騫出使...
明朝開國名將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還是毒殺?
1384年12月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的外甥、曹國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過後,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見好轉,於是朱元璋於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為陰曆)派遣皇太子朱標前去探視。第二天朱元璋親自駕臨曹國公府,並命淮安侯華中督理太醫進行診治。期間他們這對這對君臣、甥舅、父子相談甚久。朱元璋離開後,李文忠召集諸子「訓以大義」。3月1日李文忠「病」死,終年46歲。 從上面這段資料很難看出李文忠是...
太平輪倖存者自述:沒有一個船員把救生艇解繩入海
作家筆下的「太平輪」 1949,戰火迷亂,兩岸相隔,記憶離散在許多來台灣的作家筆下。1949年離別故鄉,到了台灣落地生根60年,悲傷哀怨,往往成為他們上一世紀的符碼;最後一班船,成了少年青春的鄉愁。有人一輩子再沒有回到故土,有人再回少年山河夢土,卻再也喚不回花樣年華。 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翻譯家、文學家齊邦媛在《巨流河》一書中,就提到了「太平輪」事件。大約自1948年底起,齊邦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