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亙於長汀與連城交界處的松毛嶺,海拔955米,該嶺以東是連城、上杭、龍巖,以西是長汀、瑞金。
1934年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國民黨50萬軍隊向中央蘇區推進,松毛嶺成了中央蘇區東線最後的屏障。
松毛嶺之戰,成為紅軍長征前在閩最後一戰,在這座山嶺,一萬多名紅軍將士用自己的生命為中央紅軍實施戰略大轉移贏得了寶貴的集結和轉移時間。
硝煙未散,...
抗戰英烈官楚印:身中三彈死而復生繼續上陣殺敵
抗日英烈官楚印(1909-1940)河南省光山縣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路東總隊政治委員。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官楚印烈士簡介
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人。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鄉蘇維埃執行委員、鄉農民赤衛隊、紅軍遊擊師團政治委員、師長、師政治委員等職。
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大別山革命根椐地,官楚印留下堅持鬥爭。193...
難忘「八一八」 事件:日軍飛機轟炸沅陵慘案
今年78歲的周光烈老人,是半個世紀前日機轟炸沅陵的見證人。當時,他才10歲,年紀雖小,卻親身目睹了日軍侵犯中華的殘酷暴行,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回首那段往事,他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民國28年8月18日,一場血的戰難在山城沅陵上演。上午10點多鐘,城內防空警報響起,城南方向傳來嗡嗡的飛機聲。不一會兒,3架飛機已到沅陵上空盤旋起來,但這次沒...
日軍獸兵屠戮廣東手段狠辣:輪番用化學生物武器
七月7日,由省檔案局、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舉辦的《不能忘卻的記憶——廣東抗戰檔案史料展覽》在省檔案館開幕。省政協副主席梁偉發,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省政協文化與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田豐,省檔案局局長莫震等出席了開幕式。
梁偉發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來臨之際,舉辦廣東抗戰檔案史料展覽,展...
盤點:中途島海戰中日本被美軍擊毀多少艘航母?
到1941年12月,日本聯合艦隊已經擁有了「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祥鳳」號、「飛鷹號」、「瑞鶴」號、「隼鷹」號、「鳳翔」號、「瑞鳳」號及「航母」訓練艦「龍驤」號等各類航母15艘之多。但後來中途島一戰,損失過半,可謂慘重。
自山本五十六1939年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開始,他竭盡全力擴充航空母艦和艦載機,並把部分戰列艦改為航母,到1941年12月,日本聯合艦隊已...
晉綏軍中的抗日名將:大多出自傅作義的35軍
王靖國,字治安,生於1891年,山西五台人。1918年於保定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畢業後即在晉綏軍任職,曾任晉軍第1師2旅團長,第16旅旅長,第5師師長,1927年以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第7軍5師師長之職參加北伐,1928年任第3集團軍第37師師長,1929年任綏遠警備司令,1931年中原大戰時任反蔣聯軍第3方面軍第4路軍第3軍軍長,失敗後任第34軍70師師長,1932年兼任綏西屯墾督辦公署代督辦,1933年入廬山軍官訓...
滇軍台兒莊浴血抗戰:讓日寇見識了最猛烈的衝鋒
「我們來自雲南起義的地方, 走過崇山峻嶺, 開到抗日的戰場……」 這是抗戰時期在六十軍中傳唱的、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譜寫的《六十軍軍歌》。它表達了滇軍在民族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堅決抗戰的決心, 寄托了人民對六十軍的殷切期望, 激勵著滇軍將士英勇殺敵, 爭取勝利。1938 年, 滇軍六十軍的將士們正是高唱著這首歌, 奔赴抗日的最前線。在徐州會戰的台兒莊戰役中, 4 萬多滇軍將士與...
中國有望在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導航定位
導讀: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下一步將建成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導航定位,為全球用戶實現導航定位服務。屆時,中國將是第三個提供全球定位國家。 雷凡培說,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1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導航工程建設「三步走」...
揭秘史上最獸性的中國將軍 竟糟蹋了五千多女人!
民國時期,在我國西北的甘、寧、青地區,存在著數股強大的回軍武裝力量。由於其首領皆為甘肅河州回族馬姓,故稱「馬家軍」,俗稱「西北群馬」。因割據範圍不同,又分成「寧(夏)馬」、「青(海)馬」、「甘(肅)馬」等,其勢力還曾擴張到新疆。馬家軍原為家族武裝勢力,它們參與了當時中國政壇的紛爭,先後依附清政府、北洋軍閥、馮玉祥、蔣介石等,統治西北地區數十年,產生了一批顯赫一時的馬姓軍閥。他...
劉伯承元帥抗戰治軍:日軍軍令是「第二種教材」
劉伯承元帥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優秀的軍事教育家,為我軍軍事院校教育的奠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劉伯承有一句名言,「軍事科學的理論必須是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它是直接地、明顯地受著戰爭勝負、流血多少的檢驗的。」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劉伯承深知:古今中外任何有力量的軍隊,都不能「不教而戰」;凡有才幹的軍事家,都懂得首先教育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