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之畫技不輸吳道子 苦練雕塑成中國米開朗基羅 | 陽光歷史

 

A-A+

楊惠之畫技不輸吳道子 苦練雕塑成中國米開朗基羅

2018年06月04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79 次

國保第31彈繼續開講。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傳世藝術家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大師,在西方有著崇高的地位,家喻戶曉。古代東方並非沒有雕塑大師,只是因為,雕塑當時被譽為工匠之流的東西,跟現在農民工差不多,所以文人騷客或官修史書皆不屑於提到。但是,在中國雕塑史上,有一個可以與米開朗基羅比肩的藝術大師,他與吳道子是同一個老師,畫技不輸吳道子,後來棄畫從事雕塑,成為唐代「塑聖」,與吳道子齊名,他就是 楊惠之

在史書的文獻記載上,對於楊惠之的記載只能用「悲慘」這兩個字形容。到現在,也沒人知道他的生辰忌日。 好在《歷代名畫補遺》中提到了楊惠之的線索,原來是他是吳道子的同門師兄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老師,叫做 張僧繇

沒有聽說過這個人沒關係,你一定聽說過「畫龍點睛」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就是從張僧繇而來。 張僧繇非常善於畫龍、鷹、花卉等,尤其畫龍在當時為一絕。

據《歷代名畫記?卷七》記載: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每條龍畫得非常傳神,好像隨時都可以飛起來,許多香客和遊人紛紛前來觀看,都讚不絕口。

但是,看的人多了,自然找茬的人就來了,有人就說:「你龍雖然畫得很好,但是他們都沒眼睛,有本事你把眼睛畫上啊!」張僧繇露出了一絲得意的微笑,說:「不是我不畫眼睛,我是怕我畫完眼睛,龍就飛走了!」「哈哈哈哈,你TM是在逗我們麼?」聽了張僧繇的話,圍觀群眾不由得大笑起來。

張僧繇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但是這些群眾不依不饒,要讓吹破牛皮的張僧繇付出代價。張僧繇無奈搖了搖頭,拿起畫筆,一筆一畫地畫上了兩條龍的眼睛。見證奇跡時刻!他剛剛畫完不久,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穿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地朝天空飛去。那種聲勢讓圍觀的民眾看得目瞪口呆,而沒有畫眼睛的那兩條龍仍然留在牆壁上。

這個故事雖有誇張成分,但並不妨礙張僧繇成為中國畫壇上鼻祖式的人物。

張僧繇身處南朝,蘇州人。他一生苦學,據《續畫品錄》記載,他「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張僧繇對於道、釋、人物、龍、馬等無一不工,多作卷軸畫和壁畫。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 「畫中四聖」 後來,他招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吳道子,另一個,便是楊惠之。

吳道子自不必說,畫風自然遺傳了師父的衣缽,他後來的成就也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師父。

不到20歲的吳道子就已「窮丹青之妙」,成為當時的「畫壇一哥」。當時唐玄宗也看上吳道子的才華,把他立即召入自己的宮中,讓他專門給皇家畫畫。也就是說,吳道子以後所有的畫都是職務作品了,沒有皇帝的允許,他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畫畫了。

吳道子的山水畫氣勢磅礡,無人能出其右。

有一天,唐玄宗突然想起嘉陵江山水的美景,於是給了吳道子幾個月帶薪假期,讓他去漫遊嘉陵江去寫生。可以吳道子一到四川,便被美景給迷住了,一路上好山好水,他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使他得到了不少感受。

經過數月之後,吳道子重返回長安。當玄宗皇帝向他要畫時,他卻兩手空空,玄宗詫異地問:「愛卿去四川為生作畫,怎麼赤手空探而回?」吳道子見問,並不驚慌,遂直截了當地說:「臣無粉本,均記在心。」玄宗大怒道:「數月的感懷,憑心何能記全?」 於是就命他在大同殿內數丈長的粉壁上,畫出全部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來,時間只限三個月。如果畫不出來,定要問罪。吳道子奉了旨意不敢怠慢,立即和好濃墨,配好顏料,當人就在大同殿內繪畫起來。經過他的神筆揮舞,結果不到一天的時問,嘉陵江三百里的絢麗風光.全部展現在大同殿上。 玄宗一見大喜道:「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在此之前,名畫家李思訓,也曾在大同殿以數月之功,畫過嘉陵江水),你真是活神仙!」

吳道子不但擅長畫山水美景,也擅長畫人物。他畫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尤其是佛教畫,成就很高。據記載,他曾應道觀、佛寺請求,在東、西兩京寺觀作壁畫四百餘間,而且「人相詭狀,無一同者」

吳道子代表作《天王送子圖》

據成書於北宋的《東觀余論》記載,吳道子曾在景雲寺的牆壁上畫《地獄變相》,「了無刀林、沸鑊、牛頭、阿房之像,而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景雲寺的老僧玄縱說:吳道子畫成《地獄變相》圖之後,人們都到寺裡觀看。而所有京城的屠夫看過後嚇得都改行了,害怕因下生犯罪下地獄。並從此立下「修善」之心,不再吃葷腥,導致當時京城肉都買不到了。他的畫作居然影響了當時的菜市場,真可謂是「畫佛顯聖」

《地獄變相》圖(局部)

而同出師門的楊惠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年一紙詔書,楊惠之與吳道子一同下跪,聽旨。塵埃落定,吳道子被宣進宮,任翰林供奉。看見吳道子名氣一天比一天大,楊惠之羞愧難當。於是他燃起火爐,將包好的筆墨紙硯扔進火中,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扔掉畫筆、改行雕塑!

目的只有一個,我楊惠之混的絕對不能比吳道子要差!

楊惠之的繪畫功底給他的雕塑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楊惠之從事的並不是「石雕」與「木雕」藝術,而是選擇了他最為喜歡的「泥塑」藝術。而且,對雕塑進行彩塑,則把他的繪畫技術發揮到了極致。憑借這兩項絕技,他有了與吳道子齊名的資本——塑聖

《唐語林》亦記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

據傳,楊惠之的雕塑作品的活像「雕塑一個人的靈魂」。比如他的泥塑作品 「怒目金剛」,便出自一個屠夫。在一個賭坊門口東市的屠夫,滿身黑氣朝著賭坊內破口大罵,一場遊戲,輸掉了妻子日縫夜補,攢下的給兒子看病的錢。

怒目金剛(非楊惠之作品,僅為配圖使用)

楊惠之便記住了屠夫當時怒目圓睜的表情。然後取出那把鋒利的刀,像從一個真人的皮肉之中,將他那時定住的靈魂從身體中雕刻出來。 楊惠之是唐代第一個把寫實風格引入雕塑藝術的人, 他的泥塑作品能較好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徵與神情特點, 這在當時被認為合乎相術, 時人稱為「古今絕技」

這個絕技便是,他善於捕捉普通人精神風貌的一瞬間, 把它加以典型化的誇張, 然後集中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 以陝西鳳翔天柱寺維摩泥塑像為例, 楊惠之將維摩像塑成了一個外貌瘦削而有神、談笑風生、旁若無人的老人形象, 且對形象的塑造是形神畢露。這個塑像連蘇軾看了都讚不絕口,立詩為證:「今觀古塑維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龜。乃知至人外生死, 此身變化浮雲隨… …此叟神完中有恃, 談笑可卻千熊羆」。

這是看完雕塑後的心靈感受。楊惠之在對形象的形體及精神風貌的塑造上,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五代名畫補遺》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唐朝有個著名演員留杯亭,他找到了楊惠之,想讓他幫忙給自己塑個像。 楊惠之抬眼看了看留杯亭,仔細打量著他的全身,然後又低下頭說:「你可以走了,3天過來取像。」留杯亭不解:「難道您不需要我在這擺個POSE,依照這個給我塑像麼?」楊惠之呵呵了一聲,頭也沒抬地說:「已經在我腦子裡了。」留杯亭帶著滿臉疑惑離開,楊惠之看了一下他的背影。 3天後,楊惠之把這個塑像面向牆壁擺在街道上,群眾看了後背便辨認出來是留杯亭。

楊惠之不但泥塑的技藝神巧, 而且是位多產的雕塑巨匠, 他創作的雕像在數量、質量及種類等方面都是驚人的。 另外大家在寺廟中常見的千手觀音,開創鼻祖便是楊惠之。

楊惠之塑 千手觀音

黃巢起義,將長安洛陽一帶廟宇焚燬幾盡,獨對存有楊惠之手塑神像者「惜其神妙,率不殘沒」

可惜的是,泥塑作品不像石刻木雕那樣容易保存,楊惠之的作品幾乎已經絕跡。但是,令人驚喜的是,1918年顧頡剛到一個小鎮訪友,竟然發現了楊惠之的作品—— 保聖寺羅漢塑像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甪直鎮保聖寺

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指數:★★★★

說到這個保聖寺能有楊惠之的真跡,還有一個故事。楊惠之壯年時結束在外周遊,回到蘇州,為昆山慧聚寺塑造佛像。當時楊惠之的到來轟動了整個姑蘇城,慕名而來的粉絲圍堵了整個街道。在昆山慧聚寺天王殿諸神像還沒有完工的時候,一河之隔的吳縣甫裡鎮(甪直鎮)上的保聖寺的住持冷月大師,就多次擺渡過河,前來邀請楊惠之為保聖寺雕塑一堂羅漢像。當冷月是個吃葷的和尚,楊惠之就以讓他「戒葷」為寺重塑為交換條件,答應重塑羅漢像。

1922年顧頡剛重遊保聖寺,見保聖寺大殿因多年失修,屋頂漏水,這幾尊泥塑古羅漢像已被雨水泡壞,他心裡十分著急,沒想到這個千年珍品竟然遭遇如此境遇。於是他立刻寫了《記楊惠之塑像,為一千年的美術品呼救》一文,在《努力週報》發表。可以處於戰火中的中國,人們溫飽尚且無法解決,更別說保護小鎮裡幾尊塑像了。

保聖寺塑壁羅漢

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尊塑像,要感謝日本人。 日本東京大學美術史教授大村西崖讀了顧頡剛寫的關於楊惠之塑像的一系列文章,專程到甪直保聖寺調查楊惠之塑像,大為驚歎。回國後,在1926年出版了《吳郡奇跡塑壁殘影》一書。此書引起中國文化界名人們的重視。

保聖寺降龍、達摩兩羅漢

1929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教育部副部長馬敘倫等專程到甪直保聖寺調查羅漢塑像,並組成「唐塑羅漢保存會」

至於這幾尊塑像的價值,1988年著名畫家吳冠中根據保聖寺羅漢塑像創作《羅漢居》,賣了1840萬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