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袁世凱原是一個敗落官宦家庭的落魄紈褲子弟,但他也是一心想走仕途道路。然而,兩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這是他感到十分失意。於是,他一把火燒了所有的詩書,到花街柳巷的酒色中尋找精神慰藉,也就在此時,他在一家青樓妓院認識了色藝俱佳的當紅名妓沈姑娘。 1916年3 月22日,在全國軍民的一致反對和強烈聲討下,僅做了八十三天洪憲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帝號。然而,就在他決定宣...
七七事變民國政府的應對之策:一面守城一面媾和
1937年7月7日晚,北平西南盧溝橋。日本軍隊借口軍事演習中一位士兵下落不明,向駐紮宛平城的國民黨29軍進行交涉。正在雙方交涉之時,次日凌晨5時,日本軍隊突然進攻29軍陣地。象徵著全面抗戰開始的「七七事變」就此爆發。 先來看蔣介石。29軍的軍長是宋哲元。宋哲元不但是29軍軍長,還擔任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河北省政府主席等重要職位。宋哲元在受到日軍攻擊後,第...
漢初80年的帝國對外歷程:從「孫子」到「霸王」
從春秋、戰國、暴秦直至秦末戰爭和楚漢戰爭,中國經過其間連續近600年的戰亂、毀壞、凋敝及暴政,處於構建一個統一、安寧、繁榮和長壽的新帝國的極重大歷史關頭。其時,有一項最重大的要素,決定初生的華夏漢帝國對匈奴帝國的戰略和外交:與匈奴相比,漢的戰爭實力顯著羸弱。從高祖到武帝在位初期的約70年裡,漢帝國大致實行「外交防禦」—主要依靠外交的防禦,它一言以蔽之就是「朝貢和平」...
揭秘義和團干的荒唐故事:誰帶支鉛筆都會被砍死
對於義和團運動,我相信很多人和過去的我一樣知之甚少(確切的說只知道教科書上的幾句評語),也不會認為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不過,在現在這個一切都在發生著劇烈變化的年代,回過頭去省視一下一百年前那個同樣發生著劇烈變化的年代,無疑會對我們產生幫助。就如先哲們曾經預言的那樣: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 一,義和團的起源 在當時的中國能夠進入內陸地區的只有傳教士,而義和團運動仇恨的一...
十八路諸侯討董軼事:為何鮑信會選擇支持曹操?
公元190年,因為董卓擅自廢立,關東諸侯紛紛起兵。當時,關東聯軍公推袁紹為盟主。可是,在天下豪傑紛紛歸附袁紹的時候,有一位叫做鮑信的將軍,卻公開宣稱:「夫略不世出,能撥亂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雖強必敗。君殆天之所啟乎!」鮑信認為,天下諸侯中,唯獨曹操能夠撥亂反正,認為曹操是上天派遣的人才。鮑信嘴上是這麼說的,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從反對董卓開始,到...
揭秘:晚清為什麼能夠「垂而不死」續命七十年?
導讀:清朝後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腐敗的國家,內憂外患遭受著雙重打擊,這看似馬上就要滅亡的王朝,卻足足又撐了七十年,這七十年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究竟是用了什麼方法使得清朝垂而不死七十年呢? 一個19世紀中葉就該滅亡的腐敗王朝,。期間還經歷了太平天國起義,為什麼能挺到20世紀初?雖然,那段歷史成為後人研究最密集的歷史,但是對於晚清的「挺經」,卻缺乏系統的論述。 通讀那段歷史,我...
解密三國百姓生活有多慘: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
「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這就是煮酒論英雄的三國時代,我想現在應該也有不少想要穿越到那個時代去幹一番大事業。但歷史只記載著英雄,那些千千萬萬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卻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沒有—— 不可否認,曹操、劉備、孫權都是時代英雄人物,是他們使戰亂頻頻的中國完成了局部的統一,但正是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是...
奴隸制的北魏是如何強大起來的?一國兩制的北魏
北魏的統治者是鮮卑族拓跋部貴族。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詰汾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漠北地區。該部到拓跋力微時期,逐漸強大起來,拓跋力微取得了部落聯盟世襲大酋長的地位。 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始置百官,後又建都盛樂(今內蒙古托克托縣),邁入奴隸主佔有制的階級社會,逐漸強大起...
鄭和帶錫蘭王子朝見明朝皇帝:其姓名今天才搞清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古錫蘭國有個奇特的民俗,在給下一代取名時,是把父親的名字作為兒子的姓,然後再取個名字,由此作為兒子的姓名。」昨日泉州考古學者劉志成向外界公佈最新發現:明代奉旨出使中國的錫蘭(今斯里蘭卡)王子,其姓名並非坊間所熟知的「昔利把交刺惹」(又作「世利巴交喇惹」)。「這是錫蘭王子的姓氏,他的名字其實是亞烈葛佛陰。」
《明史》記載,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
曹操為何會選擇殺死伏皇后?為代漢提前做準備
伏皇后的家族勢力,恰恰是漢末僅存的一股與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須加以剪除。從案子偵辦過程與結果來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這種心態。
建安十九年,漢獻帝的伏皇后被廢,「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蹺,「陰懷妒害,苞藏禍心」。這是漢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後漢書》用「假為策」三字作了註解,暗示曹操對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呂思勉先生曾懷疑另有隱情,曹操殺之屬於不得已,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