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隊日前在張奪2號遺址區進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漢代窯址2座及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104座。
河北省文物局消息,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隊在張奪2號遺址區進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漢代窯址2座及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104座。
這兩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燒製陶瓦的窯,均由窯室、煙道、煙囪、窯前工作面組成,在該窯址上發現了大量變形或殘斷的陶瓦以及有...
[圖文]唐朝「雙童圖」現哈巴狗雛形
明日,「多彩新疆·古道遺珍展」將在廣州博物館開展,其中一幅唐代的「雙童圖」成最大看點,圖中的卷毛小狗即是今日哈巴狗最初的形態,哈巴狗的流傳,見證著絲綢之路的繁榮,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鏡子。 記者看到,「雙童圖」描繪了兩個正在草地上追逐嬉戲的兒童,兩小童額頂留一撮發,袒露上身,下穿彩條長褲,紅靴,造型十分可愛。其中一個兒童右...
[圖文]研究稱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鳥類開始走向陸地
這只已滅絕的恐鳥模型高達8英尺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鴕鳥、鴯鹋以及其他一些不會飛鳥類的祖先也都不會飛翔。但是,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事實上直到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這些鳥類才開始走向陸地。
澳洲國立大學科學家馬太-菲利普斯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據菲利普斯介紹,恐龍突然大規模消失,產生了一個全新的、自由捕食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食物...
[圖文]考古學家發現1100年前瑪雅文明末期古墓
瑪雅古墓中的陶制頭像。近日,墨西哥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奧科辛科村附近的托尼納瑪雅文明定居點遺址上發現了一座擁有1100年歷史的瑪雅文明末期的古墓。這個陶制頭像就發現於古墓之中。
據國外媒體報道,墨西哥考古學家近日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托尼納瑪雅文明定居點遺址上發現了一座擁有1100年歷史的瑪雅文明末期的古墓,並在其中發現了其他文明的陶製品。這一發現表明,曾經有...
[圖文]廣州發現大型先秦古墓群出土千件文物
這是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現場(1月30日攝)
1月30日,考古工作人員展示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
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文物(1月30日攝)
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文物(1月30日攝)
記者30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近日在廣州增城浮扶嶺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處商周至南越...
[圖文]南京挖出漢朝墓葬棺木完好未腐爛
考古人員在墓葬中發掘文物
前天和昨天,在南京六合警方和考古人員的配合下,經兩天多勘查挖掘,位於六合東門一座兩千年前漢墓裡數十件文物沒有遭到毀壞。而令人稱奇的是,墓穴裡的棺木居然迄今沒有腐爛,為漢代墓葬文物起到了有效的保護。
民警路遇民工挖墓
前天上午,六合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民警王國慶驅車路過六合區東門峨嵋路機場東路拓寬改造工地時,他無意間看到右邊工地裡有幾名民工正圍蹲...
[圖文]四川瀘州合江驚現精美石刻揭開狀元碑神秘面紗
「狀元碑」上石刻字樣清晰可辨
合江縣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對「狀元碑」進行測量
遠眺「狀元碑」
「碑倒龜飛狀元回」,這句繞口令般的話,在瀘州市合江縣榕山鎮符陽村一帶流傳頗廣,據說是狀元碑上刻的文字。「碑」就是狀元碑,「龜」指的是當地龜山寺所在的一座像烏龜樣的小山。村民們是這樣解釋碑文的:狀元碑倒了,烏龜飛了,楊狀...
[圖文]科學家首次復原食肉恐龍原始體色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成功復原了火雞般大小的食肉恐龍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的羽毛顏色,這也是第一個體色得到復原的恐龍。1996年,中華龍鳥還成為第一個被確定有羽毛的恐龍。
1.中華龍鳥復原圖
中華龍鳥復原圖
中華龍鳥發現於我國東北遼寧省一個具有1.3億年至1.23億年歷史的沉積帶——義縣組。自此,考古學家已從那裡挖掘到數千個帶有羽毛的化石。在發表於最新一期《...
[圖文]科學家發現7000年前人類祖先實施截肢手術證據
死者可能曾是一名戰士,他或許是在摔倒、動物攻擊或戰鬥中前臂受傷
據《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找到了7000年前人類祖先實施手術的證據,這顯示石器時代的祖先的醫學比我們想像得更為先進。科學家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就曾使用鋒利的燧石對一名老年男子進行左前臂截肢手術。
更特別的是,他們確保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而且截肢手術很成功,之後還對傷口進行了消毒處理。考古專家...
[圖文]河北內丘發現多朝代古墓組成的墓群
內丘多朝代墓群裡的一個墓室(1月26日攝)
內丘多朝代墓群裡的一個墓室拱門(1月26日攝)
1月26日,考古人員在展示從內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內出土的邢窯按劍武士
從內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內出土的邢窯三彩爐(1月26日攝)
河北省文物局在南水北調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中,在河北省內丘縣西關村發現了45座古墓組成的古墓群,目前已發掘36座。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