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台海危機:蔣介石企圖乘大陸困難之際發動反攻
1958年炮擊金門之後,毛澤東根據形勢的發展,從實現國家統一這一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進一步提出了關於台灣問題和對台工作的總設想。其基本精神是:台灣必須回歸祖國,這是原則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更不會讓步;台灣回歸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外,當地的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聽從蔣介石的意見;台灣軍政及經濟建設費用不足部分, 由中央人民政府撥付;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須待條件成熟,並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協商進行;雙方互不派特工人員,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事。毛澤東的這些設想成為中共中央對台工作的總方針,並且予以公佈。
然而,蔣介石集團從反共立場出發,頑固地堅持「反攻復國」的反動政治主張,拒不接受大陸方面的上述主張。在1960年9月召開的國民黨八屆三中全會上,蔣介石發表了《黨的基本工作和發展方向》的演講。會議通過《反共建國綱領》、《促進反共愛國人士團結合作決議》。上述綱領、決議,要求在「行政院」、「司法院」、「立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等「五院」工作的國民黨黨員,加速「光復大陸」。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在此期間,大陸發生了「天災人禍」。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經過1958年「八二三」炮擊以後,國民黨深感以軍事手段反攻大陸的計畫難以實現,需要改變策略。於是,確定反共的「總體戰」策略,以大陸為「主戰場」,台海為「支戰場」,把大陸的反革命叛亂與台海戰爭結合起來。
從1962年初開始,台灣國民黨當局便進行戰爭動員,從各個方面積極準備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行動的部署。1962年1月1日,蔣介石發表元旦文告,鼓吹全面動員,迎接「復國」戰鬥,強調「反共的力量是精神大於物質,反攻的步驟是政治先於軍事」。揚言大陸同胞「爭取自由,反對暴政」的時機已經來到,以「三民主義戰勝共產主義」有絕對把握。提出了「革新、動員、戰鬥」的政治口號。接著,成立以蔣介石、陳誠為首的「最高五人小組」(又稱「反攻行動委員會」),作為竄犯大陸的決策機構。3月間,蔣介石下令「徵兵動員」,強迫台灣青壯年入伍,勒令原定退伍的軍人無限期地延長服役期。4月,通過「國防特別預算」,決定從5月1日起,在14個月內徵收相當於6000多萬美元的「國防臨時特別捐」,成立「戰地服務局」,開設「戰地政務班」,為登陸後準備「黨政幹部」。
5月21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宣佈,台灣當局將把從大陸逃到香港的災民接運到台灣。次日,「行政院」成立「大陸逃港難胞專案小組」。6月9日,台灣「外交部」聲稱,將盡力協助從大陸逃到澳門的難民。
在美軍的參與下,國民黨軍隊不斷進行以竄犯大陸沿海地區為目標的作戰演習。例如,1962年3月間,美蔣海軍進行了「聯合偵察演習」和佈雷、掃雷的「混合演習」。4月至5月間,進行了商用、民用船舶緊急裝載兵員演習。6月間,又在台灣南部進行了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演習。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美國政府積極支持台灣當局的軍事冒險行動。自1962年春以來,美國政府的重要軍政人員不斷到台灣活動。美國的一些負責官員認為,進犯中國大陸的「時機已經成熟」,並且鼓吹「現在就動手」。1962年,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援助比過去兩年有所增加,大量的美國軍火和軍用物資不斷運到台灣。
美國不僅支持台灣當局進犯大陸,而且在軍事上從來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武裝挑釁活動。美國的軍艦、飛機不斷地侵犯中國的領海、領空。從1958年9月到1962年4月27日,侵犯中國領海的美國軍艦達261艘,144次;侵犯中國領空的飛機達334架,161次。美國總統甘迺迪上台後的15個月內,侵犯中國領海、領空的美國軍艦分別達52艘、40次,飛機64架次。其中,1962年3月,美國第七艦隊的38艘軍艦大編隊通過台灣海峽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4月至5月間,美國軍艦多次侵入青島海域。6月11日,兩次侵入福建平潭以東海域。6月12日,又兩次侵入青島以南海域。
針對蔣介石進犯大陸的狂妄企圖,中央軍委於1962年5月間向全軍發出緊急指示。6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隊竄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要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提高警惕,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在總參謀部的統一部署下,人民解放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此次備戰,僅海軍參戰的兵力,便有各型艦船186艘、飛機156架。在全國,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各省及其縱深地區,當地的人民群眾和民兵也積極行動起來,隨時支援和配合解放軍作戰,以便隨時迎擊國民黨軍隊的進犯。
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對美國支持台灣當局策劃進犯大陸的活動給予徹底揭露和嚴正警告。6月23日,在波蘭華沙和美國政府代表的談判中,王炳南大使對美國的行為予以揭露並警告說:「美國政府是在玩火,蔣介石一旦向大陸挑起戰爭,其結果絕不會對美國帶來任何好處,美國政府必須對蔣介石的冒險行動和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負完全責任。」「我們可以斷定,蔣介石竄犯大陸之日,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之時。」6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評論美蔣合謀進犯大陸。同年7月、10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兩次正告美國政府,「中國人民是不可侮的,任何竄犯中國大陸,侵犯中國邊疆和顛覆中國的罪惡行為,都必將繼續受到嚴厲的回擊」。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中共中央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蔣介石雖然反攻大陸的決心很大,但關鍵要看美國是否支持,而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決不會因台灣問題影響全局。因此,確定了以美國來制止台灣軍事行動的方針。經過外交努力,終於迫使美國放棄對台灣當局實施軍事反攻的支持。6月27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第一,迄今為止,他不知台灣方面有何早日「反攻大陸」的聲明或意向,沒有接到任何有關此事的報告。第二,台灣當局未就此事向白宮提出任何磋商,沒有就雙方所受之條約約束有過任何接洽。但是,他根據美國和台灣《共同防禦條約》的精神,重申美國對防衛金門外島的政策,即一旦大陸進攻金門、馬祖,美軍將與台灣國民黨軍協同作戰。
至1962年6月底,由於毛澤東領導大陸黨政軍民對蔣介石的反攻陰謀進行了及時揭露和全面軍事準備,台灣當局不得不放棄了大規模的軍事冒險行動。但是,台灣當局並不甘心就此罷休,於是改為小股武裝登陸襲擾、海上襲擾、空中竄擾等三種主要形式。人民解放軍則進行了相應的打擊。
40股台灣當局的小股武裝登陸襲擾,毛澤東「放上陸來打,斷其退路,包圍殲滅……」
美國出於戰略和策略的需要,對台灣武裝襲擾活動給予支持。1962年8月,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稱,由於台灣當局牽制中共相當數量軍隊於台灣對岸,故必須繼續執行對其重要軍援計畫。
1962年秋,台灣國民黨軍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搜羅、挑選了一批特務、軍官、慣匪首領和大陸土改時的逃亡地主、反革命分子,編成「反共救國軍」,經過專門訓練後,開始執行竄擾計畫。
針對台灣當局組織的襲擾活動,毛澤東確定的軍事對策是「放上陸來打,斷其退路,包圍殲滅,同時在海上把其輸送船打掉」。在具體措施上,確定建立和組成海上、海岸、陸地和隱蔽鬥爭四道防線,各道防線明確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從海上到陸地,從前沿到縱深,從公開到隱蔽的軍民聯合作戰部署,使其無隙可乘。
台灣小股武裝特務襲擾大陸沿海地區,最初多在廣東沿海一帶,1963年後逐步向北擴展到福建、浙江,甚至出現在山東半島南側沿海,而且次數越來越多。從1962年10月到1965年1月,台灣當局曾連續派遣武裝特務40股,先後分5次竄犯大陸,但都沒有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第一次,從1962年10月至12月,台灣當局妄圖在廣東沿海建立所謂「遊擊走廊」,為進一步竄犯大陸的軍事冒險創造條件。這支武裝特務是根據美蔣特務機關「中美聯合情報中心」和「國防部情報局」共同制定的計畫進行活動的。這個計畫以「海威」、「班超」為代號。國民黨武裝特務從10月1日至12月6日,先後分9股由台灣高雄乘船出發,偷渡到廣東沿海的海豐、惠陽、電白、台山登陸。廣東地區的公安機關、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東民兵和人民群眾的密切配合下,全部、乾淨、徹底地殲滅了這9股武裝特務,總計172人,並繳獲一批美制電台和武器。
第二次,蔣介石集團為了建立所謂「遊擊根據地」,繼續動員,拼湊裝備,從1963年6月21日至28日,先後派遣6股特務對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地區襲擾。這些武裝特務登陸後,即被沿海地區軍民殲滅,共殲滅武裝特務62人,擊沉運送特務的機帆船1艘。
第三次,從1963年6月29日到10月24日,沿海地區軍民連續殲滅9股偷渡登陸和空降的武裝特務90人,擊沉運送武裝特務的機帆船1艘。
第四次,從1963年11月到1965年6月,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地區軍民連續殲滅9股武裝特務74人,繳獲和擊沉運送武裝特務的船隻11艘。
第五次,從1964年7月到1965年1月,蔣介石集團派遣武裝特務竄犯大陸,先後有7股武裝特務在江蘇、廣東、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區進行騷擾活動。沿海地區軍民全殲來犯者,共擊斃、俘獲196人,繳獲和擊沉運送武裝特務的船隻8艘。
「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給台灣當局的海上襲擾以沉重打擊
看到竄犯東南沿海地區的國民黨武裝特務有來無回,台灣當局決定採取新的軍事行動:一方面對大陸出海漁民進行抓捕和「反共心戰」活動;一方面派出海軍艦艇輸送武裝特務,對大陸沿海漁業生產進行騷擾。對此,人民解放軍採取隱蔽待機手段,在海上予以堅決打擊。其中,進行了兩次英勇的海戰。
第一次海戰,即「八六」海戰。1965年8月6日凌晨,國民黨軍艦竄入廣東省南澳島和福建省東山島附近漁場進行騷擾和破壞。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某部迅速出擊,以高速護衛艦4艘、魚雷快艇6艘,攻打國民黨海軍小型獵潛艦「章江」號,將其擊沉。接著,又迅速組織高速護衛艦3艘、魚雷快艇5艘、炮艦1艘,追殲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形成兵力、火力、速度等方面的絕對優勢。此外,還採取隱蔽的方法接近「劍門」號進行打擊,將其擊沉。經過3小時43分鐘的激戰,擊斃國民黨軍巡防第二艦隊司令胡嘉恆以下官兵170餘名,俘獲「劍門」號中校艦長王韞山以下33人。由於國民黨海軍艦艇在這次海戰中遭到沉重打擊,台灣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劉廣凱被蔣介石秘密撤職。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損失是:護衛艦2艘、魚雷艇2艘受輕傷,艦長吳廣維等4人犧牲,28人負傷。國防部對南海艦隊參戰部隊予以通令嘉獎,授予麥賢得「戰鬥英雄」稱號,授予海軍第611號護衛艇「海上英雄艇」稱號、第119號魚雷艇「英雄快艇」稱號。8月17日,毛澤東、劉少奇接見了擊沉國民黨軍艦的部隊代表。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第二次海戰,即崇武以東海戰。1965年11月13日下午,國民黨軍護航炮艦「永昌」號和大型獵潛艦「永泰」號,由馬公啟航,企圖駛往鳥丘。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某部按照上級的命令,做好戰鬥準備,組成海上編隊到預定地點待機。11月14日凌晨,在福建崇武以東海域,人民解放軍海軍一舉擊沉「永昌」號,擊傷「永泰」號,俘獲國民黨海軍官兵6名,取得了海上作戰的又一次勝利。
以上兩次海戰,給台灣國民黨當局的海上襲擾活動以沉重打擊。在崇武以東海戰之後,台灣方面對大陸的海上軍事襲擾明顯減少。
台灣當局的空中襲擾,在解放軍空軍和防空部隊的反擊中,一敗塗地
1958年「 八二三」炮擊金門後,人民解放軍奪取了沿海地區的制空權,制止了國民黨軍對沿海地區的轟炸。後來,國民黨軍裝備了美國生產的性能先進的飛機,又繼續對大陸進行襲擾活動。人民解放軍遵照毛澤東「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的指示,防空作戰由過去的反轟炸、反偵察為主,轉入到反偵察、反襲擾為主。
國民黨軍為加強對大陸的偵察襲擾活動,於1958年和1959年先後裝備RB-57D型、U-2型高空戰略偵察機和RF-101型超音速戰鬥偵察機。這些美制飛機速度快、升限高、續航時間長、裝有先進的電子干擾和照相偵察設備,可在黑夜、低空等複雜條件下執行任務。國民黨軍不僅對沿海地區進行襲擾,而且時常竄入大陸縱深地區進行戰略偵察,有時一次跨越十幾個省區,甚至竄入北京、蘭州等腹地。相對於台灣國民黨軍,人民解放軍的航空和防空裝備還比較落後,因此防空作戰更加困難。能否有效制止國民黨軍的偵察活動,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政治上都有重要影響。人民解放軍空軍和防空部隊,認真研究國民黨軍飛機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戰法,發揮現有防空作戰兵器的最大效能,打擊國民黨軍的偵察襲擾活動。
從1960年起,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把打擊台灣國民黨軍RF-101型偵察機作為主要目標,群策群力,制定了以快制快的作戰方案,加強觀察報知、指揮、射擊等快速反應訓練,提高技術、戰術水平和應變能力。1961年8月2日上午,在福州機場上空以高射炮擊落國民黨軍RF-101型偵察機1架。此後,國民黨軍飛機改變戰術,採取低空飛越海峽,高空快速照相,迅速退出的手段進行襲擾。針對這一新的特點,人民解放軍在沿海地區增加高炮火力,指定飛行技術較高的航空兵攔截。1964年,人民解放軍研製成功殲-6型飛機後,迅速裝備部隊,成為東南沿海攔截國民黨軍偵察機的主要防空作戰武器。從1964年12月至1967年,人民解放軍使用殲-6型飛機先後擊落RF-101偵察機2架,擊落F-104型戰鬥機1架。
1958年的「大躍進」、1959年的「反右傾」,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中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與此同時,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在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干涉中國內政後,又不斷侵犯中國邊境。中國人民擊退了印度統治集團挑起的反華浪潮,並在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就在此時,台灣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企圖利用中國大陸出現的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環境乘機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打擊國民黨軍夜間偵察,是防空作戰的難點。毛澤東提出,要地防空與機動防空相結合,變被動為主動。於是,中央軍委和空軍總部決定:在國民黨軍飛機夜間可能襲擾的方向和必經航線上,部署高炮群,進行伏擊。針對打擊夜間襲擾的國民黨軍飛機的難點,著重進行預警、截獲、射擊等三關的技術訓練。1959年5月29日晚,人民解放軍使用米格-17型飛機在粵桂邊界地區擊落國民黨軍B-17G型飛機1架。1960年後,國民黨軍夜間又改用P-2V型偵察機。為對付國民黨軍飛機較強的電子干擾能力和快速機動能力,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採取了組織雷達佯動、以探照燈部隊照明、在戰術上多點設伏的手段。1961年11月6日夜,人民解放軍在遼東半島以高射炮擊落國民黨軍P-2V型偵察機1架。1963年6月20日和1964年6月11日夜,又擊落國民黨軍P-2V型偵察機2架。
在防空作戰中,人民解放軍還注重武器裝備的更新,增強作戰能力。1959年初,國民黨軍使用RB-57D型和U-2型高空戰略偵察機對大陸縱深實施偵察,人民解放軍空軍和防空部隊雖然多次迎戰,但都因高度不夠,未獲戰果。據此,毛澤東指示迅速組建地空飛彈部隊,加快地空飛彈的研製和引進。同年4月,人民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完成組建。1959年10月7日,一架國民黨軍RB-57D型飛機竄入大陸後,飛至北京東南通縣上空,人民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首次開戰,將其擊落,開創了中國和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飛彈擊落戰機的先例。
國民黨軍高空戰略偵察機對大陸的偵察、襲擾活動,通常以小編隊或單機進行,活動範圍幾乎遍及全國大部分省區。人民解放軍飛彈部隊少,廣泛實施大範圍的機動作戰,便成為精兵制敵的重要手段。
人民解放軍年輕的地空飛彈部隊,在全國十幾個省區機動設伏,給國民黨軍飛機以有力的打擊。1962年9月9日,地空飛彈第二營在南昌附近設伏,成功地擊落國民黨軍U-2型高空戰略偵察機1架。周恩來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地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選」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了有功人員。1963年11月1日和1964年7月7日,該營在江西省廣豐縣和福建省漳州地區機動設伏,又擊落國民黨軍U-2型飛機2架。在中國原子彈、飛彈研製進入關鍵階段後,美國指使國民黨軍加強對大陸西北地區的戰略偵察,並在飛機上加裝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和電子干擾設備。人民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改進抗干擾裝置,加強訓練,提高了應變能力。1965年1月10日,在內蒙古包頭上空擊落U-2型飛機1架。在短短的幾年中,地空飛彈部隊官員歷盡艱辛,克服重重困難,轉戰24萬餘公里,先後擊落國民黨軍戰略偵察機6架(其中U-2型飛機5架),受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的高度讚揚。地空飛彈部隊第二營被國防部授予「英雄營」稱號。
人民解放軍空軍和防空部隊在反偵察、反襲擾作戰中,給國民黨軍以有力的打擊。從1959年至1967年底,共擊落竄入大陸的飛機14架、擊傷2架,保衛了沿海和內地的空中安全。在人民解放軍的沉重打擊下,自1968年後,國民黨軍完全停止了空中襲擾活動。
粉碎國民黨軍竄犯襲擾活動,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民解放軍作戰的重點。毛澤東從準確判斷國際風雲入手,針對台灣當局「反攻大陸」的猖狂叫囂,果斷地確定了軍事打擊的正確方針。根據毛澤東的對台軍事鬥爭思想,人民解放軍充分加強戰備措施,以每戰必勝的絕對優勢兵力,堅決打擊各種武裝竄擾活動,從而粉碎了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的企圖,保障了東南沿海地區和整個大陸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大陸軍民連續不斷的沉重打擊下,台灣國民黨當局對大陸的襲擾活動不得不有所收斂。第三次台海危機以大陸獲勝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