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薛仁貴實現隋唐兩朝平定高句麗夢 | 陽光歷史

 

A-A+

宜將剩勇追窮寇:薛仁貴實現隋唐兩朝平定高句麗夢

2014年10月07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155 次

  導讀:乾封二年(667年)十月,在遼東戰場的軍營中,一支唐軍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迅速集結著,從他們整齊劃一、嚴肅緊張的行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平日訓練有素的善戰之師。為首一人鬚髮蒼白,體格強健,身披白色戰袍,端坐膘壯戰馬之上,手持方天畫戟,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正密切關注著高句麗軍的動向。他就是唐朝第一猛將薛仁貴。

  這已是薛仁貴身負皇命,第二次率領金戈鐵馬踏進遼東這片土地了。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在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那時的他血氣方剛、風華正茂,以單槍匹馬取敵將首級而一戰成名。此刻,唐太宗已經帶著生前未能平定高句麗的終身遺憾去了,而薛仁貴也由昔日的少年戰士成為年邁將軍。由於高句麗人的反覆無常、恣意挑釁,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將軍再次回到這片熟悉的戰場上。

  不久前的新城一戰,唐軍雖然取勝,卻遭到了高句麗軍的夜襲,若不是他早就有思想和戰略準備,關鍵時刻率軍神兵天降,把處於劣勢的局勢瞬間扭轉過來,並殺敵數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圍,後果真是不堪設想。眼下的金山戰役,高句麗人會不會舊計重施,參與戰鬥的唐軍會不會重蹈覆轍,這都讓他多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未雨綢繆,絕對沒有錯。

  果然,高句麗軍又殺過來了。不過,這次遭遇的不是小股軍隊的襲擊,而是10萬高句麗大軍的伏擊。唐軍將領龐同善和他率領的部隊,突遇強敵,措手不及,全面崩潰,落荒而逃。高句麗軍見形勢大好,在後面窮追猛打,企圖逆轉整個遼東戰局。危機時刻,薛仁貴率本部兵馬像一把尖刀衝殺出來,將敵人大軍攔腰截斷,敵軍頓時大亂。經過一番奮力廝殺斬敵首五萬人,大敗高句麗軍,挽回了潰敗的局勢。唐軍乘勝攻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最終贏得了金山之戰的巨大勝利。


  金山之戰,可以說是唐初用兵遼東中罕見的大規模遭遇戰,是平定高句麗四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此戰基本消滅了高句麗精銳部隊,為唐軍徹底平定高句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高宗聽到獲勝的捷報後,親筆寫詔書慰勞薛仁貴:「金山大陣,凶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敵,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

  「宜將剩勇追窮寇」,薛仁貴並沒有陶醉在香濃的慶功酒和將士的歡呼聲中,而是選擇了繼續進發,徹底平定高句麗。十一月底的遼東地區,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四處白雪,萬里冰封,薛仁貴命令全體將士身穿具有「保護色」的白衣,迅速出兵扶余(今吉林四平),僅用了14個小時,就斬殺俘虜敵人萬餘,剩餘敵軍四散潰逃,據考證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利用保護色的戰役。乾封三年,素以堅固著稱的扶余城被薛仁貴的2000人馬攻下,其他40餘座城池相繼向薛仁貴投降。

  薛仁貴的大軍一路急行,兵不血刃地抵達平壤城下,與行軍大總管李績等諸路大軍會師,並攻破平壤。薛仁貴親自接受高句麗國王投降,史載,高句麗國王高藏在向薛仁貴投降簽字的時候,連抬頭看薛仁貴的勇氣都沒有。自此,自西漢王朝後期即立國於我國東北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被唐朝滅亡,唐王朝將高句麗活動地域納入了直接管理的統治體系,高句麗正式成為中華版圖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這份來之不易的勝利,這種一統天下的碩果,也讓薛仁貴老淚縱橫,如釋重負。因為平定高句麗,是隋唐四代帝王的夢想,如今終於在唐高宗這一代,在薛仁貴手裡得到了實現。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