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說的故事
【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
碧落風煙外,瑤台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緣谿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裡發雲霞。
庭養沖天鶴,溪流上漢槎。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
這首詩是大名鼎鼎的王維所作。王維在今天,人們說起來時地位似不及李白杜甫。但在盛唐當時,王維的詩名卻是遠在這兩人之上。尤其是杜甫,當時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少陵野老罷了(不對,當時老杜還年輕,只能叫少陵野小子,^-^)。說起來王維的詩作,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唐代詩作中秀出叢林,歷代名家無不歎服。林黛玉教香菱讀詩,也說:「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王維的五律,確是一絕,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遠遠不如。
然而,本篇這首詩卻也並不是特別出色。尤其是和王維集子中的其他詩句相比,無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術語來烘雲托霧,非常謹慎恰當地恭維玉真公主罷了,雖然王維才華橫溢,但在這應制詩的題材中卻也縛手縛腳,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這些,本詩當然就隨手翻過,沒有什麼好看的了。但這裡我們特意錄出這首詩來聊聊,是因為王維和玉真公主之間有好多不得不說的故事。而且經江湖夜雨學劉心武談紅樓一樣「大膽假設,胡亂求證」,竟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強暴」和「霸佔」過王維,並影響了王維的一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玉真公主的來歷。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親妹妹,而且是一母所生。他們母親竇德妃被祖母武則天叫到宮中秘密處死,到了玄宗做了皇帝後,卻找遍了宮中,也沒有把母親的屍骨找到。竇德妃死時,唐玄宗李隆基才九歲,玉真公主當然更小,據說只有二三歲左右。懾於武則天的淫威,幼年時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但他們卻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後改名為李憲,封寧王),就真心地推讓李隆基當皇帝,李隆基對他也全無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後,和這些兄弟姐妹們坐在一起,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不依君臣之禮,還是沒有當皇帝時的老樣子。瞭解唐代歷史的人都有這樣的看法,李旦的這些兒女之間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見的。
玉真公主不願意嫁人,自願出家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認為,玉真公主一當上女道士,就是「緇衣頓改昔年妝」,過青燈黃卷下的日子。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據某人發表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的考證,說是「曾結婚,並生有二子」,這個「結婚」一詞,用得不當,公主結婚,並非小事,史書肯定有記載,正式結婚沒有,和男人同居之類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無論男女,都非常愛吃葷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媽武則天,高陽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誚。唐代女道士,本來就都是放蕩情懷的「豪放女」,玉真公主當然也不例外。
少年時王維也是滿腔希望,充滿理想的。他的筆下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純情,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豪氣。但是這些詩篇幾乎全出於他的少年時代,及第後的王維雖然曾有被貶到山東濟州(現在濟寧附近)的經歷,但後來他的仕途還是相當平穩的,然而他的詩裡面卻再也沒有這樣的豪氣了,只有意冷心灰後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縱橫論王維》一書中的說法是:「王維親和山水絕不是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遠離政治或者對抗政治的選擇,而是靈魂被罪惡感壓迫到了無法忍受地步的一種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這是為什麼?
王維在妻子死後,孤居三十年不再續娶,這在唐代高官中相當罕見。有人說王維學佛,這學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樣完全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邊誦經拜佛,一邊左手摟著「楊柳腰」小蠻,右手抱著「櫻桃口」樊素嘛。王維的弟弟王縉,雖然和王維一樣受家庭影響,信奉佛教,但王縉卻奢侈過費,妻妾成群。和王維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逕庭。這又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