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結局 揭秘歷史上孔融悲慘命運的結局
孔融的結局:孔融,東漢名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這樣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的命運又是如何的呢?
東漢末年,時局動盪,社會思潮漸趨解放,儒家思想已經不能完全規範人們的行為準則了。孔融雖然身為聖裔,自幼習儒,但由於時代風氣的影響,再加上他耿介豪縱的性格,其言論行為常有出格之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孔融時常不穿官服,不戴頭巾,便裝出行。在孔融心中,所謂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誰能想到竟然出自他這位孔聖人的子孫之口呢?我們再聯繫到當時漢代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什麼王祥臥冰、郭巨埋兒等無稽之談不斷見諸正史,那麼,我們不得不佩服孔融的膽識了。
孔融是當時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剛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剛剛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鋒芒,糾舉貪官,「陳對罪惡,言無阿撓。」董卓操縱朝廷廢立時,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結果由虎賁中郎將左遷為議郎。後來在許昌,孔融又常常發議論或寫文章攻擊嘲諷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楊彪因與袁術有姻親,曹操遷怒於彪,打算殺他。孔融知道後,顧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見曹操,勸說他不要橫殺無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並且聲稱:「你如果殺了楊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三國誌·崔琰傳》注引《續漢書》)由於孔融的據理爭辯,楊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知道後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這是對他們父子的譏刺,還問此事出何經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當時連年用兵,又加上災荒,軍糧十分短缺,曹操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連作書加以反對。對於孔融的一再與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懷嫉恨的,只因當時北方形勢還不穩定,而孔融的名聲又太大,不便對他怎樣。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著手實施他的統一大業的前夕,為了排除內部干擾,開始對孔融下手了。他授意丞相軍謀祭酒路粹誣告孔融「欲規(謀劃)不軌」,又曾與禰衡「跌蕩放言」。罪狀就是孔融以前發表的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那段言論。這樣,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棄市,妻子兒女同時遇害。
孔融的死固然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但與曹操的妒賢害能也不無關係。今天為曹操翻案的人無不稱道他的愛賢、求賢、用賢,然而同時也忽略了曹操有時不免心胸狹窄,妒忌賢才、扼殺賢才的另一面。曹操的誅戮孔融、楊修、崔琰、華佗,以及借刀殺禰衡,不都是最明顯的例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