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民間故事:望洋興歎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穿楊。每天早晨,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
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瞇瞇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應示人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是怕員外來抓他,黃河逃脫。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練好劍法,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湧了出來。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拚搏,奮鬥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像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