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廢太子劉強之死:為何要主動辭去太子之位?
光武帝劉秀一共有十一個兒子,郭皇后郭聖通生了五個,光烈皇后陰麗華生了五個,許美人生了一個,東海王劉強是長子,郭聖通所生。建武二年,劉秀在戰場上打得不錯,勢力越來越大,劉秀的原配夫人陰麗華也來了,經過反覆權衡,由陰麗華提出辭讓,然後立郭聖通為皇后,立劉強為太子。
郭聖通就得說有點壓不住啊!她敢作敢為,但有點神經質,當初她見到劉秀,知道這就是在昆陽消滅王莽四十二萬大軍的英雄,當晚就嫁給了劉秀,現在異常美麗的陰麗華來了,她開始懷疑劉秀對她的愛情。要知道此時全國尚未統一,劉秀的工作非常繁忙,也不得不騰出時間安撫這位烈女,劉秀焦頭爛額。十六年後,急躁暴烈的郭聖通廢後,陰柔婉轉的陰麗華上台。連劉秀自己都說這不是什麼好事,不許群臣上壽稱慶。
劉秀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孩子們的要求更嚴格,結果孩子們都很害怕劉秀,不論是郭聖通所生,還是陰麗華所生,孩子們多少都有點神經質。劉強年齡最大,和劉秀相處的時間也最長,劉強的惶恐不安也最嚴重。
郭聖通廢後後,劉強認為自己這個太子也快到頭了,從一些宰輔大臣口中得到的也是相同的信息,劉強提出辭去太子之位。劉秀做事願意有理有據,郭皇后廢後這事就有點說不清,現在劉強僅僅是因為母親的原因辭太子,劉秀怎麼想也說不過去,結果這事拖延了好幾年,這事實上更加劇了劉強的擔驚受怕。
現在看來,劉強辭太子是對的。帝王之位,九五之尊,表面榮光,其實高處不勝寒,要求有強大的自信,堅信自己就是歷史的選擇。劉強當然沒有這樣的自信,那麼就需要母后從後面撐腰,娘兒兩個一表一里,形成權力的梯度,分散了心靈的壓力。既然神經質的郭聖通不適合日後當皇太后,那麼劉強這個日後的皇帝也就不行了。為大漢江山著想,為天下萬民著想,為劉氏宗族著想,劉強辭職是對的。筆者能想的到,光武帝肯定能夠想的到,他只是需要找一個適當的時機,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光武帝身體一貫很好,但此時他出現了風眩的症狀,他認為不能再等了。建武十九年,劉強廢太子,轉封東海王,劉強一顆心放肚子裡了,劉秀一直認為這件事做得不太好。劉強比較踏實地過了十年,生了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建武二十八年,劉強離開洛陽,去了自己的封國。劉秀認為劉強廢太子不因己過,就把魯郡也算作了劉強的封地,加上東海郡一共是二十九縣,相當於其他諸侯王的兩倍,劉強的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曲阜。
這是劉強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原來魯恭王曾經大興土木,建造了靈光殿,非常壯麗,劉強就住在這裡,山高皇帝遠,自己說了算。他上書光武帝要退還東海,只保留魯郡就可以了。光武帝不許,然後把他的奏折給大臣們傳閱。
光武帝死後,漢明帝即位,派他的親信宋均來當東海相,掌握東海的全部權力,同時監督東海王劉強的動向。光武帝的死,對劉強來說,天塌了。劉強心很細,對別人的心理很有感覺,他深知漢明帝沒心胸沒氣量,是個不定期發作的瘋子,自己是前太子,是最沒有用的人,又是最具威脅的人,與其讓別人羅織罪名砍掉自己的腦袋,還不如自己主動點先走一步呢。
劉強頓時感到胸悶氣短,按照心理學原理,任何疾病,包括車禍,都是心理疾病,都是由於心理原因引起的。漢明帝永平元年,劉強病重。漢明帝當然還要表現出兄弟之情,他派來了醫生,送來了藥品,同時讓劉強的幾個同胞弟弟來到魯郡。
臨終前,劉強給漢明帝寫了一個奏折,可謂面面俱到,可謂極盡委婉。「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臣內自省視,氣力羸劣,日夜浸困,終不復望見闕庭,奉承帷幄,孤負重恩,銜恨黃泉。身既夭命孤弱,復為皇太后、陛下憂慮,誠悲誠慚。」他明確指出,兒子劉政是個小人,不應該享受大國,「誠願還東海郡。」最後說:「今天下新罹大憂,惟陛下加供養皇太后,數進御餐。臣彊困劣,言不能盡意。願並謝諸王,不意永不復相見也。」
對東漢政權來說,劉強的死和劉強辭太子一樣重要,劉強辭太子避免了東漢權力結構的內在矛盾,劉強的死避免了皇室家族的骨肉相殘。從劉強最後的絕命上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強對天下大勢一清二楚,對皇太后在政權中的地位心知肚明,他對兒子劉政的敘述後來被證明是先見之明。漢明帝劉莊是個做事的人,東海王劉強是個做人的人。
不管有什麼具體原因,劉強之死和劉強辭太子都是從整體大局出發、都是從長遠戰略出發做出的決定,劉強才是為東漢政權做出重大貢獻和重大犧牲的人。光武帝可能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初他拿著劉強的奏折給大臣們傳閱的時候,「深嘉歎之」,連打敗王莽四十二萬大軍的時候,他都沒有這樣的表情。
如果東海王劉強繼承皇位,皇帝比較仁柔,但太后比較暴躁;如果漢明帝劉莊繼承皇位,皇帝比較暴躁,但太后比較仁柔,還是應該選擇後者,光武帝並沒有選錯。至於廢太子的命運,寶玉、黛玉、小玉、紅玉、妙玉——,連賈寶玉都感歎:「怎麼那麼多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