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故事之一:用反間計除去樂毅的人是誰? | 陽光歷史

 

A-A+

反間計故事之一:用反間計除去樂毅的人是誰?

2015年09月2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94 次

  田單是怎樣用反間計除去樂毅的?反間計,原文的大意是說:在疑陣中再佈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瞭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里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社收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樂毅和田單都是難得一見的將才,倆人誰更強一點?這其實真不好評價。田單的確用火牛陣大敗燕軍,但當時的主帥已不是樂毅。田單的確用反間計逼走了樂毅,但那是因為新即位的燕惠王耳根子太軟,假如是燕昭王還在世就沒問題。而且換了田單自己,在處理和新任國王的問題上,也感到異常棘手。名將和新任國王向來是一對矛盾,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成為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田單用反間計逼走樂毅

  燕惠王即位的消息傳到即墨守將田單耳朵裡。這個田單是齊國的王族,但應該屬於遠支,一直未能得到重用。最初,田單在臨淄只擔任市掾的職務,這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市場管理員。田單智勇雙全,也屬於懷才不遇的類型。這時,作為即墨守將的田單還聽說,燕惠王當太子時,和樂毅有過衝突。於是他大喜過望,就派間諜前往燕國都城使用反間計。這在中國歷史上,這也是較早記載和最為成功的一次反間計。下一次是約20年後的長平之戰,趙王中計用趙括替換了廉頗。


  齊國間諜持重金收買了燕惠王的一個寵臣,讓他對燕惠王上書稱:「齊國的兩座城池現在沒攻下來,主要是樂毅和大王您有矛盾,他還是想當齊王。現在齊國人最怕讓別的將領替換樂毅了。」燕惠王果然上鉤,派自己的另一個寵臣騎劫前去代替樂毅,並召樂毅回京。

  《史記·樂毅列傳》記載,樂毅很清楚,自己一旦回去,很可能會背上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此前他替燕國遊說趙國時與趙惠文王相談甚歡,去趙國應該比較安全。這顯然是明智的選擇,雖然家眷都在燕國,樂毅還是去了趙國。趙惠文王爽快地給他封了官。

  而騎劫一上任,就一頭鑽進了齊軍的圈套裡。在樂毅時代時,只知道死守的田單,瞬間就神奇了起來。史書中詳細記載了田單制定的作戰方案:首先,樹立信仰。一天,某名齊國士兵訓練累了,就說:「我是神仙。」然後跑回營睡覺。田單得知,連忙將他請進官衙,稱他為「神師」。士兵慌了,說:「大人饒命,小的是騙您的。」田單把眼一瞪:「我說你是你就是。」接著,親自傳授演技。此後,田單每次巡營都帶著這個士兵,說他是神師,天祐齊國定將取勝。

  其次,激起憤怒。田單再縱反間計,命人宣稱:「齊國人最怕燕軍把俘虜的鼻子割掉,這樣一來就沒人敢反抗了。」騎劫大喜,照此辦理。齊軍見如此暴行,誓死不當俘虜。田單又宣稱:「齊國人重宗族,最怕城外的祖墳被掘,這樣人心就散了。」燕軍就把齊人祖墳挖了個遍,縱火燒死人。齊軍從城頭望見,淚流滿面,怒火中燒,紛紛表示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大擺火牛陣拯救了齊國

  為了鼓舞齊軍士氣,田單親持兵器與士卒一起操練,還將妻妾編入軍隊之中干雜活。他還使用驕兵之計,讓精兵全藏起來,只讓老弱殘兵和婦女守城。並收集城中的金銀細軟,謊稱城中富豪想投降,送給燕軍,希望城破之後,給家人留條命。騎劫忘乎所以,燕軍也更加鬆懈。

  最關鍵的一步是大擺火牛陣,這也是田單對中國軍事史的一大創舉。他收集了城中的千餘頭牛,給它們穿上紅色繒衣,並在牛角上綁上尖刀。在牛尾拴上蘆葦,蘆葦塗油。趁著夜色,他派人將城牆鑿出數十個大洞,點燃牛尾上的蘆葦,千餘頭火牛衝向燕軍營寨,人逢人倒,馬碰馬亡。本就鬆懈的燕軍被沖了個七零八落。五千精兵緊隨火牛之後,乘勢追殺,殺得燕軍血流成河。騎劫僅經此一戰,就橫屍沙場。

  此後,田單乘勝追擊,一舉將燕軍趕出齊境,赴莒城迎回齊襄王,七十多座城池重歸齊國所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靠著田單一人,將懸崖邊上的齊國救了過來。對齊國而言,幸有田單,幸有莒城,才使香火並未斷絕。後來,「勿忘在莒」變成後人自警自勵的座右銘。齊襄王論功行賞,封田單為安平君。燕昭王和樂毅三十年苦心經營,五載攻城略地,所有努力轉眼間灰飛煙滅。燕惠王腸子都悔青了,也意識到樂毅的厲害,一面恨他降趙,一面又怕他報復,於是寫了封信給樂毅。樂毅回信把他教訓了一頓,最後說:「大王放心,雖然您以前對不起我,但趁燕國新敗而引兵來進攻,那種不義之事,樂毅絕不會做。」燕惠王很慚愧,但也終於能睡著覺了,他下詔讓樂毅的兒子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和封地。趙國和燕國還分別封樂毅為高官。年老的樂毅變身成為燕趙親善大使,遊走於兩國之間,在趙國壽終正寢。


  齊襄王對田單不冷不熱

  據《資治通鑒》記載,齊襄王統治重新穩固之後,雖然讓田單擔任相國,但處處提防他功高震主。有一次,田單陪齊襄王從淄水邊上走過,看見一位老人凍得走不動了。田單就過去脫下自己的皮衣給老人穿上。齊襄王對田單的舉動很不滿,自言自語說:「田單處處施小恩小惠,說不定將來會奪取我的王位啊。」旁邊一個侍臣說:「大王不妨誇一誇田單,下詔說:"寡人擔心百姓挨凍,田單就脫下皮衣給百姓穿。"大王這樣讚美田單,就等於宣傳自己。」齊襄王照著做了。果然齊國百姓爭相傳誦:「田單愛惜百姓,原來是大王讓他做的!」平度文史專家陳傳瑜認為,由此來看,齊襄王是有些小家子氣的。

  齊襄王身邊還有九個寵臣,一直想方設法謀害田單。齊國有個官員名叫貂勃,是田單任命的。這九人就給齊襄王建議,讓貂勃出使楚國。齊襄王同意了,楚王留貂勃喝酒,過了幾個月還沒讓他回來。這九個人就進讒言說:「貂勃這麼久還沒回來,還不是仗著田單的後台嗎?而且,田單對內收買民心,對外拉攏有能耐的人,說不定會謀反啊。」齊襄王更加擔心了。

  有一天,齊襄王說:「召相國田單來。」田單察覺齊襄王的敵意,就摘了帽子脫了鞋,光著上身來進見,還請求判他死罪。這一來,齊襄王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趕緊讓田單退下。過了5天,齊襄王又召見田單,說:「你沒得罪我,今後咱們各守自己的君臣之禮就行了。」後來,在貂勃的勸說下,齊襄王不得已殺了那九個寵臣,賞賜田單食邑萬戶。但君臣兩人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

  另外,田單也不是戰神。比如,《資治通鑒》稱,田單攻打弱小的狄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稱,田單收復被燕軍再次佔領的聊城,這兩場戰爭都遲遲未能取勝。後來,在一位叫魯仲連的先生的幫助下,才取得勝利。

  田單的結局史書中語焉不詳。《戰國策》中稱,趙惠文王用57座縣城的代價,向齊國換了田單,讓他當趙國大將,一度成為趙國的相國。

  樂毅屯兵地現成為村落

  二千多年前的這場大戰除了史書記載之外,還有什麼遺跡可以佐證嗎?在文史專家陳傳瑜的帶領下,城市信報記者日前來到平度市的古峴鎮,這裡有樂毅城遺址,即當年樂毅築壘和屯兵的地方。

  陳傳瑜先生說,樂毅城範圍大致包括古峴一里、二里、三里、四里等四個村子。城市信報記者看到,這四個村子雖然看起來和其他村子區別不大,但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村子周邊往往環水,特別是二里村北面,地勢明顯高出一截。這些水其實就是護城河,可以起到防守的作用。試想,如果當時還是樂毅當燕軍主帥,田單的火牛根本不可能衝進來。當初樂毅的規劃,對後來村落佈局也產生影響。

  城市信報記者拿到一份1983年的古峴公社地圖,從上面看,有郭家寨子、矯家寨子等多個名為「寨子」的村。陳傳瑜先生認為,這些村名可能受以往燕軍駐紮的影響。另外,沿著原平度二中旁的一條小路往前走,地勢越來越高。這裡名為「屯糧埠」,或許就是燕軍屯糧地的遺址。

  歷史上多有人問:為什麼樂毅圍城數年,即墨城中不光沒有斷糧,而且還能養得起上千頭牛?陳傳瑜先生認為,這裡面有即墨大夫苦心經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即墨城很大,在內城之外,還有外城。外城中有大片良田。平度有幾句民謠:「山酒罐,窪蓼蘭,不高不窪是古峴。」說土地肥沃地方主要有三處,高處和窪處的分別是「酒罐」和「蓼蘭」,而古峴不高不窪是最好的地方。正是這一片沃野,給田單提供了反攻的堅實基礎。

  在古峴鎮朱毛村附近的田野上,能看到一處狹長的大土堆,近看似牆。土堆旁邊有兩塊石碑。一塊刻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墨故城址」,另一塊刻著「平度八景之一即墨故城」。據古峴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2001年,即墨故城遺址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燒死的牛葬在牛齊埠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歷史上的即墨之戰遺址居然在平度?即墨譜牒研究會副秘書長江志禮說,當時那一戰是在即墨故城,和現在的即墨不是關係不大。即墨市史志辦負責人也對城市信報記者表示,那一戰確實發生在平度境內。據歷史記載,隋文帝時期,將即墨縣城從原址向東南方向挪了40多公里。挪動之後的位置,才是近現代人熟悉的即墨。

  在即墨華山鎮境內的東西牛齊埠村,仍流傳著一個故事,就是關於火牛陣中那些牛的。故事中說,田單當時將千餘頭牛聚集在一起,訓練陣法,這也是牛齊埠名字的由來。江志禮先生認為,這只是傳說而已,「你想,這牛齊埠離著即墨故城有七八十里路,田單帶著這麼多牛出來訓練,人家燕軍早知道了,這陣還擺得起來嗎?」

  當地另有傳說稱,在用火牛陣擊敗燕軍之後,田單收集被燒死的牛的屍體,將它們一起埋葬在「萬化山」。而這個「化」字,在古代能和「花」「華」通假,所以「萬化山」又叫「萬花山」或「華山」。

  城市信報記者聯繫到華山鎮政府負責宣傳的一位林姓工作人員,他說當地確實有一些關於火牛陣的傳說,只不過隨著城鎮化建設,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任何遺跡。

  人物簡介

  樂毅(yue yi),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田單(tian dān)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來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