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貨幣特點是什麼 隋朝時期貨幣種類有哪些? | 陽光歷史

 

A-A+

隋朝貨幣特點是什麼 隋朝時期貨幣種類有哪些?

2015年04月13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363 次

  隋初貨幣極為混亂,北齊的常平五銖和私鑄的常平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以及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甚至劉宋的鵝眼錢,蕭梁的剪邊錢等,在商業領域繼續參雜流通。河西諸郡還使用西域的金幣、銀幣。這些錢幣精劣大小輕重不一,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中央政權,鞏固封建統治.

  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鑄行統一標準的五銖錢。

  隋五銖有兩種,分兩個階段鑄行: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鑄行「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鑄行「五銖白錢」。

  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文帝開皇年間鑄。為保證新錢質量,推廣新錢,政府明文規定每千錢重四斤二兩,命各關置百錢為樣,合乎標準才入關,否則銷毀,重新鑄造。並且禁止各種舊錢的流通。

  至開皇五年(公元585年)貨幣終於統一,專行五銖錢。

  開皇五銖製作精美整齊,形體大小輕重不一,標準錢一般為2.5厘米,重約3.0-3.4克,小型者錢直徑為2.3厘米,重約2.25-2.3克。「五銖」面文為篆文,橫讀,「五」交筆斜直(也有稍彎曲的),穿孔右邊鑄有一豎線,背面皆有廓,邊廓且較闊,累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可謂輕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