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因女人而發動的十大戰爭:十大「紅顏禍水」 | 陽光歷史

 

A-A+

歷史上因女人而發動的十大戰爭:十大「紅顏禍水」

2015年12月05日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872 次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戰爭是因女人而發動的?

  一、吳三桂反明(陳圓圓)

  在《荷馬史詩》中就描寫了兩個部落為了爭奪美女海倫,打了十年仗,死了幾十萬人。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將軍因為心愛的女人而「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是明末寧運總兵,手握一支10萬人的精銳部隊,在山海關防禦清軍的入侵。但當李自成占北京,劉宗敏奪了他的愛姬陳圓圓之後,他表面為崇禎舉喪,實則為報奪妻之恨,立誓與李自成為敵,勾結清軍打敗李自成,佔領大片的明朝土地。

  無論這兩場戰爭的成敗結果如何,女人無疑成了這戰爭的導火索。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享有這種「殊榮」的。據說當特洛亞部落的長老見到海倫時,居然說:「沒有人來責備這場戰爭,因為她確實是一位不朽的女神!」。而陳圓圓也是國色天香,沉魚落雁,而且琴棋

  陳圓圓。秦淮八艷之一,蕙心紈質、淡秀天然,令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

  一個青樓的女子,能夠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一個明末最有權勢的男人,為何因為她陷入戰爭?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末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但是據說吳三桂這麼做是為了一個女人的緣故。這個女人就是明末名妓陳圓圓。


  據說,改變陳圓圓的第一個命運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當時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崇禎皇帝是一個不太有能力的人,整天茶不思飯不想哀聲歎氣。後宮有一個田貴妃看到後,就想要討好一下皇帝,於是就讓自己的父親田畹去找一個美女。田畹來到江南,花了20萬兩的銀子買了陳圓圓,並且把陳圓圓送到了宮裡。沒到到崇禎還是整天地唉聲歎氣,對陳圓圓這樣的美女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陳圓圓又從宮裡被退回到田府,繼續做歌舞伎。就在這個時間段,改變陳圓圓命運的第二個男人出現了。

  國難當頭,吳三桂任命為總兵,鎮守明朝的北大門山海關。而吳三桂的父親也被提拔我鎮守北京的提督,一時間吳家父子兵權在握,成了京城裡最熱門的人物。田畹盛邀吳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調絲竹,皆殊秀。一淡妝者,統諸美而先眾音,情艷意嬌。」而這位淡妝麗質的歌姬,就是陳圓圓。吳三桂驚詫於陳圓圓的美艷,「不覺其神移心蕩也」(陸次雲《圓圓傳》)。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請,將圓圓贈送吳三桂,並置辦豐厚的妝奩,送至吳府。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自成戰敗後,將吳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蘇州名姬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佔雲南。順治中,吳氏進爵平西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佈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

  二、安史之亂(楊玉環)

  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楊玉環在六軍不發的情況下也是難逃「婉轉娥眉馬前死」厄運。

  楊貴妃,名玉環,楊玄琰之女,祖籍靈寶。 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為玄宗第18子壽王之妃,後經大臣推薦,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後招入宮做女官,天寶四年封為貴妃,從此楊門一族 權貴顯赫。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安史兵變的後果是慘重的,戰區的生靈減少了十分之九,黃河兩岸的臣民挖樹皮掘草根充飢,用紙糊的衣服御寒,繁華蓋世 的洛陽成了一片焦土。經過這場巨變,唐王朝的強盛時期結束了,自此進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中國成為世界帝國的希望也自此化為泡影。當時,沉迷於酒色歌舞之 中的唐玄宗倉皇南逃,途經馬嵬坡,大將玄禮和部下認為楊家禍國殃民,怒殺楊國忠,迫使玄宗賜楊玉環自縊。在他們眼裡始終認為紅顏終究還是禍國!楊貴妃死 時,年38歲。

  其實楊玉環並不是一個壞女人,楊 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她性情忠厚,心地善良。而李隆基太愛楊玉環,在佔有楊玉環的同時還渴望得到她的芳 心。也許是年齡相差太大的緣故,李隆基心底有點自卑,自古嫦娥愛少年,他盡力在物質方面「賄賂」楊玉環的心,使她在***繚亂燈紅酒綠之餘感覺到丈夫的偉大。儘管楊玉環不愛慕虛榮,但他仍煞費苦心為她營造一幅紙醉金迷的生活氛氳。


  李隆基如果僅僅是在楊玉環身上堆金子還不致釀成大的災難,他最不該犯的錯誤就是給楊玉環的親族加官晉爵,不但施恩於楊玉環的幾個美麗姐妹,讓她們擁有巨大權 力,還重用她的堂兄楊國忠。而楊玉環不懂政治,也沒有政治熱情,

  三、褒姒與戰爭

  周幽王的太子宜臼就是為了自己母親被逼死,褒姒又蓄意害他而勾結了犬戎攻打周幽王。

  每個王朝的滅亡,幾乎都與一個女人有關,上古的夏、商、週三代也不例外。夏桀時的妺喜、商紂王時的妲己,周幽王時的褒姒。傳說周幽王為博褒姒的一笑,亂舉烽火,導至西周的滅亡,留下傾國傾城的無窮思索,至今陝西驪山距華清池不遠還保留有烽火台的古跡。

  褒姒也就是「烽火戲諸侯」中的那個從來不笑的美女。在三大亡國女妖中,褒姒的身世故事最為離奇曲折。她原是孤兒,被褒國人作為贖罪的女奴進獻給周王室,既而被好色的幽王從後宮覓得,從此青雲直上,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妃子。但褒姒完全繼承了喜和妲己的憂鬱症傳統,她的表情是如此的落寞憂愁,鬱鬱寡歡,對身邊的榮華富貴視若無睹。這種與眾不同的奇妙韻味,加劇了幽王對她的寵愛。

  為了博取褒姒的歡顏,周幽王廢立王后申氏和舊太子,把她扶為正宮,從而激怒了文官集團。在一個吏治逐漸完善的時代,文官的立場變得至關重要。《史記》記載說,擁戴前王后的御前史學家伯陽,為此發出了周朝即將滅亡的歎息。

  《東周列國志》把她的身世說得很神奇,但是實際上估計也就是「褒」部落的一個美少女,出於政治原因被獻給了周幽王。 據說褒姒愛聽「裂帛」之聲,周幽王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褒姒聽。如此浪費民脂民膏,當時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


  褒姒(史記作褒姒)【拼音】bāo si,姒姓,古褒國人,生卒年不詳,名字不詳。西周君主周幽王第二位王后,皇太子伯服生母,周平王宜臼後母。因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後來,申後之父聯絡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四、妺喜。(夏朝的不是妹喜,是妺喜。讀音mo ),傳說夏朝最後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由於桀專寵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給滅掉了。

  妺喜,又名末喜、末嬉,夏桀的寵妃。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時,有施氏的首領把她獻給夏桀。夏桀對她十分寵愛。據《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載:妹喜「美於色,薄於德,亂孽無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又據《帝王世紀》記載,桀「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常置妺喜於膝上」。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

  傳說夏朝最後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戲。桀還製造了一個「傾台」,供他們倆玩樂。據說妹喜愛聽「裂帛」之聲,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妹喜聽。如此浪費民脂民膏,這在全國人口還沒有北京市海澱區人那麼多的夏朝簡直是不可饒恕的。據說當時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他們指著太陽罵道:「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由於桀專寵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方圓百里」的小部落商給滅掉了。

  有關妹喜的記錄,在正史中並沒有查到,多是一些野史和民間傳說,在這些傳說中妹喜是一個邪惡的美人,是一個毀滅中國第一個王朝的罪魁禍首。

  現在人認識妹喜最多的來源於漢朝劉向在《列女傳卷之七 孽嬖傳》對於妹喜的描述和西晉學者皇甫謐的史學代表作《帝王世紀》中對於桀的記述中的有關妹喜的文字。


  妺喜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皇后;中國第一位女間諜;第一個獻物;,;第一個淫婦;第一個無辜。妺喜與妲己、褒姒、驪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妖姬。

  夏朝末年的妺喜是夏桀(夏代最後一個國王)的寵妃。公元前十八世紀,夏桀發動大軍,攻擊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境的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在滅亡和屈膝之間,施部落酋長為了復仇而選擇了屈膝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包括酋長的妹妹;妺喜;。

  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五、桃花夫人與戰爭

  楚國某個王為了隨國國君夫人「桃花夫人」息 女為 的美色而兵臨城下。

  她出生在深秋,滿園桃花卻盛開,額頭上帶著桃花印記,一出生就引來百鳥朝鳳。有人說她是桃花女神轉世,有人預言她的到來會招致生靈塗炭。可後來的事誰說得準呢?她沒心情理會那些「炒作」,快樂還來不及呢。她是陳國的一位公主,年輕漂亮,在皇宮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品嚐著嬌寵、青春的甘露,像一株桃花靜靜地綻放。

  她自然也有愛情,作為公主,她的愛情不可能像平民那樣「羅曼蒂克」,一國的公主嫁給另一國的國君,這是許多公主不可逆轉的命運。鮮亮的婚姻背後往往牽扯出利益和爭鬥。她年輕純潔的心沒有那麼多的「污垢」。她偷偷地看過息國的那位國君,自己未來的丈夫,相貌堂堂,威武儒雅。一想起他,她的心跳加速了、臉紅了,害羞的模樣更加嬌艷。

  懷著對愛情的憧憬,她出嫁了,她天真地以為公主和王子從此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的,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這童話般的婚姻也許會幸福長久的,可偏偏就是有了那個「如果」。她臉上那朵艷麗的桃花胎記真的是不祥的預兆嗎?

  就在她出嫁的路上,她的命運悄悄改變。她途經蔡國,受到了姐夫蔡侯的熱情接待。蔡侯好色卑劣,見到貌美如花的小姨子,忘記了倫常,就上前輕薄調戲。她用兩記狠狠的耳光告訴姐夫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這「桃色事件」並沒有因為她的結婚而煙消雲散。她丈夫,那位息國的國君每每想起這件事就如鯁在喉。自己的媳婦受到了欺負,忍氣吞聲,還是男人嗎!如果直接向蔡國發兵,一來是親戚,二來自己根本就不是蔡國的對手。他想出了一個鬼點子:請當時的超級大國楚國假裝攻打息國,息國呢,再向有親戚關係的蔡國求救,這樣,只要蔡國一出兵,楚國就可以好好教訓蔡國了,替自己出出那口惡氣。

  楚文王立即答應,這樣的好事哪裡去找!一是讓息國欠個人情,二是教訓一下蔡國,順便發點兒戰爭小財,三是可以趁機在諸侯中立威,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於是,依計而行,大敗蔡軍,活捉蔡侯。仇報了,氣出了,是不是該塵歸塵,土歸土呢?沒有!命運的激流停頓一下,轉個彎,向另一個岔道口奔去。

  當了俘虜的蔡侯知道自己被俘是拜連襟息侯所賜,十分憤恨,在楚文王面前添油加醋猛誇息夫人的美貌,令楚文王心動不已。楚文王令大將把息國也滅了,並搶走了息夫人。

  這個艷若桃花的女人根本不知道這一場場戰爭是因自己而起。她正享受平靜的愛情生活,她生命中只有愛情,可戰爭卻硬生生擠進她的生活。在男人主導的世界裡,她無力左右自己的命運。

  男人被俘後,或被殺,或做牛做馬做苦力。女人呢,特別是像她這樣漂亮的女人呢?沒有選擇,只有像歌裡所唱的那樣「擦乾眼淚陪你睡」。

  這個剛烈深情的女人只想再見見自己的男人,只想「在愛人的肩膀上痛哭一晚」。她屈辱地和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卻始終不與楚文王說上一句話。「身為女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與人談話呢」,剛烈如此!

  終於,她趁楚文王外出遊玩的機會,與日思夜想的息侯私會。無語,唯有抱頭痛哭。屈辱、痛苦、委屈、思念……隨著眼淚無聲流淌。

  楚王遊玩回來,見到的是兩具冰冷的屍體!這個被後人稱為「桃花夫人」的女人懷著太多的不明白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一縷香魂。

  一個弱女子,致使三國兵禍相接,說是紅顏禍水應不為過。然而,她哪裡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與那些積極參政議政以致亂政的美女們相比,她應是最無辜的。有句諺語說得好:匹夫何罪,懷璧其罪。

  六、西施與戰爭

  自己的忍辱負重換得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於復國的美女西施也在越國取得戰爭勝利後不知所終。

  春秋末年,越國出現了一位曠代絕世的美女,她就是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她本姓施,叫夷光,因為住在寧蘿山下的西村,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她為西施。

  據說,她到寧蘿山上去採樵,高飛的大雁也忘了拍動翅膀,她到若耶溪邊去浣紗,戲水的遊魚也羞得潛入水底。她的驚人的美艷,造就了中國詞彙中的一個最有表現力的成語:沉魚落雁。

  她坐有坐的美,走有走的美,哭有哭的美,笑有笑的美。就連那不輕不重的氣痛病發作的時候,捧著心,皺著眉,垂著髻,也有萬種風情,惹得千人憐,萬人愛察東村的施家女兒也學著她的模樣,眉毛剛一皺起就嚇得街坊們關門閉戶。須知,她的美是天然脫俗,是學不來的,這又造就了中國語彙中另一個最具諷刺意義的成語:東施效顰。顰,就是皺眉頭。

  吳越戰爭

  那時候,我國長江和錢塘江下遊一帶,峙立著兩個勢不兩立的政權,一個在北,叫吳;一個在南,叫越,也就是西施的祖邦。

  公元前496 年,吳王闔閭,發兵攻越,越王勾踐派了一支奇怪的敢死隊,排成三行,不慌不忙地走到吳軍陣前。只見一個漢子從隊列中走出來,大叫一聲,拔刀自刎,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察正當吳軍將士看得目瞪口呆、靈魂出竅的時候,越軍蜂擁而至,吳軍大敗,闔閭傷了腳趾,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當時的戰鬥,就是這般的慘烈!

  吳王夫差登位以後,每天上朝都著人在他耳邊厲聲高呼:「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嗎?」夫差畢恭畢敬地回答:「不敢!」

  兩國的仇恨,就是這樣的深刻!


  公元前494 年,吳越再戰於夫椒,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同他的五千殘部被圍在會稽山上。

  要麼投降,要麼戰死,越王勾踐審時度勢,選擇了前者。

  要麼仇殺,要麼寬恕,吳王夫差好大喜功,選擇了後者。

  於是,勾踐和他的妻子,以及大夫范蠡,穿著奴婢的衣服乖乖地到吳國當了人質。

  勾踐畢恭畢敬,盡著奴婢的職責,專職是養馬。吳王出行的時候,勾踐提著馬鞭,吆喝開道,吳王病重的時候,勾踐煎藥嘗糞,祈福問安,他終於騙得了忠謹的美名,兩年後,夫差赦他回國。

  現在又輪到勾踐發憤圖強了。史書上說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睡在參差不齊的薪柴上,每次就餐之前,先嘗苦膽然後問:「勾踐!你忘了會稽之恥嗎?」——當然是沒有。

  為了麻痺吳王的鬥志,勾引吳王腐化墮落,他又採取了范蠡的建議,實施三十六計中最溫馨而又是最惡毒的一計:美人計。

  公元前485 年,西施被選進越國都城。據說:越中士民為了一睹芳顏,票價高達一個金幣。經過三年的教習,才恭恭敬敬地送到吳國。

  吳王夫差一見,果然神魂俱醉、寵愛異常。先是擴建姑蘇台,以備遊樂,再是新建館娃宮,以供居處。泛舟有錦帆,賞月在玩月池,避暑有消夏灣。據說,先把廊下鑿空,填以大甕,再輔木板,當裸足女郎們趿著木屐,曳著裙裳繞廊而過的時候,當然是別有風韻的。何況是天姿國色的西施。

  西施到底是怎樣把吳國推向敗亡的,歷史上倒是沒有記載。事實是:吳王大差越來越親近阿諛奉迎的親越派,越來越疏遠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並且把他的鷹瞵虎覷轉向遙遠的北方。公元前489 年,伐齊,兩年後,伐魯;再一年後,又兩次伐齊,並且在公元前484 年,殺掉了多謀善戰的伍子胥。

  公元前482 年,當吳王夫差在千里之外的黃池(今河南封丘一帶)會盟諸侯,同晉國爭當盟主的時候,強大起來的趙王勾踐乘虛而入,一舉攻下了吳國都城,殺掉了太子友。

  公元前475 年,越王大舉進攻吳國,圍城兩年。現在,輪到吳王夫差乞哀求和了。越王卻說:「上天曾經把越國賜給吳王,吳國不肯接受,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豈敢推辭?」吳王無奈,只好拔劍自裁,結束了持續了幾十年的吳越戰爭。

  姑蘇台大火三月。然而,西施哪裡去了?卻無跡可尋。

  七、貂禪與戰爭

  巧使「美人計」加「連環計」的歌女貂禪也在完成使命後,在羅老先生的安排下被關羽的「青龍刀」所殺。

  貂蟬在演義中是位捨身報國的可敬女子,她為了挽救天下黎民,為了推翻權臣董卓的荒淫統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連環計(連環美人計),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成功的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終呂布將董卓殺死,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 

  【後世評論】以寫了500餘萬言《中國歷代演義》而著稱於世的蔡東藩先生不僅肯定了貂蟬的存在,而且予以極高的評價:「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兇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為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為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八、昭君出塞

  這看似柔弱的女人在戰爭年代也曾成為托起和平橄欖枝的使者。漢元帝時為了結好匈奴,將宮女王嬙(昭君)充公主遠嫁胡地,換得漢匈60年的和平共處;唐太宗時曾嫁文成公主與吐蕃(今西藏)松贊干布,使唐與吐蕃平息戰亂。兩位奇女子將去國離家的愁緒深埋心中,融入到當地的生活習俗中,傳播了漢族的文化、文明,得到了駐地百姓的稱道,也得以青史留名。

  王安石曾寫《明妃曲》以記述王昭君的遠嫁。吐蕃人民建布達拉宮以紀念文成公主。歷史上不知道還有多少女人充當了這種和平使者的角色,以她們的纖纖素手、羸弱的雙肩擔起了和平這一神聖的使命。但也還有許多遠嫁的女人既沒有昭君、文成公主的膽識、氣魄;也沒有昭君、文成公主的智慧,當然也沒有這麼幸運,因為很多時候這種政治聯姻只是朝廷的統治者在國力衰微之時不得已採取的權宜之計,得不到雙方足夠的重視。好多女人就在大漠邊關終日以淚洗面,日日焦首煎心,關山重重難見親人面,致使香魂一縷飄逝在遠天!

  九、特洛伊(海倫)

  公元前1193年,人類歷史上發生了一場被寫進史詩的戰爭,那就是發生在今天土耳其的一個叫希薩利克的地方的一場戰爭,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這場戰爭的發端是因為一個叫海倫的美女,因為她美貌絕侖,驚艷希臘,因此特洛伊王子到希臘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家坐客的時候,拐走了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墨涅拉奧斯和他的兄弟決定討伐特洛伊,於是墨涅拉奧斯帶領邁錫尼士兵對特洛伊城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攻戰10年未能如願。最後英雄奧德賽獻計,讓邁錫尼士兵燒燬營帳,登上戰船離開,造成撤退回國的假象,並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把木馬當作戰勝品拖進城內,當晚正當特洛伊人醋歌暢飲歡慶勝利的時候,藏在木馬中的邁錫尼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放進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臘軍隊,結果一夜之間特洛伊化為廢墟。

  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道出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裡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

  斯巴達(sparta)王廷達柔斯(Tyndareus)被他的兄弟希波科翁(Hippocoon)逐出了他的王國,廷達柔斯流浪來到埃托利亞(Aetolia)國王忒提斯奧斯的國度,並娶了國王的女兒勒達(Leda)。後來另一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戰勝了希波科翁,將他所有兒子都殺死後,廷達柔斯就和他的妻子勒達回到斯巴達統治。他們有四個孩子,克呂滕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和卡斯托爾(Castor)是廷達柔斯的孩子,而波呂杜克斯(Polydeuces)及美麗的海倫則是勒達和宙斯(Zeus)所出。


  海倫的美貌冠絕希臘,連阿提卡半島(Attica)的英雄忒修斯(Theseus)也曾嘗試去劫走她。求婚者接踵而來以致內訌爭鬥,令廷達柔斯不知所措,最後機智的求婚者奧德修斯向廷達柔斯進言:「讓海倫自己決定,並讓所有求婚者起誓,他們對海倫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擊他,並且需要求援時全力幫助他。」所有求婚者應允後,海倫就挑選了阿特柔斯(Atreus)的英俊兒子墨涅拉奧斯(Menelaus)。 廷達柔斯死後,墨涅拉奧斯就成了斯巴達國王。

  ……

  而由於海倫的美貌,所引發的特洛伊戰爭,最後以特洛伊人的勝利告終。

  著名的「木馬計」也出自於此。

  總之,算是現代意義上的「紅顏禍水」。

  十、葉赫那拉·東哥

  東哥全名葉赫那拉·東哥,是葉赫部的公主,有滿蒙第一美女之稱。東哥出生時,葉赫部的薩滿(巫師)曾評論說:此女可興天下,可亡天下。這個小女孩,長成後果然成為一代絕色美女,引無數位英雄競折腰。

  明朝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廷在綏芬河流域設置建州衛,後來又任命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兩衛輾轉遷徙,都遷到了以今新賓老城為中心的地方,後又分出了建州右衛。這樣,就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

  葉赫,是海西四部之一。葉赫先世姓土默特氏,本是蒙古族,後來滅掉扈倫那拉部,改姓那拉氏。那拉是太陽的意思。明朝時,葉赫部依險築城,開始稱雄於海西女真。

  當時女真的眾多部落之間經常互有爭鬥。而明朝對付女真的一般策略,是盡力維持各部落的均勢,防止其中某個部落成為獨霸東北的勢力。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便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崛起。


  葉赫那拉氏族與愛新覺羅氏族之間的的矛盾由來已久。據說早在元末明初時,葉赫那拉氏族與愛新覺羅氏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指著大地說:「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愛新覺羅是金子的意思)!」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了一陣大笑,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麼,我們姓它(葉赫那拉就是太陽的意思)。」結果,在那場戰爭中,葉赫那拉氏最後打敗了愛新覺羅氏,成為當時女真族最大的部落。

  然而,歷史的發展難以預見。葉赫那拉氏族和愛新覺羅氏族總是在敵人與朋友之間徘徊,是敵人的時候,難免要打上幾仗;是朋友的時候,便開始聯姻。是戰是和,都是視當時的情況和利益而定。事實上,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統之親,努爾哈赤不但是葉赫那拉氏所生,還娶了葉赫那拉部落的女子。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便是葉赫那拉氏所生。

  在部落間普遍靠聯姻來改善關係的局勢下,東哥是葉赫公主的身份,不可避免地要捲入政治漩渦。可以說,從她生下來開始就可以預料,她必將成為部落聯姻中的棋子。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有那麼多部落是因為她而滅亡。

  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州右衛的王杲和兒子阿台反叛明朝,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圍剿古勒寨。混戰中,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努爾哈赤異常憤怒。雖然明朝給了他三十匹馬,三十道敕書,並讓他承襲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一職。但這些都沒有平復努爾哈赤心中的怒火。努爾哈赤用祖父留下的十三副兵甲,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赫圖阿拉起兵。

  一天,努爾哈赤經過葉赫部,葉赫部的首領揚吉努見努爾哈赤年輕有為,料他將來必成大事,提出要把自己的小女兒孟古嫁給他。努爾哈赤當即答應了。事隔不久,揚吉努兄弟因事觸怒了明朝,被明朝廷設計誘殺。揚吉努兄弟的兒子布塞和納林布祿分別繼為貝勒。

  萬曆十六年(1588年),揚吉努的兒子納林布祿履行其父生前許下的婚約,將十四歲的妹妹孟古送給努爾哈赤為妻。孟古極得努爾哈赤的寵愛,生下了皇太極。

  此時,兩家的關係還是融洽的。

  萬曆十九年(1591年),哈達部貝勒歹商愛慕東哥的美貌,最先向葉赫求婚。正在尋隙與哈達仇殺的葉赫貝勒布塞和納林布祿讓歹商親自迎娶。歹商不知是計,在迎娶的途中被葉赫伏兵所殺。

  努爾哈赤既不是哈達部人,也不是葉赫部人,但他迅速崛起後,卻得到了明朝的承認,被授為都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領,實力大增。因此,努爾哈赤同其他部落的關係也開始惡化。葉赫部當時是女真最大的部落,感到自己的優勢受到了威脅,葉赫首領納林布祿向努爾哈赤提出了領土的要求,被努爾哈赤拒絕。葉赫部納林布祿便率領哈達、輝發部,聯合滿蒙九大部落攻打建州。

  為了聯盟對付建州,烏拉部貝勒滿泰為弟弟布占泰聘娶了東哥。葉赫部布塞(首領納林布祿的哥哥,東哥的父親)出於結盟的需要,同意了這樁婚事,並接受了滿泰的聘禮。於是,布占泰以葉赫女婿的身份,率三千烏拉兵加入了九部聯軍。

  但戰爭的結果卻大出人意料,努爾哈赤以少勝多,擊敗了九部聯軍。東哥的父親布塞在這一戰中戰死,烏拉部布占泰也被俘虜。

  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見其兄被殺,嚇得跌下馬來,被手下救了回去。據說,後來納林布祿向努爾哈赤索要兄長布塞的屍體。努爾哈赤竟然親自將布塞的屍體割下一半,送還給了納林布祿。納林布祿受了驚嚇和侮辱,又哀傷兄長慘死,日夜啼哭,不久也抑鬱而死。從此,葉赫與建州結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葉赫部布塞的兒子布揚古、納林布祿的弟弟金台石繼為貝勒。布揚古貝勒無計可施,作為議和的條件,提出將妹妹東哥嫁給努爾哈赤為妻,金台石也表示願意將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為妻。努爾哈赤久聞東哥艷名,大喜過望,不但退兵,還就此下了聘禮,並向上天滴血盟誓。

  但東哥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發誓死也不嫁殺父仇人努爾哈赤,並說誰殺了努爾哈赤,就嫁給誰為妻。於是,東哥的兄長布揚古貝勒當眾毀約,並向海西各部徵婚,條件是殺死努爾哈赤。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哈達部發生內訌,葉赫貝勒金台石趁機率兵將哈達部劫掠一空。哈達部只好向努爾哈赤求援,表示願意將三個兒子送到建州作為人質,請求努爾哈赤出兵。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葉赫。大敵當前,葉赫驚恐之下,給哈達貝勒猛骨孛羅寫了一封信,說願意將東哥嫁給他,重修和好,但是條件是抓住建州統兵將領,不向建州送人質,並殺死建州士兵。東哥這個誘餌非常有效,猛骨孛羅真的同意了,並約葉赫貝勒到開原共議計畫。猛骨孛羅的背信棄義激怒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當即決定發兵討伐哈達部。最終哈達城破,猛骨孛羅被俘,哈達部滅亡。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九月,孟古病危,臨死前想見自己的母親,努爾哈赤為了心愛的妻子,派遣使者到葉赫部迎接岳母。兩家仇恨已經如此之深,金台石難以解開心中的心結,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探視。努爾哈赤非常氣憤。孟古不久去世,努爾哈赤極度悲傷,三年之後才下葬,葬於尼雅山崗。建州與葉赫的仇恨因此又增加了一層。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輝發部貝勒王機努死,他的孫子拜音達禮殺死了他七個叔叔,自立為貝勒,但是部眾很多都叛離了他,逃到葉赫部去了。拜音達禮不敢對葉赫提出要求要回部眾,只好向努爾哈赤尋求幫助。努爾哈赤率軍幫他收復了叛離他的輝發村寨。葉赫見此情景,故伎重演,提出將東哥嫁給輝發部拜音達禮貝勒。拜音達禮立即與努爾哈赤斷了交,但是葉赫卻沒有履行諾言。拜音達禮只好再次求助於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並沒有因為拜音達禮的違約而責怪他,而是很爽快地答應再次出兵幫助,並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葉赫又把東哥推出來了,允諾將東哥許配給拜音達禮,來換取他與努爾哈赤斷交。拜音達禮竟真地願意如此,又背棄了與努爾哈赤的盟約。這次努爾哈赤忍無可忍,。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努爾哈赤率軍攻佔輝發,拜音達禮父子戰死,輝發部也就此滅亡。

  烏拉與建州的多次聯姻,引起葉赫的不安。於是,他們又打出東哥這張「王牌」。烏拉部貝勒布占泰(在建州被關了三年,並娶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赤之女為妻)為東哥的美貌拜倒在石榴裙下,一心想娶東哥。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年)親率大軍征烏拉。布占泰希望得到葉赫部的支持,將自己的女兒、兒子以及十七寨寨主的兒子都送到葉赫作為人質,但是葉赫並沒有派兵相救。烏拉城被努爾哈赤攻破,布占泰投奔葉赫。可惜,葉赫並沒有履行承諾將東哥嫁給布占泰。布占泰鬱悶而死。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葉赫布揚古貝勒見妹妹年紀已大,決定將東哥許配給蒙古首領暖兔部(喀爾喀五部之一)首領暖兔貝勒的兒子吉賽,但東哥看不上吉賽,堅決不同意。吉賽很不高興,甚至威脅說要進攻葉赫部。布揚古貝勒開始擔心,而且這時候東哥已經年過三十,早已經是老女人,婚事實在不能再拖了。權衡之下,布揚古貝勒最終將東哥許配給了喀爾喀部達爾汗貝勒的兒子——莽古爾岱。這一次,東哥終於同意了。

  努爾哈赤聽到東哥出嫁消息後,十分氣憤,想出兵攻打葉赫,半路搶新娘。但明朝擔心努爾哈赤勢力太大,開始與葉赫結盟,並派兵保護東哥。努爾哈赤有所顧忌,最終沒有出兵,但他詛咒東哥說:「無論此女聘與何人,壽命不會長久,毀國已盡,構釁已盡,死期將至矣。」

  東哥出嫁時已經三十三歲。一年多後,果如努爾哈赤的詛咒,東哥病死他鄉,只在歷史文獻中留下了「葉赫老女」的稱呼。她的命運結束了,但以她的名義而起的戰爭並沒有隨她而離去,依然瀰漫在葉赫、建州和明朝的上空。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割據遼東,宣佈自己為金國汗,國號金,歷史上稱為後金。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在明朝的支持下,葉赫貝勒金台石的兒子率軍進攻了努爾哈赤統治下的後金。第二年正月,努爾哈赤便給予了狠狠的報復。同年,明朝鑒於努爾哈赤太過於猖狂,東北各部幾乎都被他征服了,於是派遼東經略楊鎬率四路大軍前往剿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薩爾滸大戰」。葉赫也參戰了,打算助明軍一臂之力。結果明軍大敗。葉赫見到明軍戰敗,慌忙撤退。

  這次大戰之後,明朝喪師失地。為挽回遼東局勢,明朝派熊廷弼經略遼東。於是努爾哈赤調轉兵鋒,集中力量進攻葉赫。八月,努爾哈赤髮下誓言:「不克葉赫,誓不回師!」率大軍征葉赫。

  葉赫出戰不利,金台石、布揚古分別固守東、西二城。努爾哈赤命後金軍掘地為穴,城牆倒塌,後金軍攻入城中。金台石拒不投降,自焚而死。布揚古見東城已破,孤城無援,在得到降後不殺的保證後,才盟畢出降。努爾哈赤為防止葉赫東山再起,這次沒有履行諾言,殺了布揚古,葉赫部遂告滅亡。努爾哈赤將葉赫的平民遷到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

  據說,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 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其實這是荒誕的無稽之談,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有姓葉赫那拉氏的嬪妃,清初第一才子納蘭性德即是葉赫那拉氏之後。而葉赫的子孫有不少在清朝廷位居要職。金台石的兒子德爾格勒,授佐領,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領,予騎都尉世職;孫子南楚,任護軍統領,襲三等男爵。尼雅哈的兒子明珠是康熙朝有名的權臣,由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後擢升為內務府總管,再授弘文院學士,又歷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後贈太子太傅,晉太子太師,可謂是權傾一時。南楚的兒子穆占率兵征湖南,平雲南,後授正黃旗都統,列議政大臣。

  不過,不可思議的是,清朝最終確實亡於葉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由於她的保守和固執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葉赫那拉。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