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九位政治低能的天才軍事家 | 陽光歷史

 

A-A+

盤點:中國歷史上九位政治低能的天才軍事家

2015年04月04日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654 次

  1、白起

  白起(?—前257年),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故又稱公孫起。號稱「人屠」,為秦昭王征戰六國,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頭號名將,先後消滅六國百萬大軍。尤其是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名揚天下,被譽為戰國後期四大名將之首。這位天才軍事家不僅預見長平之戰必勝,而且預見邯鄲之戰必敗。

  可是,正是這位天才軍事家,忽視了「功高震主」,後來被迫自殺。在這方面,王翦無疑是一流的政治人才,熟知帝王之學,從而成功躲避秦始皇的酷烈。


  白起在長平之戰後,如果聽從「領導安排」參加邯鄲之戰,即使敗績,畢竟白起有言在先,依舊無損白起的戰神風采,而且使秦昭襄王感受到其赤忱之心。

  2、李牧

  李牧是戰國晚期趙國頭號大將,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出奇制勝名揚天下,並成為廉頗、趙奢之後趙軍精神領袖。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失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無不扼腕歎恨,其經歷與秦國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趙王遷三年(前233年),李牧率軍在宜安重創秦軍,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受封為「武安君」。此後,秦國不斷的派出軍隊攻擊趙國,均被李牧擊退,李牧在趙國聲望大振。

  趙王遷七年(前229年),秦國趁趙國連年天災再度發起攻擊,李牧率軍頑強抵抗,秦國見難以取勝,便派間諜以黃金賄賂趙國權臣郭開,要其離間李牧和趙王遷。而趙王遷由於李牧戰功顯赫,心存畏懼,輕信謠言,下令李牧將兵權交給趙蔥和顏聚。


  李牧知二人無能而拒交兵權,加重了趙王遷的疑慮,被趙王遷派人暗中捕獲,隨後遇害。李牧死後三個月,趙國被秦朝滅亡。李牧是趙郡李氏的始祖,其孫廣武君李左車是秦末漢初著名謀士,曾先後輔佐趙王歇和韓信。

  李牧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歎恨。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繫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

  3、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是秦朝抗擊匈奴的大將,手握30萬雄兵。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在胡亥篡位時,他完全可以利用公子扶蘇的名義控制政權,可是他卻放棄抵抗,不僅葬送了大秦帝國,而且是自己死於非命。

  兵權在握,「太子」在手,難道還擔心隱患?趙襄子、田成子,哪一個不是靠兵權成就事業?作為「太子」的老師,在新皇帝眼中屬於必死之人。既然退無可退,何不起而拯之!

  4、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鐘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漢代不世出的將才,無論是「漢中對」還是定三秦,以及佔據趙燕齊,都足以使其讓任何「老闆」畏懼其不世之功。所以,韓信要麼不能逼封齊王,老老實實與樊噲、周勃為伍,甘為人臣,要麼採取蒯通之策自立山頭。

  可是,韓信既不想平凡一生,又不敢建萬世之業,只能淪為帝王政治的犧牲品。

  5、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期間,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名士嵇康被殺,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畫,從而發動伐蜀之戰。

  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鍾會是三國時期難得的將才,夏侯霸叛逃蜀漢明確告訴姜維,若鍾會為將,則蜀漢危矣。無論是協助司馬師平定淮南之亂,還是提出伐蜀平吳之策,可知鍾會眼界遠在眾人之上。


  可惜,他太小看政治的威力,其殺人於無形遠勝百萬之師。明知道司馬昭已有防範,除了回洛陽請罪,並無他法。畢竟,司馬昭待其不薄,他完全可以幫助平吳以成千秋功業。可惜了,英年早逝,不是死於征伐,而是死於叛亂。

  6、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君集少年時以武勇稱。隋末戰亂中,跟隨秦王李世民東征西戰,功勳卓著,在擁立李世民稱帝時起了重要作用。貞觀四年(630),任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參議朝政。他出為將領,入朝參政,獲得當時稱譽。貞觀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負責對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十七年,因參與太子李承乾政變謀反,君集被殺。

  侯君集與李靖、李道宗、李績齊名,參加過唐朝統一全國之戰和唐朝征討西北之戰,是難得的將才。

  可惜此人自恃參加過玄武門之變,功勞很大,飛揚跋扈而且貪污嚴重,逐漸失去唐太宗信任。後來,侯君集甚至策劃太子李承乾兵變,為唐太宗捕殺。唐太宗是馬背上的皇帝,其控制軍隊的能力豈是侯君集這樣的大將可以比擬?


  侯君集如果收斂性格,或者在失去太宗信任後倣傚尉遲恭閉門不出,也許可以保持晚節。看來,業務精英還是需要熟悉自己的身份,老闆畢竟有成為老闆的過人之處。

  7、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岳飛是南宋一流將才,無論是抗擊金軍南下掠奪,還是平息鍾相楊么起義,其軍事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宋朝是兵變起家的朝代,歷代帝王對名將的猜忌遠在其他朝代之上。所以,手握重兵的岳飛,要麼自解兵權歸隱,要麼做第二個趙匡胤。


  如果真要解黎民於倒懸,岳飛需要有趙匡胤的氣概——在郾城大戰後,岳飛完全可以直取開封,以「迎回二聖」為口號,在中原自成體系。若事可成,則恢復漢家江山,若事不協則可西北割據。即使西北割據,也可以減少金人的肆虐。

  8、藍玉

  藍玉(?-1393年),明朝開國名將,與胡惟庸,李善長,馮勝是同鄉,常遇春妻弟,漢族,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藍玉是明朝初年名將,其在常遇春麾下雖然屢立戰功,但是難有獨擋一面的機會。後來,隨著常遇春、徐達、馮勝等名將凋零,藍玉數次深入蒙古大漠追剿北元勢力,尤其是捕魚兒海之戰名揚天下,被朱元璋視為衛青、李靖重生。


  可是,正是這位天才軍事家,明知朱元璋猜忌功臣宿將依舊不知收斂,結果死於朱元璋屠刀之下。如果藍玉懂得功成身退,甘願成為另一位徐達和湯和,豈能晚節不保?

  9、吳三桂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難得的名將,無論是早年在遼東與清軍作戰,還是後來追剿明朝抗清勢力,其軍事才華都不容忽視。吳三桂邀請清軍入關本身不屬於戰略錯誤,這種「昏招」無論是唐朝對回鶻還是五代對契丹都是用過。

  可是,吳三桂在鎮壓抗清力量過程中,不是著眼於壯大實力,而是甘當打手,結果失去廣泛支持,在其叛亂中失去民心。如果吳三桂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可以在俘獲桂王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從雲南起兵聯合抗清勢力,豈不可以建立不世之功?

  當時,八旗兵戰鬥力已經腐蝕,壯年的吳三桂誰人可敵?等到後來三藩叛亂,夢想「劃江而治」,不敢從雲南火速經湖南直出湖北、河南、直隸,從而使清朝從容調動全國力量尤其是重用漢軍將其消滅。看來,政治考試,吳三桂真的不及格。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