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展出肉身坐佛初步確認是20年前被盜章公祖師 | 陽光歷史

 

A-A+

匈牙利展出肉身坐佛初步確認是20年前被盜章公祖師

2017年06月13日 全球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64 次

  1995年農曆十月廿四清早,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村民發現村內「普照堂」供奉的「章公祖師」佛像被盜,村民多番苦尋,20年杳無音訊,直到最近歐洲一家博物館的展出提供了新的線索。

  日前匈牙利一家博物館展出一尊千年佛像,佛像內藏有一名高僧的遺骸。經福建省文物部門初步鑒定,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的這一「肉身坐佛」就是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20年前被盜的章公祖師像。

  福建省文物鑒定中心主任王永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當前文物部門主要從三個方面核對佛像的身份:一是村民在1989年拍攝的佛像照片,與匈牙利展出的佛像照片極為相似;二是遺存實物對比,在村民拍攝的照片中,坐像前條幅上有「顯化六全章公」字樣。而在陽春村,照片中的條幅仍然存在,其上「顯化六全章公祖師」依然清晰可辨,與匈牙利展出佛像坐墊上的「章公六全祖師」相一致;三是史料記載,據陽春村族譜記載,章公禪師於宋代坐化成佛,與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的這尊佛像生成於公元11世紀到12世紀的結果相符。

  屏蔽此推廣內容祖師信仰是福建閩南地區宗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於北宋,元明清時期繼續發展。據陽春村多位村民介紹,章公祖師俗名章七三,法號普照,北宋年間圓寂後,被鍍金塑成佛像,因真身的四肢和身首俱全,因而稱為「六全祖師」。

  該佛像日前已被荷蘭方面從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撤出,並未做任何解釋。目前已知這尊肉身坐佛是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荷蘭私人收藏家通過「合法途徑」購得。根據博物館理事會規定,有爭議的文物不能展出,寶像能否繼續巡展尚不得知。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舒琳表示,將提請上級主管部門,通過正規渠道,開展該文物的確認和追索工作。文物部門還將繼續深入調查充實和完善相關信息資料,為該「肉身坐佛」的身份提供更為充分的佐證。

  專家表示,海外文物的國際追索非常複雜,佛像「回家」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年攝於福建三明大田縣陽春村,章公祖師照。

  據悉,當前文物返還領域有兩個國際公約,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該公約主要針對館藏文物,而此次從福建流出的「肉身坐佛」不屬於這類。

  第二個是1995年由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通過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簡稱「95公約」。該公約簽署國只有37個國家,荷蘭雖然在1996年簽署該公約,但至今該國議會尚未批准,因此目前該公約對荷蘭並不具備強製法律約束力。此外,中國與荷蘭之間也沒有簽訂關於文物追索的雙邊協定,使得佛像的追索沒有適當的法律程序可做參照。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說,目前可以參考的是聯合國《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借助刑事司法渠道追索文物,需要兩國外交和公安部門合作,且整個過程當中,證據鏈的搜尋至關重要。

  當前「肉身坐佛」從中國盜出的事實僅得到中方證實仍不夠,還需要得到對方國家的確認,需要通過司法調查還原整個證據鏈,包括偷盜、走私、出入境、交易等環節,如能找到責任人,中國可參與刑事訴訟,通過司法判決,將文物索回。

  如果不能形成嚴密的證據鏈,或者文物所在國家認定文物持有者為「善意持有者」,則可能需要雙方通過協商解決。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逾千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當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討、商業回購、外交談判和捐贈等幾種途徑。海外文物的追索工作任重道遠。

  專家表示,現有國際公約對打擊文物販運及流失文物返還上存在諸多缺失,主要表現在:公約無法解決歷史上非法流失文物的返還問題;公約僅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現有公約大都存在適用範圍窄、核心條款含義不清、監督機制孱弱等缺陷;國際法素有「軟法」之稱,國際公約的執行主要依靠各成員國的自主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中國國家文物局在敦煌主辦的第四屆文化財產返還國際專家會議上發佈了《敦煌宣言》,這是在文物追索與返還領域,首次由中國主導制定的一份國際性文件,旨在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聲音。期待在文物追索的未來之路上,道義與法律共識能盡快破解非法流失文物返還難題,讓更多海外流失的中國文物盡早「回家」。(

  1995年農曆十月廿四清早,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村民發現村內「普照堂」供奉的「章公祖師」佛像被盜,村民多番苦尋,20年杳無音訊,直到最近歐洲一家博物館的展出提供了新的線索。

  日前匈牙利一家博物館展出一尊千年佛像,佛像內藏有一名高僧的遺骸。經福建省文物部門初步鑒定,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的這一「肉身坐佛」就是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20年前被盜的章公祖師像。

  福建省文物鑒定中心主任王永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當前文物部門主要從三個方面核對佛像的身份:一是村民在1989年拍攝的佛像照片,與匈牙利展出的佛像照片極為相似;二是遺存實物對比,在村民拍攝的照片中,坐像前條幅上有「顯化六全章公」字樣。而在陽春村,照片中的條幅仍然存在,其上「顯化六全章公祖師」依然清晰可辨,與匈牙利展出佛像坐墊上的「章公六全祖師」相一致;三是史料記載,據陽春村族譜記載,章公禪師於宋代坐化成佛,與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的這尊佛像生成於公元11世紀到12世紀的結果相符。

  屏蔽此推廣內容祖師信仰是福建閩南地區宗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於北宋,元明清時期繼續發展。據陽春村多位村民介紹,章公祖師俗名章七三,法號普照,北宋年間圓寂後,被鍍金塑成佛像,因真身的四肢和身首俱全,因而稱為「六全祖師」。

  該佛像日前已被荷蘭方面從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撤出,並未做任何解釋。目前已知這尊肉身坐佛是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荷蘭私人收藏家通過「合法途徑」購得。根據博物館理事會規定,有爭議的文物不能展出,寶像能否繼續巡展尚不得知。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舒琳表示,將提請上級主管部門,通過正規渠道,開展該文物的確認和追索工作。文物部門還將繼續深入調查充實和完善相關信息資料,為該「肉身坐佛」的身份提供更為充分的佐證。

  專家表示,海外文物的國際追索非常複雜,佛像「回家」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年攝於福建三明大田縣陽春村,章公祖師照。

  據悉,當前文物返還領域有兩個國際公約,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該公約主要針對館藏文物,而此次從福建流出的「肉身坐佛」不屬於這類。

  第二個是1995年由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通過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簡稱「95公約」。該公約簽署國只有37個國家,荷蘭雖然在1996年簽署該公約,但至今該國議會尚未批准,因此目前該公約對荷蘭並不具備強製法律約束力。此外,中國與荷蘭之間也沒有簽訂關於文物追索的雙邊協定,使得佛像的追索沒有適當的法律程序可做參照。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說,目前可以參考的是聯合國《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借助刑事司法渠道追索文物,需要兩國外交和公安部門合作,且整個過程當中,證據鏈的搜尋至關重要。

  當前「肉身坐佛」從中國盜出的事實僅得到中方證實仍不夠,還需要得到對方國家的確認,需要通過司法調查還原整個證據鏈,包括偷盜、走私、出入境、交易等環節,如能找到責任人,中國可參與刑事訴訟,通過司法判決,將文物索回。

  如果不能形成嚴密的證據鏈,或者文物所在國家認定文物持有者為「善意持有者」,則可能需要雙方通過協商解決。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逾千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當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討、商業回購、外交談判和捐贈等幾種途徑。海外文物的追索工作任重道遠。

  專家表示,現有國際公約對打擊文物販運及流失文物返還上存在諸多缺失,主要表現在:公約無法解決歷史上非法流失文物的返還問題;公約僅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現有公約大都存在適用範圍窄、核心條款含義不清、監督機制孱弱等缺陷;國際法素有「軟法」之稱,國際公約的執行主要依靠各成員國的自主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中國國家文物局在敦煌主辦的第四屆文化財產返還國際專家會議上發佈了《敦煌宣言》,這是在文物追索與返還領域,首次由中國主導制定的一份國際性文件,旨在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聲音。期待在文物追索的未來之路上,道義與法律共識能盡快破解非法流失文物返還難題,讓更多海外流失的中國文物盡早「回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