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裡藏刀的歷史典故和用計點評是怎樣的 | 陽光歷史

 

A-A+

笑裡藏刀的歷史典故和用計點評是怎樣的

2018年02月03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222 次

  宋將曹瑋,聞知有人叛變,他非但不驚恐,反而隨機應變,談笑自如,不予追捕,讓敵人把叛逃者誤認為是曹瑋派來進攻的,把他們全部殺光。曹瑋把笑裡藏刀和借刀殺人之計運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為戰者:切不可輕信對方的甜言蜜語、空頭支票,要謹防他們暗中隱藏的殺機。總之,此計還多用於軍事政治與外交的偽裝上。

  探源笑裡藏刀,原意是指那種口蜜腹劍,兩面三刀,「口裡喊哥哥,手裡摸傢伙」的作法。

  此計用在軍事上,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裝手段,欺騙麻痺對方,來掩蓋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略。

  


  故事一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主動與公子行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以前的交情,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干言表。他還建議約定時間會談議和大事。

  信送出後,公孫鞅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鞅見公子行已鑽入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會談那天,公子行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鞍還擺宴款待公子行。

  公子行興沖沖人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面包圍過來,公子行和三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騙開吳城城門,佔領吳城。魏國只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裡藏刀計輕取崤山一帶。

  故事二

  笑裡藏刀三國時期,由於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17年,魯肅病死。孫、劉聯合抗曹的蜜月已經結束。
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孫權久存奪取荊州之心,只是時機尚未成熟。不久以後,關羽發兵進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後患,留下重兵駐守公安、南郡,保衛荊州。孫權手下大將呂蒙認為奪取荊州的時機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議孫權派當時毫無名氣青年將領陸遜接替他的位置,駐守陸口。

  陸遜上任,並不顯山露水,定下了與關羽假和好、真備戰的策略。他給關羽寫去一信,信中極力誇耀關羽,稱關羽功高威重,可與晉文公、韓信齊名。自稱—介書生,年紀太輕,難擔大任,要關羽多加指教。關羽為人,驕傲自負,目中無人,讀罷陸遜的信,仰天大笑,說道:「無慮江東矣。」馬上從防守荊州的守軍中調出大部人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陸遜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風報信,約定雙方一起行動,夾擊關羽。

  孫權認定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派呂蒙為先鋒,向荊州進發。呂蒙將精銳部隊埋伏在改裝成商船的戰艦內,日夜兼程,突然襲擊,攻下南部。關羽得訊,急忙回師,但為時已晚,孫權大軍已佔領荊州。關羽只得敗走麥城。

  


  《孫子兵法》的「始計篇」講了兵家的「十二詭道法」,其中第二條叫「用而示之不用」、「笑裡藏刀」之計,是對孫子這一謀略思想的具體化。
使用笑裡藏刀一計,要根據對方指揮員的特點加以區別對待,對妄自尊大者,再增加他的傲氣;而對心懷畏懼者,要充分表明本方的誠意,使對方鬆懈警惕性,而本方暗中做好充分準備,尋求有利時機,向敵方發動猛烈攻擊。此計最重要的是,運用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偽裝手段,欺騙和麻痺對方,以掩蓋自己真實的軍事等方面的意圖。這是一種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計謀。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