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望門投止的主人公是誰?望門投止是什麼意思
發音wang men tou zhǐ
望門投止的意思
望:看。 投止:投宿。 逃難或出奔時,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存身。後泛指在倉猝情況下,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望門投止的故事
張儉在逃亡的路上,只要看見有民戶的大門,便前去投靠,沒有一戶人家不收留他。這就是「望門投止」的由來。張儉為什麼要逃亡?為什麼家家都肯收留他?
張儉字元節,東漢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他的先祖張耳跟隨劉邦反秦,曾因功被封為趙王。父親張成官至江夏太守,頗具政績。張儉年輕時即被地方官推舉為茂才(即秀才,為避光武帝劉秀之諱改稱茂才),中央政府安排他到州刺史屬下為官,他認為那位刺史不具備做官的品德和才能,就以有病為由拒不就職。延熹八年(165年),張儉任職山陽郡東部督郵,負責督察糾舉當地官民違法之事,宦官侯覽的家就在他管轄的區域之內。侯覽在桓帝時任中常侍,後因參與誅殺梁冀而封侯。他依仗權勢,大事聚斂,強佔民田,殘害百姓,侯覽的家人、姻親等亦恃勢妄為,稱霸鄉里。侯覽的母親還在世,便大修墳塋,拆毀別人家的房屋,挖開別人家的墳墓,建起的殿廡有上百尺高。張儉查得事實,毅然上書朝廷,揭發侯覽及其家人的劣跡罪行,請求治其罪而誅殺之。張儉幾次上書都落到了宦官手裡,侯覽盡知其情,對張儉恨之人骨。但張儉並未退縮,他見上書無效,便親自帶領屬下抄沒侯覽的家,剷平了他母親剛修的墳塋。又上書言侯覽的罪行及其母親干涉郡國事務,橫行鄉里之事。
侯覽終日耿耿於懷,尋找機會報復張儉。張儉的同鄉有個叫朱並的人,是個陰險狡詐而又善於逢迎拍馬的小人,張儉很看不起他,朱並也因此忌恨張儉。後來,侯覽唆使朱並上書,誣告張儉和本郡24人結為朋黨,圖謀不軌。當時正逢黨錮之禍最烈的時候,漢靈帝不作調查,便下詔捉拿張儉等「黨人」。張儉聞訊潛逃,窘急之中,看見前面有座大門,便敲門投宿。人們佩服張儉的品德與膽量,十分看重他的行為與聲譽,都冒著被抄家滅族的危險收留他。張儉所到之處,前後有10餘戶人家受到牽連,宗族皆被殺戮。
後來張儉逃到了東萊,住在李篤家。外黃縣縣令毛欽聽說後,帶兵前來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邊,對他說:「張儉是天下敬重的名人,現在他雖然逃亡,但並沒犯什麼罪,你可能會捉到他,但你忍心帶走他嗎?」毛欽趕忙站起身來,對李篤說:「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遽伯玉把獨自為君子作為恥辱,難道你也想將仁義都歸到自己頭上嗎?」李篤回答說:「你不逮捕張儉,那麼我的仁義有一半已經被你得到了。」毛欽歎息一聲,帶兵離去。李篤護送張儉逃到了塞外。
黃巾起義爆發後,黨錮解除,張儉返回了故里。朝中三公及大將軍都征辟他為官,他總是推辭不去任職。皇帝派公車接他出任少府,他也拒不成行。漢獻帝初年,他的家鄉發生了大災荒,張儉傾盡家產,賑濟災民,依賴他而存活的有上百人。後來,張儉不得已做了衛尉,見到曹操勢傾朝野,大權在握,於是閉門謝客,不再過問政事。不久死於許昌,年84歲。
名人用典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變法失敗後,在獄中一氣呵成地寫下了著名的豪氣沖天的〈獄中題壁詩〉。詩云: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身陷囹圄,回首往事,把自己的遭遇同漢朝的張儉和杜根做對比,巧用典故,借古抒懷。張儉因為揭發朝中權貴而受報復,被通緝,逃亡在外,望門投宿,時人慕其名節,紛紛接納。杜根因為要求「垂簾聽政」的「鄧太后」還政於皇帝,被命摔死,因執行人手下留情,未死。譚嗣同欽佩他們主張正義、不畏強暴的高尚品質,將他們引為同道。
發音wang men tou zhǐ
望門投止的意思
望:看。 投止:投宿。 逃難或出奔時,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存身。後泛指在倉猝情況下,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望門投止的故事
張儉在逃亡的路上,只要看見有民戶的大門,便前去投靠,沒有一戶人家不收留他。這就是「望門投止」的由來。張儉為什麼要逃亡?為什麼家家都肯收留他?
張儉字元節,東漢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他的先祖張耳跟隨劉邦反秦,曾因功被封為趙王。父親張成官至江夏太守,頗具政績。張儉年輕時即被地方官推舉為茂才(即秀才,為避光武帝劉秀之諱改稱茂才),中央政府安排他到州刺史屬下為官,他認為那位刺史不具備做官的品德和才能,就以有病為由拒不就職。延熹八年(165年),張儉任職山陽郡東部督郵,負責督察糾舉當地官民違法之事,宦官侯覽的家就在他管轄的區域之內。侯覽在桓帝時任中常侍,後因參與誅殺梁冀而封侯。他依仗權勢,大事聚斂,強佔民田,殘害百姓,侯覽的家人、姻親等亦恃勢妄為,稱霸鄉里。侯覽的母親還在世,便大修墳塋,拆毀別人家的房屋,挖開別人家的墳墓,建起的殿廡有上百尺高。張儉查得事實,毅然上書朝廷,揭發侯覽及其家人的劣跡罪行,請求治其罪而誅殺之。張儉幾次上書都落到了宦官手裡,侯覽盡知其情,對張儉恨之人骨。但張儉並未退縮,他見上書無效,便親自帶領屬下抄沒侯覽的家,剷平了他母親剛修的墳塋。又上書言侯覽的罪行及其母親干涉郡國事務,橫行鄉里之事。
侯覽終日耿耿於懷,尋找機會報復張儉。張儉的同鄉有個叫朱並的人,是個陰險狡詐而又善於逢迎拍馬的小人,張儉很看不起他,朱並也因此忌恨張儉。後來,侯覽唆使朱並上書,誣告張儉和本郡24人結為朋黨,圖謀不軌。當時正逢黨錮之禍最烈的時候,漢靈帝不作調查,便下詔捉拿張儉等「黨人」。張儉聞訊潛逃,窘急之中,看見前面有座大門,便敲門投宿。人們佩服張儉的品德與膽量,十分看重他的行為與聲譽,都冒著被抄家滅族的危險收留他。張儉所到之處,前後有10餘戶人家受到牽連,宗族皆被殺戮。
後來張儉逃到了東萊,住在李篤家。外黃縣縣令毛欽聽說後,帶兵前來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邊,對他說:「張儉是天下敬重的名人,現在他雖然逃亡,但並沒犯什麼罪,你可能會捉到他,但你忍心帶走他嗎?」毛欽趕忙站起身來,對李篤說:「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遽伯玉把獨自為君子作為恥辱,難道你也想將仁義都歸到自己頭上嗎?」李篤回答說:「你不逮捕張儉,那麼我的仁義有一半已經被你得到了。」毛欽歎息一聲,帶兵離去。李篤護送張儉逃到了塞外。
黃巾起義爆發後,黨錮解除,張儉返回了故里。朝中三公及大將軍都征辟他為官,他總是推辭不去任職。皇帝派公車接他出任少府,他也拒不成行。漢獻帝初年,他的家鄉發生了大災荒,張儉傾盡家產,賑濟災民,依賴他而存活的有上百人。後來,張儉不得已做了衛尉,見到曹操勢傾朝野,大權在握,於是閉門謝客,不再過問政事。不久死於許昌,年84歲。
名人用典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變法失敗後,在獄中一氣呵成地寫下了著名的豪氣沖天的〈獄中題壁詩〉。詩云: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身陷囹圄,回首往事,把自己的遭遇同漢朝的張儉和杜根做對比,巧用典故,借古抒懷。張儉因為揭發朝中權貴而受報復,被通緝,逃亡在外,望門投宿,時人慕其名節,紛紛接納。杜根因為要求「垂簾聽政」的「鄧太后」還政於皇帝,被命摔死,因執行人手下留情,未死。譚嗣同欽佩他們主張正義、不畏強暴的高尚品質,將他們引為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