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課本怎麼樣?這些插圖太有美感太有趣了 | 陽光歷史

 

A-A+

民國老課本怎麼樣?這些插圖太有美感太有趣了

2017年01月10日 老照片之奇聞趣圖 暫無評論 閱讀 174 次


自1903年以來,教材的編寫一直是「國定制」和「審定制」並存。

而「五四」之後到1937年這段時間,則是以「審定制」為主,即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頒布的中小學各科課程標準,通過自己設定的教材審定機構,對有關出版單位編輯的各類教材進行審查鑒定,審定通過後准予出版、發行、使用的一種教材編審制度。

此外,民國時期教材編寫唯一需要遵循的原則便是「課程標準」。1922年壬戌學制頒布之後,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在1923年公佈了新的《課程綱要》,對不同階段國語教學的目的性有著明確描述。

其中,中學國語教學目標恰為葉聖陶制定:「使學生有自由發展思想的能力;使學生能看平易的古書。使學生能做文法通順的文字;使學生發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

小學國語的課程大綱則由吳研因擬定,其教學目標為:「練習運用通常的語言文字;並涵養感情、德性;引起讀書趣味;建立進修高深文字的良好基礎;養成能達己意的發表能力。」

此後,又經過幾次修改,到1930年,其主要內容和基本格局基本已定,不再有太大變化。

如1932年葉聖陶主編的《開明國語課本》,就多了革命偶像崇拜與說教內容。諸如《孫中山先生和農夫》、《遊中山陵記》、《黃花崗》、《孫中山先生倫敦遇難》等。但該書仍有對傳統的尊重,譬如《孔林與孔廟》;也強調閱讀的美感與趣味性,譬如《我畫桃花》和《十隻豬過橋》。

圖為民國老課本。

圖為民國老課本。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