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戀愛史,對長孫皇后其他嬪妃沒有的待遇
長孫皇后和太宗不是政治婚姻 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 李世民當時16歲 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的時候 是被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趕出家門 寄住在舅舅高士廉家中 而且出嫁時舅舅高士廉 也被貶官流放 整個家族都是在走下坡路 雖是名門貴族但也只是空殼而已 何來的政治婚姻?這樣的長孫家族還能幫唐國公李家嗎?
長孫皇后36歲去世,也不算早逝啊 古代人壽命本身就不長,比長孫死的早的人多了去了,只是長孫從小身體就不好,而且還幫李世民生了7個孩子,一個正常女人的身體都未必能吃得消吧?
長孫皇后覺得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皇后,榮寵一生,致死不衰,去世的前一年還為李世民產下一個女兒呢~而且長孫死後看看史料不止一次記載太宗的悲傷,是極度悲傷,不能自控,先不說歷史上的皇帝,歷史上有哪些男人能做到妻子去世走如此悲傷的?何況還是皇帝,長孫去世後,李世民把對她的愛轉接到她的孩子身上,只要是長孫生的孩子,全部都是李世民最愛的,就算是謀反都沒將其處死,但是其他妃子生的孩子就不同了,不光是對長孫的孩子偏愛,對整個長孫家族的人都是非常偏愛,袒護的,有幾個皇帝能做到?
不是愛之深,那是什麼?可能現在浮躁的社會很難讓人去想像一個男人會如此深愛一個女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千古一賢帝,這樣的頭銜本該是風流,薄情,但是李世民並不庸俗,他就是深愛自己的結髮妻子,在妻子去世13年直到自己去世,都沒有再立皇后,因為他心中的皇后只有一人,無人能比,那就是長孫氏,李世民死後,和長孫氏合葬在唐昭陵,李世民開創了帝后合葬先例。
下面看看李世民為長孫氏都做了些什麼,如果這都不算愛,我不知道何為愛。
1.長孫氏13歲 李世民16歲兩人成親。
2.李世民早期在外征戰,長孫氏陪在左右(當然不是每次戰役都會前去)。
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帶了長孫氏在身邊。
4.在長孫皇后久病不愈的時候,李世民修葺了全國的破舊寺廟,還親自北上太原,為愛妻祈福。雖然長孫皇后曾經說過:“佛、老異方教耳,皆上所不為。”太宗本“上所不為”,卻為了能從死神手中奪回愛妻,“不為”也“為”了。
5.貞觀8年皇后病情開始加重,太宗要為其實行大赦,後因為皇后極力阻止才收回成命。
6.貞觀9年,太宗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禮謁道綽太師為皇后祈願除病,曾施捨“眾寶名珍”,重修寺宇。
7.貞觀10年,因文德皇后久病不愈,太宗下命修葺全國破舊寺廟為功德,共修廢廟392座
8.貞觀10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逝,李世民應皇后所請,以山為陵。長孫皇后的病拖了兩年時間,終於在貞觀十年盛暑中崩逝於立政殿,享年僅三十六歲.彌留之際尚殷殷囑咐唐太宗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並請求死後薄葬,一切從簡。唐太宗並沒有完全遵照長孫皇后的意思辦理後事,他下令建築了昭陵,氣勢十分雄偉宏大
9.初唐之前確切地說太宗之前,皇后的謚號一般是兩個字,其中前一個字是其丈夫的謚號,後一個字是自己的謚號,用不著早早給自己定謚號,對於古人來說,這是很不吉利的事,皇帝猶為忌諱這些,李世民之所以不按慣例採用單謚,而給長孫皇后使用雙謚,並且採用一般只給帝王使用的‘文’字。應該是覺得傳統的‘德’字,不足以形容妻子完美的(他眼中)。覺得還應該加上‘文’字這個最高禮遇,這一點還曾經被清代史學家趙翼批評過,指責太宗破壞男尊女卑的慣例,夫從婦謚,因為當李世民死後,李治還想繼續保留這種‘門外於雙棧道上起捨,宮人供養如平常’的做法時,大臣對李治說,不可以保留,因為這是違反禮制的做法,前朝從來沒有過
10.十一月,庚午(疑誤),將文德皇后安葬在昭陵。將軍段志玄、宇文士及分別統領士兵出蕭章門護送靈車。太宗夜裡派太監到二人軍營,宇文士及開門接納;段志玄則閉門不讓進去,說“軍門夜間不能開。”使者說:“我這裡有皇上手令。”志玄說:“夜裡難辨真假。”竟讓太監在門外等到天亮。太宗聽說後,感歎道:“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
11.太宗依據愛妻因山為陵的遺言,將其埋葬在九嵕山,皇后入葬元宮後,太宗做了兩件前所未有之事:他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捨,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唐會要?陵議》)——這種對已逝之人卻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幾乎為太宗首創。可見在太宗心裡,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
12.長孫皇后死後,在要求“夫不祭妻”的封建王朝,李世民卻造層觀、望昭陵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後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望陵毀觀)的故事相信熟悉歷史的人都有所耳聞。這個故事既反襯出太宗對長孫皇后刻骨銘心的追戀之情,又反襯出太宗追戀愛妻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 長孫氏去世前,太宗的女人們先後為他孕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
長孫氏去世後十三年間,後宮孕育的孩子卻只有一個,而且離長孫氏之死也起碼有六七年了。似乎正當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歡愛的激情,都隨著長孫氏一起逝去了 在魏征的勸諷下,層觀最終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越發洶湧難自控,已至於他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訴說起了自己喪偶之後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屢遷,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真可謂‘一字一血淚’,看後令人不免唏噓
13.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說: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參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上覽之悲慟”,準確的理解應該是內心悲傷,放聲痛哭
14.貞觀15年,太宗又為長孫皇后追福,親臨弘福寺。同年十月,李世民親臨洛陽伊闕,視察其子李泰為長孫皇后修建的伊闕佛龕。
15.長孫離世後空缺後位,懷念不忘 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很長一段時間是活在痛苦悲哀與思念中的。不過,上天後來又賜了一位神似長孫皇后的又一奇女子徐惠給他,徐惠不僅神似皇后,連癡情程度都與皇后一般
16.李世民死後,與長孫皇后合葬。他們是第一對同墓同穴合葬的帝后 太宗崩,與皇后同葬一穴,開創帝后合穴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