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魏徵和魏征是一個人嗎 | 陽光歷史

 

A-A+

歷史上的魏徵和魏征是一個人嗎

2018年09月1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47 次

  魏徵和魏征是一個人嗎

  魏徵和魏征是一個人嗎?魏徵和魏征是同一個人,「征」和「徵」本來是兩個意思的字,但是後來隨著中國簡化字的運動中逐漸將它們統一成「征」這一個寫法了,也就是說「徵」是「征」的繁體字。因此,魏徵就是指魏征,現在的用法應該以簡體的「魏征」為主。

魏徵

  魏徵

  魏徵同「魏征」,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文史家、思想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之為「一代名將」。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被封為鄭國公,謚號為「文貞」。

  貞觀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想要建立一個唐朝盛世,多次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一共上諫了兩百多次,李世民也都欣然接受。貞觀三年,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開始參與朝政。魏徵上奏請求將古籍分為四部,並且要求對這些古籍進行校定。

  貞觀七年,魏徵任命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案子,李世明下令讓魏徵秉公處理。雖然魏徵不太熟悉法律,但是也能抓住根本原則,依照實際情況處理,大家對此也是心悅誠服。貞觀八年,丞相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魏徵進諫說:「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都是言辭激烈,如果不激切,就無法打動陛下的心。陛下應該思考一下這樣的事是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很有道理,不但沒有責罰皇甫德參,而是選擇嘉獎他。

  魏徵是好人嗎

  一代名將魏徵是好人嗎?從魏徵對唐朝的貢獻和政績來看魏徵是個好人,他為唐朝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常識的人而言,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君臣故事,恐怕多少都有所耳聞。他們兩人的關係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君賢臣直的重要典範,不僅在廟堂上被人所推崇,在民間也是老百姓的飯後談資。

魏徵

  魏徵

  魏徵對唐朝的主要功績表現在政治上面。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魏徵向李世民當面諫言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有十一件。魏徵諫言次數之多,言辭之懇切,態度之堅定,是歷史上其他大臣都不能夠相提並論的。

  李世民曾經問魏徵:「君主怎麼樣能夠明辨是非,怎麼樣才算昏庸糊塗?」魏徵回答說:「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就能夠明辨是非,過分偏信一個人的看法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能夠廣泛聽取民眾的情況,所以有作惡的事情能夠及時掌握。隋煬帝因為過度偏信虞世基,才會死於揚州的彭成閣兵變中。」

  魏徵鑒於隋末人口流亡、經濟蕭條、百廢待興的事實,因此極力勸說李世民要偃革興文,實行一些有利於休養生息的政策,表現出了魏徵在政治上的「致化」思想。魏徵認為治理國家的根本是在於德、誠、禮、信:一個愛民的君主,為了移風易俗,不能用嚴刑峻法,而是要從仁德出發,光是用武力來規範天下人是辦不到的。

  魏徵論隋煬帝

  魏征是是唐朝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輔佐唐太宗創建了「貞觀之治」的大大業。魏征直言勸諫,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唐太宗曾說過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鏡子,時時警醒他。魏征剛正不阿,被稱為「一代名相」。

《隋煬帝》楊廣劇照

  《隋煬帝》楊廣劇照

  唐太宗貞觀二年三月,一日唐太宗對著陪立的兩位大臣說突然說到「我讀了《隋煬帝集》這本書,發現文章辭藻深奧,難以讀懂。我也知道這是在肯定堯、舜、禹的功績,而否定了夏桀、商紂的暴行,但是做起事情來為什麼又相反了呢?」這時魏征回答到「百姓的君主即使賢明,但是也應當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諫,肯聽勸諫的人,才會讓有智慧、有學識的人甘心貢獻他的才能,使勇敢的人竭盡所能。隋煬帝此人,智慧超群,但是他就是仗著自己的智慧,驕傲自大,固執己見,不懂得居安思危,剛愎自用,任性為止。所以雖然他嘴上說的都是堯舜之美德,但是實際上卻做得是商紂、夏桀的行為。他沒有時刻反省自己,所以落得覆亡的下場」。唐太宗聽後,思慮良久,深有感觸的說到「前人的教訓離我們不算遠啊,應當引以為鑒」。

  唐太宗一生勤於政治,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盛世。除了自身嚴以克己之外,大概就是不想重蹈隋朝隋煬帝的覆轍,時時以他警醒,切莫太安逸而忘記自己的責任。他努力學習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儉之風,反對奢靡。穩定疆域,被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