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歷史上一個為了仕途而不擇手段的才子
「武後遊洛陽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虯先成,後賜錦袍。之間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奪錦才」的典故吧,而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問。或許有些人初聽宋之問這個名字並不會記起他是誰,但是他的那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確實勾起了很多人綿綿的思鄉之情,特別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
宋之問出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憑藉著自己對詩詞的天賦才情入朝當官,特別是在武則天掌握朝政的時候,更是憑著自己的一首好詩博得了武則天的賞識,更有了之前說過的「奪錦才」的稱讚,而武則天稱帝之後,宋之問仕途更是平步青雲,一路飛昇,在短短15年期間,更是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而他之所以能夠在朝政中獲得武則天的賞識陞官,一方面的確與他詩情才學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卻與宋之問遊走於權貴之中,拍的一手好馬屁離不開關係。
相傳,武則天稱帝是最寵愛的兩個男寵便是張易之、張昌宗,兩人深得武則天的寵愛而在朝中飛揚跋扈,使得武三思、楊再思等朝中大臣紛紛巴結,稱讚,武三思曾對自己的姑媽稱讚張昌宗是王子喬轉世,而楊再思更是拿蓮花比張昌宗,說「蓮花似六郎」。而大臣都在巴結這兩人的同時,宋之問當然也不甘落後,他看出了這張氏二兄弟對他的仕途相當重要,而武則天又是相當愛詩,便攀附張氏二人,多次為二人代筆寫詩,很多認為是張易之題寫的詩詞均出自宋之問之手,而更可笑的是,宋之問為了表明自己的衷心,還放下清高自傲,為這兩兄弟倒起了尿壺,在《控鶴監秘記》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
而這個宋之問為了自己的仕途也是恩將仇報。在武則天退位,張氏被殺之後,宋之問沒有了依靠被貶,但後來逃於好友張仲之家中,張仲之等大臣密謀殺死武三思一事就是被宋之問派人告的密,導致張仲之全家被殺,而宋之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攀附上了武三思。宋之問的才情的確不得不認,但是他的心狠手辣也是讓人嗤之以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想必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很多人都有耳聞,而正是這句頗有韻意的佳句,竟然使得宋之問為了奪得這首詩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劉希夷,奪取了這首詩佔為己有。作為同樣的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能說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正氣之句,而宋之問卻為了自己的仕途趨炎附勢,不擇手段。不過,宋之問自認為在官場左右逢源,攀龍附鳳的做法最終落得了一個被唐玄宗刺死桂林的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吧。
「武後遊洛陽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虯先成,後賜錦袍。之間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奪錦才」的典故吧,而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問。或許有些人初聽宋之問這個名字並不會記起他是誰,但是他的那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確實勾起了很多人綿綿的思鄉之情,特別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
宋之問出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憑藉著自己對詩詞的天賦才情入朝當官,特別是在武則天掌握朝政的時候,更是憑著自己的一首好詩博得了武則天的賞識,更有了之前說過的「奪錦才」的稱讚,而武則天稱帝之後,宋之問仕途更是平步青雲,一路飛昇,在短短15年期間,更是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而他之所以能夠在朝政中獲得武則天的賞識陞官,一方面的確與他詩情才學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卻與宋之問遊走於權貴之中,拍的一手好馬屁離不開關係。
相傳,武則天稱帝是最寵愛的兩個男寵便是張易之、張昌宗,兩人深得武則天的寵愛而在朝中飛揚跋扈,使得武三思、楊再思等朝中大臣紛紛巴結,稱讚,武三思曾對自己的姑媽稱讚張昌宗是王子喬轉世,而楊再思更是拿蓮花比張昌宗,說「蓮花似六郎」。而大臣都在巴結這兩人的同時,宋之問當然也不甘落後,他看出了這張氏二兄弟對他的仕途相當重要,而武則天又是相當愛詩,便攀附張氏二人,多次為二人代筆寫詩,很多認為是張易之題寫的詩詞均出自宋之問之手,而更可笑的是,宋之問為了表明自己的衷心,還放下清高自傲,為這兩兄弟倒起了尿壺,在《控鶴監秘記》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
而這個宋之問為了自己的仕途也是恩將仇報。在武則天退位,張氏被殺之後,宋之問沒有了依靠被貶,但後來逃於好友張仲之家中,張仲之等大臣密謀殺死武三思一事就是被宋之問派人告的密,導致張仲之全家被殺,而宋之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攀附上了武三思。宋之問的才情的確不得不認,但是他的心狠手辣也是讓人嗤之以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想必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很多人都有耳聞,而正是這句頗有韻意的佳句,竟然使得宋之問為了奪得這首詩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劉希夷,奪取了這首詩佔為己有。作為同樣的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能說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正氣之句,而宋之問卻為了自己的仕途趨炎附勢,不擇手段。不過,宋之問自認為在官場左右逢源,攀龍附鳳的做法最終落得了一個被唐玄宗刺死桂林的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