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是怎樣的皇帝?李昂為何會抑鬱而死 | 陽光歷史

 

A-A+

唐文宗李昂是怎樣的皇帝?李昂為何會抑鬱而死

2017年11月13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41 次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

  文宗在位期間,頗思圖治,遣散宮女三千人,裁汰官員一千二百餘人。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動頻繁,牛李黨爭達到高潮。後起用李訓、鄭注等人,意欲剷除宦官。

  文宗上位之後,有改革之心,勤

  勉自知,頗有太宗遺風,因此被後世稱為小太宗!

  他每逢單日上朝,每次時間都很長。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

  與太宗治朝的時候一樣,文宗提倡節儉。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宮女、太常數人,各地額外的進獻和上供的奇珍異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鷂鷹玩物和遊獵之事也都停廢。他自己的飲食從不鋪張,特別是遇到各地發生災荒的時候,更是主動地減膳。文宗嚴禁臣下衣著豪華,有位駙馬戴了很貴重的頭巾,遭到指斥;有位公主在參加宴會時衣裙超過了規定,駙馬被罰兩個月的俸錢以示懲戒。

  有此決心,在唐中後期實屬罕見,史書稱讚文宗「恭儉儒雅,出於自然」。

  文宗不喜歡音樂、歌舞和遊樂,不近女色,聽朝理政的閒暇,十分注意讀書。

1.jpg

  如此有追求的皇帝,與他哥哥不同,文宗是極其想剷除宦官勢力的,宦官的專權對於他實施的寬和政策相衝突。但是,宦官勢力自穆宗時期就開始膨脹,經過兩代,哪能是那麼容易剷除,且,文宗雖有帝王之道,卻無帝王之才,他不會用人!反而導致血流成河。

  太和四年(830),文宗任用宋申錫為宰相,令他秘密剷除宦官勢力,但因時機不成熟,計謀破產。後來,文宗又重用鄭注、李訓以翦除宦官。鄭注本姓魚,因為冒姓鄭,人稱「魚鄭」,以精通醫術得以進用。李訓原名李仲言,出身名門,以精通《周易》得以進用。

   鄭、李二人都善於揣度人心,思路敏捷,口才極佳,文宗把二人視為「奇才」。鄭注幾番死裡逃生都得益他的擅辯,他本來是因大宦官王守澄推薦得到重用的。

  太和九年(835)時鄭注建議文宗剝奪了王守澄的實權並將他毒死。李訓建議文宗將擔任山南東道監軍的陳弘志召回京城,宮中一直認為是此人當年殺死了憲宗,文宗便派人將其杖死於回京途中。鄭注和李訓計畫在下葬王守澄的時候,要求所有宦官都為王守澄送殯,然後以所率親兵懷藏利斧將其全部砍殺。但李訓求功心切,搶先下手。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鄭注這種人為了貪功,忍不了。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提前在宮中部署了兵力,等文宗上朝後,假稱大明宮左金吾大廳之後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甘露是預示天下昇平的祥瑞),誘使神策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等前往,想一舉誅殺宦官。但仇士良看出破綻,宦官立即返回大殿,挾持著文宗直逃往內宮。之後派兵關閉宮門,對宰相和朝廷官員下了殺手。李訓被殺,鄭注和全家老幼被仇士良派人誅殺,與事變有關無關的朝廷官員也有上千人被殺。

2.jpg

  這次事變後,宦官更加盛氣凌人,天下大事從此都由宦官所掌的北司決策,南衙宰相機構只是「行文書」而已。文宗的「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詩,正是這一淒涼無奈神情的寫照。

  唐文宗本來志氣滿滿,想滅了宦官集團,卻用人不當,導致朝廷官員上千人被殺!正月初四,唐文宗病死在大明宮太和殿,抑鬱而死的皇帝,無奈地走完了他三十二歲的一生。被太監給氣死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