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屏招親典故簡介 唐高祖李淵如何憑射箭抱得美人歸 | 陽光歷史

 

A-A+

雀屏招親典故簡介 唐高祖李淵如何憑射箭抱得美人歸

2018年05月19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43 次

  李淵能成為「雀屏招親」典故中的主人公,就得益於他的射技高人一籌,而成為竇毅大將軍的乘龍快婿。

  史載竇毅的二女兒竇惠出生與眾不同,轟動了整個京都。她出生時,頭髮齊頸,使家人一陣驚恐。剛一墜地,就睜開兩隻烏黑明亮的眼睛,審視這個陌生的世界。她的可愛引起了家人的極大喜悅。

  轉眼長到三歲,頭髮已等身齊,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特別喜歡,就把她接到皇宮中撫養。這時候的竇毅已升任柱國大將軍,兼領大司馬;竇熾出任太傅,其長子竇恭為雍州牧,後為伐齊二路總管;竇榮定時任開府前將軍,竇氏一門受到朝廷的特別重用。

  竇惠在皇宮裡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有超人的記憶力,喜愛讀書,過目不忘。她尤其喜讀《女誡》,《烈女傳》等。她對社會、對生活有超常的觀察力,可以說她的聰明超越了她年齡應有的界限。

  周武帝的阿史那皇后是突厥木桾可汗俟斤之女,是周文帝為了討伐北齊,統一北方,爭取突厥軍事上支持的政治聯姻,所以周武帝對阿史那皇后並不寵幸。幼小的竇惠雖然每日在皇宮中讀書、寫字。但她卻銳敏的覺察到皇帝舅舅和阿史那舅母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她雖然年紀幼小,卻能意識到這件事的重大關係。

  有一天,她偷偷地給舅父周武帝說:「現在北周王朝國力還不強盛,四周邊關也常有騷擾。北邊突厥勢力很強大,希望舅舅能對舅母阿史那『抑情撫慰』,要以北周王朝子民百姓的安居樂業為重,北周王朝還需要借助突厥的力量,使北部邊關能夠平靜下來,這樣江南、關東也就不敢貿然進犯,你也就會感到安全了。」又說:「舅母阿史那皇后不但人長得漂亮,言談舉止也很禮貌得體。再說,那些婚姻中的曲折,也怪不得她。她一個人背井離鄉,來到關中內地,語言和生活都不習慣,一定是孤獨得很,舅父應該多體貼她,體貼她一個做女人的難處。」

  周武帝聽了竇惠的話,十分驚異,沒想到這麼一個年紀小小的女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政治遠見和卓識;竟然能這般體察人情,善解人意。不禁十分高興。於是周武帝欣然採納了竇惠的建議,調整了與皇后阿史那的關係,也就是加強了與突厥的友好關係,使北周在很長一段時間獲得了穩定與發展。

  太穆皇后竇惠在中國歷史上有極深遠的影響,在竇氏家族史上多有記載。近年發現的山東寧陽資料和陝甘家族資料都明確記載竇惠是中華竇氏始祖竇龍的80世孫女,《新唐書》上列舉了太穆皇后往上32世竇氏先祖名諱,這就肯定了與孔子同時代的晉國賢大夫竇鳴犢乃竇氏49世,相繼排列出了西漢孝文皇后為竇氏58世,東漢章德皇后為竇氏67世,桓思皇后為69世;北魏神元皇后為71世,太武皇太后為76世。太武皇太后與太穆皇后的玄祖遼東穆公竇巖、夏王竇建德的玄祖遼東宣王竇拓乃一母同胞,也因此證實了民間傳說的夏王與太宗的甥舅關係。

  《新唐書》很明確地記載了太穆皇后的祖上乃東漢大司空竇融一脈,從東漢末期至北魏太武年間近300年生活於烏蘭察布、五原、遼東少數民族地區,先後創立多民族的「沒鹿回」、「紇豆陵」部落,太武帝雖封竇氏為北魏朝廷皇親貴族,但竇氏並沒有成為鮮卑化的少數民族,相反是太穆皇后的曾祖竇略協助孝文帝,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推行漢化運動,因此而封為建昌孝公。竇氏在少數民族地區八代為部落王爺,雖然用過少數民族的名字,這是為了團結少數民族,尊崇他們的民族習慣,並非成為鮮卑民族。今日市場流行的一些所謂姓氏專著的書籍,稱有鮮卑「紇豆陵氏」改為竇姓者,這純屬胡說八道,致使有些人說太穆皇后是胡人,把李世民叫混血兒。歷史書籍稱太穆皇后出自鮮卑貴族後裔,這只僅僅是北魏朝廷對竇氏的一個封賞,與竇氏的漢族血緣毫無關係。歷史上自秦漢到南北朝至隋唐曾有過多次的民族大融合,特別是五胡亂華,逐鹿於中原,能分清自己純屬漢姓一脈相傳的姓氏,只有人口繁衍較少的姓氏,在長江以北幾乎很少。過分強調胡漢血統者純屬無稽之談,是無識。

  太穆皇后的童年,正是竇氏的興盛時期,他的長兄竇照因為是武帝的外甥,被封為鉅鹿郡公,出任蜀郡太守。竇照的兒子竇彥還長太穆皇后幾歲,因為是竇毅與襄陽公主的長孫,特別受到寵愛。

  太穆皇后的舅舅宇文邕是北周最有作為的一代帝王,在他登基初年,朝中一切權力掌握在皇上的堂兄宇文護的手中,官至大塚宰。有一回宇文邕在渭河北面打獵,讓竇熾和宇文護分別射奔跑的兔子,竇惠的五祖父竇熾這一天射中了17只,宇文護只射中了11只,宇文護因此感到恥辱,便與竇熾產生了隔閡。及至武帝即位,竇熾又以武帝年歲已長,勸說總攬朝政的宇文護把皇上的權利還給武帝,宇文護更加怨恨他,所以把他貶到了宣州(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

  當時的周武帝,對專橫跋扈的宇文護無可奈何,他只有默默地表示無條件的盲從。武帝的生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酗酒太后,經常酒醉不醒。在竇惠三歲那年三月的一天,宇文護從同州(大荔)返回長安。武帝在文安殿見過之後,又準備帶宇文護去拜見太后,並對他說:「太后年紀大啦,喜歡喝酒,雖然我多次勸她戒酒,她都不聽。兄長今天去朝見她,希望能再勸勸。」說著,武帝從懷中拿出周成王勸人不要釀酒和酗酒的名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讓他「以此諫太后」。

  到含仁殿後,宇文護按照武帝的囑咐,在太后面前念起《酒誥》。武帝趁其不備,在他身後掄起玉珽,對準其頭部猛然一擊,宇文護應聲倒地。武帝隨手拿起御刀讓宦官何泉殺掉宇文護。何泉何曾經歷過這種場面?驚恐之餘,砍了幾下,也沒傷著他。這時隱藏在殿內的宇文直一躍而出,手起刀落,宇文護立時身首異處,成了刀下之鬼。武帝又令長孫覽等火速行動,把宇文護的兒子、兄弟及其親信斬盡殺絕。

  宇文邕在誅殺了宇文護親自執政後,立即召竇熾回朝,升任太傅,累封萬戶;召竇毅入朝為大司馬,加授上柱國,累封3600戶;讓竇恭出任岐州(今陝西鳳翔)刺史,調原扶風郡太守竇惠的大叔父竇甝出任安定(涇州今甘肅涇川)太守。

  對於舅舅宇文邕的故事,有些是竇惠聽到的,有些是她看到的。周武帝非常勤於政事,關愛百姓的疾苦。他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拆毀,處事果斷明決,遣散宮女讓她們回歸故鄉與家人團聚,抑制佛教的發展。曾有一位大膽的僧人問武帝說:「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罰麼?」周武帝說:「只要百姓幸福,國家興旺,我寧可受盡苦難。」這是何等的胸襟。

  竇惠六歲那年(574),京畿西部的岐州、豳州(寧州)大旱。竇恭奏請朝廷開倉放糧,時朝廷正準備糧草伐齊,竇恭在未等到皇上救災詔書之前,就先以庫存軍糧賑濟饑民,觸犯軍法,按律當處斬刑。岐、豳二州百姓,成群結隊,入京請赦竇恭。武帝見竇恭深得百姓愛戴,封竇恭為雍州牧,拜為大將軍,兼任長安府尹。同年,竇惠的二兄竇文殊入朝被授予散騎常侍,三兄竇招賢出任遷州刺史。

  竇惠七歲那年(575)十月,周武帝決定再伐北齊,在大德殿商議討伐方略,竇熾當時已經年邁,仍激動的握住手腕,請求參加征戰。武帝欽佩他的忠心,特以其長子竇恭為左二軍總管,竇榮定、竇洪景、竇文殊、竇招賢、平陵竇敬遠、竇璨(西魏建昌縣開國公竇弘子、侯君集外公)等竇氏將領俱隨其部;以宇文盛、宇文亮、楊堅為右二軍。武帝親率大軍,行至晉州,駐於平陽南的汾曲。竇恭、段文振等將領數十人,乘夜登城,呼號而進,齊軍敗潰。竇惠的二兄長竇文殊在這次黑夜登城中率先上城,被守城齊軍亂刀砍死。竇恭率軍以險據守,阻擊北齊援軍。同年十二月,武帝調集八萬大軍,在平陽城外列隊20餘里,竇恭等將領奮力攻擊,齊軍大敗。翌年正月,竇恭隨武帝進軍至鄴城,齊後主領百騎東遁。周武帝入鄴城,竇恭追齊後主至青州(今屬山東)南鄧村,將齊後主等俘獲。

  北齊滅亡,武帝以功封竇恭為酇國公,領雍州牧兼大將軍,鎮兵亳州,竇榮定加上開府、拜前將軍、茨飛中大夫,封竇敬遠西河郡公,授竇招賢使持節、儀同大將軍,授竇洪景驃騎大將軍,竇文殊亡於登城之戰贈儀同三司,竇璨出任襄州長史。

  武帝宇文邕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宣政元年(578)五月,因突厥騷擾邊境,武帝親自率軍討伐,在途中不幸病倒,在返回長安的當天晚上便離開了人世。武帝歸西後,北週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大象三年(581)二月,楊堅篡位代周立隋。竇惠聽隋文帝楊堅篡周後,慨然道:「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父親竇毅慌忙摀住她的嘴,連連低聲說道:「千萬不要亂說,若讓楊堅聽到,會殺頭的」。可是,竇惠卻不以為然。

  竇毅見她已漸漸長大,不僅相貌非凡,而且言談舉止非平常女子可比。竇毅便和襄陽公主說:「咱們的女兒天生相貌非凡,一定有大福大貴,我們不能隨便把她嫁給一般人家,一定要仔細擇婿,與她相配才行。」竇毅與襄陽公主商議後,便讓人在門屏上畫兩隻孔雀,遇人求婚,先令試射,隱約中目,便將竇惠許配。當時,許多貴胄王孫早就聽說竇毅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兒。所以,聽說竇毅有招婿之意,便紛紛前來角射。結果,這些貴胄王孫,張弓發矢,然卻不能射中,只能敗興離去。

  李淵的父親李昺在李淵七歲時就已去世,他承襲了唐國公,楊堅代周立隋後,李淵就到皇帝殿前任千牛備身,擔任皇帝侍衛。一日,同事們議論竇毅大將軍府比武招親,不由分說,就把他推推攘攘,拉到竇家門前。

  竇氏一家見到李淵一表人才,不禁暗中歡喜,卻又擔心他不能射中孔雀眼睛,緊張地看著他施展本領。只見李淵不慌不忙,輕輕地拉開弓,搭上兩支箭,稍一瞄準,將箭射出,兩支箭各中一隻孔雀眼睛。

  頓時,在場的人齊聲喝彩,竇毅一見,喜出望外,立刻答應了這門親事。竇惠與李淵雀屏招親的典故發生在開皇二年(582),當時的長安都城經西魏、北周王朝40餘年的治理建設,已成為一個繁華的京師。據傳說,竇惠的婚禮特別熱鬧,因為平陵與長安本是竇氏故郡,長安市民中竇氏佔有一定數量,再加竇照是西魏駙馬,竇毅是北周駙馬,竇榮定是隋駙馬,謂之一門三朝駙馬;又加上李淵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外甥,這是竇氏與李唐皇室的第一次姻親。此時在朝做官的竇氏除太穆皇后的親族外,還有其他支系為官的竇氏。竇熾的小兒子竇威被內史令李德林薦舉為秀異,射策甲科,拜秘書郎;竇毅的長孫竇彥入朝為駕部侍郎;竇榮定的長子竇抗因是楊堅的外甥,初入仕為千牛備身、儀同三司,成為皇帝的侍衛官,他和李淵的關係十分要好。

  李淵對竇惠十分滿意,所以婚後與竇惠相親相愛。竇惠剛嫁到李家,恰逢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有病。李淵的母親與當朝皇后是親姊妹,她性格怪異,脾氣暴躁。李淵家人都十分害怕她,沒人願意侍奉她。竇惠自幼熟讀《女誡》之類的書籍,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所以非常賢德。剛入夫家,便承擔奉侍婆婆的瑣碎之事。竇惠對婆婆盡心盡力,十分孝順。為了陪伴病中婆婆,甚至整日不脫衣服和鞋子,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李淵一家為此非常感動。

  竇惠與李淵情投意合。兩人時常在一起讀書寫字,探討文章。竇惠工於書法,她模仿李淵之字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難分辨。

  竇惠嫁與李淵第八年,才為李淵生下第一個兒子,取名李建成。開皇十八年(598)十二月二十二日,又生下次子李世民。據說,李世民出生時,有兩條龍在門外相戲三日才離去,人們見後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有一道人在門前唱曰:「西方黑,東方亮,江河後浪推前浪。自有因緣結善果,濟世安民莫要忘。」

  竇惠與李淵也感到此子非同一般,十分疼愛,遂起名世民。李世民自幼聰明敏捷,膽識過人,竇惠精心教導,督促其讀書、寫字,李淵也教李世民騎馬射箭要領。所以,青少年時期的李世民就具有騎射征戰和文韜武略的本領。之後,竇惠又為李淵生下三子李玄吉和女兒李建瓴,也就是平陽公主。《劍橋中國史》中稱,從李淵夫婦對兒子的取名,就能看出其暗藏的寓意:建功成業(建成),濟世安民(世民),玄亨利貞,上上大吉(玄吉)。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