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新發現大批少女陪葬!99座小型墓葬之謎
秦始皇陵考古新發現:大批未成年少女被碎屍陪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了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係,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殘暴」這個詞也一直伴隨著對他的評價。在剛剛結束的為期五年對帝陵陵寢小型墓園的考古發掘結果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99座小型墓葬統一指向封土堆
經過40年的勘探和發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發現陪葬坑188座,絕大部分並未進行發掘,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發掘較深入的幾個,但也還有大量工作沒有完成。墓坑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就是陵寢內城的小型墓園,被稱為「秦始皇陵的輔葬遺存」。
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員發掘了10座,種種細節不僅顯示出死者殉葬的慘狀,也印證了史料上關於後宮為始皇陪葬的記載和秦始皇一人獨尊等級森嚴的觀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了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係,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帝陵9座城門精確定位地宮位置
考古發現地下皇城仿照秦國都城咸陽建造,大體呈回字形。有內外兩道城牆,很多重要的遺跡分佈在兩條軸線上,總共9座城門都在南北軸線上。雖然城門並不是在城牆的正中間,但是其連接線交匯的地方直指帝陵封土堆的核心。
陵寢建築面積相當於20個足球場
龐大的陵寢建築佔地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相當於20多個足球場的面積。道路作為遺址的骨架也在此次考古發掘中得到了精確定位,由石頭鋪就的環形和十字形道路系統。體現了秦始皇的權利和等級觀念。
秦始皇殉葬者數量驚人!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女性曾經遭受諸多不公正待遇。
尤其是在荒蠻的奴隸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總是作為一種生育和服務工具,被男性隨意玩弄踐踏,生死不由命,也不由己,更別說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
古代慘無人寰的女性殉葬制,將女性的社會地位推到了最低谷,也是女性遭遇悲慘命運的最巔峰。
秦始皇死後創殉葬人數之最
實際上,中國古代帝王讓生者從死,歷史很長。讓身邊人殉葬,與可以隨心所欲和他所看中的女人性交一樣,也算是帝王們的特權之一,只不過是繼任者替他完成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後,殉葬者數量驚人,大概創造了歷史之最。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數字有多少,至今是謎,但可以推算出一個大概,稱其有數千人並非不可信。
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記載,他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也將六國後宮的女人們給「統一」了,全部充實到自己的後宮裡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其後宮女人數量之多由此可以想像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從這段文字看,不只後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寢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倖免,都成了「殉葬品」。
秦王墓塚出土殉人骸骨184具
但人殉並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的現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明創造。
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從這段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後,有66人殉葬。
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家即著手對位於陝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進行考古,至20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束。
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現,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墓塚。發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屍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麼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場臨時殺掉的。
人殉製出現在原始社會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製出現在原始社會。
殉制在中國出現,並非以奴隸和戰爭俘虜為對象,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現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朱開溝村曾發現了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掘。其中發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墓內女人是屈肢側身,臉朝男人。專家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偶。
考古還發現,在年代大約公元前4040—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早期的墓葬有多人合葬,多人二次合葬,多為同性合葬,早期偏晚則已出現男女合葬墓。中期以後的墓地也發現男女合葬。經性別鑒定,這些男女合葬墓均為男左女右,一次入葬,其中一座中的男子還與一幼女合葬。考古界學者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非正常死亡,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同時死亡的,猜測是家長奴隸制下殺妾殉葬的遺跡。
後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是被幸過的後宮女人,應該是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
秦代墓葬中發掘的屈膝殉葬者遺骸
人殉興盛於殷商衰於西漢
中國古代人殉現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發掘出的王塚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於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後,人殉現象才開始減弱。
秦朝滅亡後,到了漢朝,殉葬之風衰敗了。分析認為,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布衣皇帝劉邦意識到了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家並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後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後禁止人殉,但不等於當時沒有殉葬現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象,這一建議得到了劉徹的重視,並影響到隨後諸位皇帝的執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醜聞曝光後,劉元一族被取消了封國稱號。
殉葬是古代一種野蠻又極其殘忍的習俗。
在原始社會,人死了要把他之前用過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等一起埋葬,算是死者的陪葬品。
到了奴隸社會,隨著人類智慧的開啟,相信人死後還仍舊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完全可以享受到生前世界的一切待遇。於是,陪葬品就越來越貴重,生前擁有的,死後也要帶走,繼續享有。
而奴隸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僅作為生育工具和附屬品的婦女,儼然也成了男性的物品。所以,男性死亡之後,自己的配偶也要跟著死亡,並一起埋葬。
地位比較高的奴隸主貴族,更是在陪葬品上大做文章,不僅要諸多牲畜、貴重物品、奴隸、自己的妻女陪葬,甚至還有大肆搜羅一些美女陪自己雲遊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他的奢華享受。
我國夏商時代,活人陪葬習俗盛行。在諸多古墓挖掘中,均發現有大量的活人殉葬現象。
秦始皇不僅打造聲勢浩大的軍團為自己陪葬,殘暴而無能的秦二世胡亥,甚至還將「數以萬計」的秦始皇后宮「未生子」的嬪妃宮女趕入酈山秦陵,然後封死陵墓,將她們活活悶死。
漢朝之後,人殉得以遏制,代之以陶俑、木俑。活人殉葬葬禮,轉入地下,不太大張旗鼓地進行。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了一輩子仗,殺了一輩子人,覺得自己從一個和尚起家,千辛萬苦打下一片江山著實不易,可是沒享受幾天,就要撒手西去,著實不公平。
所以,他死後,生前的諸多妃嬪麗人隨他去了。在強人朱元璋面前,再強的人都不能逞能的,何況一群弱女子。
直到齷齪皇帝朱祁鎮死時,才突然良心發現,說了句,「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從而終止了活人殉葬的惡習。這也算是朱祁鎮對中國歷史最積極最有意義的貢獻了。
那麼,那些殉葬的女性是如何被處死的呢?
一種是先殺後埋。不管是自殺、他殺、服毒、上吊,還是砍腦袋,總之是讓殉葬者沒氣了,然後扔進主人的墓坑裡。
有些帝王將相或者富貴人家,在處死殉葬者時,讓其吞食水銀。水銀是劇毒物質,能在瞬間使人斃命,而且據說死後屍體不易腐爛,不管時間多久,都能保持皮膚的光澤與滑潤,猶如活人。
因此,這種死法是殉葬禮中最為高貴,也是最為殘忍的方式。在歷代的古墓發掘中,均有發現被藥水浸泡,或經過特殊處理,致使其千百年不腐朽的屍體。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
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另一種是先埋後死。這是最殘忍的殉葬。一群大活人,被趕進一個土坑中,在對死亡與生俱來的極度恐慌中拚命掙扎,撕心裂肺地呼喊,但是沒用,黃土逐漸淹沒,空氣逐漸稀薄,心跳逐漸減弱,死亡緩慢降臨……
比如前面提到的為秦始皇殉葬者,就是採用這種慘無人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