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何大唐朝太子李顯流放後卻天天等死? | 陽光歷史

 

A-A+

揭秘:為何大唐朝太子李顯流放後卻天天等死?

2017年04月2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09 次

  聖歷元年(698年)的秋天,當長安的使者風急火燎地來到房州李顯的軟禁地門口的時候,李顯一家人陷入了絕望之中。李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消極的反應呢?這要從他的坎坷經歷中尋找答案。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生的第三個兒子,在唐高宗的八個兒子中排序第七。李顯先是被封為周王,後改封英王,似乎與皇位無緣。860年,當李治的第三位皇太子李賢被武則天廢黜後,英王李顯被立為皇太子。3年後唐高宗病逝,李顯即位成為唐中宗。李顯的即位讓不滿足監國地位的母親武則天如鯁在喉,在不到1個月後就以李顯一句要給岳父韋氏授官的氣話廢黜了皇位還沒坐穩的李顯。被降封為廬陵王的李顯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囚禁生涯。

  不客氣地說,李顯性格懦弱、膽小,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是個做傀儡的好材料。李顯做太子時曾寫過一首《石淙》詩:「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全詩水平一般,境界平常,但是最後一句「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很能表達出一個戰戰兢兢,不敢有所作為的懦弱皇子的感情。做了皇帝後,李顯某次遊覽了秦始皇陵後寫了首《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這首詩在懷古詩中也是「凡品」,只是將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交待了一下而已。也許,李顯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提高素質上面,而是放在了保命上面。

2.jpg

  母親武則天是一個為了權力可以不顧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個太子李忠因為不是武則天所生,很快就被廢黜殺死。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第二個被立為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觀念上衝撞了母親,「暴薨」,起因不明。次子李賢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為不甘心做傀儡爾被廢,4年後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殺。作為第四個太子的李顯有三個哥哥的「榜樣」,自然知道輕重。即使事事唯母親命令行事,也很快被母親抓住把柄廢黜了。被軟禁的李顯明白,自己不論是在囚禁地「暴薨」,還是被賜死,都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偏偏外面有很多反對武則天的人打出了推翻武周、匡復李顯的旗號。這簡直是將李顯往死路上逼,更加劇了李顯內心的恐懼。他越來越擔心暴戾強硬的母親會將自己的存在看做權力威脅,那時她是不會因為母子之情而放過自己的。

  在流放地和軟禁居所的唐中宗李顯過著非人的生活。如果說他是囚犯,他承擔著遠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壓力。李顯的黑暗生活是遍佈危險的,每一天都在等待著死亡的到來。那可怕的死亡隨時可能來訪,而它到來的日子非但不能放鬆,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顯多年來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裡被噩夢驚醒,睜著驚恐的眼睛看著星星落下,旭日昇起。有時李顯也想到了自殺。但他懦弱慣了,硬是積聚不起自殺的勇氣。

  現在,長安的使者終於來到了。《舊唐書》說:「上每聞敕使至,輒惶恐欲自殺。」李顯每一次聽到有長安的使者前來,就間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殺。這一次,他也沒有例外。只是陪伴他的妻子韋氏橫下一條心,勸丈夫說:「人生禍福無常,最後免不了一死。我們是皇室貴胄,何苦這樣呢?」於是這一次,李顯夫妻倆手拉著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聖歷元年(698年)的秋天,當長安的使者風急火燎地來到房州李顯的軟禁地門口的時候,李顯一家人陷入了絕望之中。李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消極的反應呢?這要從他的坎坷經歷中尋找答案。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生的第三個兒子,在唐高宗的八個兒子中排序第七。李顯先是被封為周王,後改封英王,似乎與皇位無緣。860年,當李治的第三位皇太子李賢被武則天廢黜後,英王李顯被立為皇太子。3年後唐高宗病逝,李顯即位成為唐中宗。李顯的即位讓不滿足監國地位的母親武則天如鯁在喉,在不到1個月後就以李顯一句要給岳父韋氏授官的氣話廢黜了皇位還沒坐穩的李顯。被降封為廬陵王的李顯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囚禁生涯。

  不客氣地說,李顯性格懦弱、膽小,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是個做傀儡的好材料。李顯做太子時曾寫過一首《石淙》詩:「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全詩水平一般,境界平常,但是最後一句「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很能表達出一個戰戰兢兢,不敢有所作為的懦弱皇子的感情。做了皇帝後,李顯某次遊覽了秦始皇陵後寫了首《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這首詩在懷古詩中也是「凡品」,只是將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交待了一下而已。也許,李顯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提高素質上面,而是放在了保命上面。

2.jpg

  母親武則天是一個為了權力可以不顧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個太子李忠因為不是武則天所生,很快就被廢黜殺死。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第二個被立為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觀念上衝撞了母親,「暴薨」,起因不明。次子李賢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為不甘心做傀儡爾被廢,4年後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殺。作為第四個太子的李顯有三個哥哥的「榜樣」,自然知道輕重。即使事事唯母親命令行事,也很快被母親抓住把柄廢黜了。被軟禁的李顯明白,自己不論是在囚禁地「暴薨」,還是被賜死,都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偏偏外面有很多反對武則天的人打出了推翻武周、匡復李顯的旗號。這簡直是將李顯往死路上逼,更加劇了李顯內心的恐懼。他越來越擔心暴戾強硬的母親會將自己的存在看做權力威脅,那時她是不會因為母子之情而放過自己的。

  在流放地和軟禁居所的唐中宗李顯過著非人的生活。如果說他是囚犯,他承擔著遠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壓力。李顯的黑暗生活是遍佈危險的,每一天都在等待著死亡的到來。那可怕的死亡隨時可能來訪,而它到來的日子非但不能放鬆,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顯多年來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裡被噩夢驚醒,睜著驚恐的眼睛看著星星落下,旭日昇起。有時李顯也想到了自殺。但他懦弱慣了,硬是積聚不起自殺的勇氣。

  現在,長安的使者終於來到了。《舊唐書》說:「上每聞敕使至,輒惶恐欲自殺。」李顯每一次聽到有長安的使者前來,就間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殺。這一次,他也沒有例外。只是陪伴他的妻子韋氏橫下一條心,勸丈夫說:「人生禍福無常,最後免不了一死。我們是皇室貴胄,何苦這樣呢?」於是這一次,李顯夫妻倆手拉著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給我留言